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1.成语是中国特色的古代传承语言艺术。
下列成语中一定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刻舟求剑B. 聚沙成塔C. 灰飞烟灭D. 滴水成冰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B. 汽油C. 泥土D. 洗衣液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B. 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点燃酒精灯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金刚石、高锰酸钾、赤铁矿B. 氮气、氯酸钾、钢C. 铁水、干冰、冰水混合物D. 氧气、蒸馏水、生铁5.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
雌黄中As的化合价是+3,则S的化合价为( )A. +6B. +4C. +2D. -26.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O2B. COC. H2SD. SO37.为验证Fe、Cu、Ag 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B.C. D.8.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之最”知识的部分归纳,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 最简单的有机物:CH4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O2C.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2OD. 最轻的气体:H29.热的浓硫酸与木炭反应产生的两种气体中,有一种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 NO2B. CO2C. SO2D. H2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0.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氯化钾溶液和硫酸钾溶液AgNO3溶液B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水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硝酸钾降温结晶D分离氯化钾固体与二氧化锰溶解、过滤A. AB. BC. CD. 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分)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A.用氧气作助燃剂B.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C.铜丝做导线D.______12.下列金属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______A.AlB.AgC.CuD.______1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A中盛放稀盐酸,B中盛放块状石灰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气压相等C.该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完全相同D.B中储满某气体,通过A向B中注入水可将其排除,则该气体的性质是______14.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都含有少量碳,所以性能完全相同B.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因所含阴离子不同,与稀硫酸混合后的现象也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某些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______组成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15.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______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D.过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______的稀硫酸反应16.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3个亚铁离子______。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_____。
(4)氧化铁______。
17.晓楠在家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1)妈妈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时加入了“加铁酱油”,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身体一旦缺铁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2)她发现加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3)妈妈说,要多喝牛奶.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4)她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置物架生锈与______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填一点).18.20℃时,将10g固体甲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①;再加入xg固体甲,现象如图②;改变温度至t2℃,现象如图③.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④中表示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图①、②、③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3)当x=______g时,②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且溶液为饱和溶液,此吋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乙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_。
(2)某同学观察到图C中溶液颜色由______变为______,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另一位同学想用紫色石蕊溶液、铜粉、锌粒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0.高锰酸钾是中学常用的试剂.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流程如下.(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MnO2、______ (写化学式).(4)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 .(5)操作Ⅱ是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在______ (填性质)上差异,采用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的.21.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化学兴趣小组探究该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0片药剂制成粉末,加入稀盐酸(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图2所示:(1)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2)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若某人需补充0.6 g钙元素,则需服用这种补钙剂______片。
五、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2.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1)A、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3.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
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
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作出猜想】小君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______。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滤渣乙一定有______ 可能是______实验2:取滤液甲加入______ 无蓝色沉淀滤渣乙一定是______【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也能得出实验1的结论。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铜片溶解,溶液呈蓝色,请你参与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提出问题】蓝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CuSO4;猜想二:CuSO4和H2SO4。
【进行实验】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稀释,并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并完成下表:步骤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 ①______ 溶液中含有H2SO4 步骤二 在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②______ 溶液中含有CuSO4【探究结论】通过实验,猜想二正确。
(1)写出步骤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小王认为工业上可以用铜和浓硫酸反应大量制取硫酸铜,小李认为不适宜,理由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聚沙成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灰飞烟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刻舟求剑、聚沙成塔、滴水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A【解析】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C、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D、洗衣液与水混合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答案】A【解析】解:A、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正确。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错误,不应伸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悬空正放,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4.【答案】D【解析】解:A、金刚石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赤铁矿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氮气属于单质,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铁水属于单质,干冰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因此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氧气属于单质,蒸馏水属于氧化物,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