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普希金《致大海》教案-2篇

最新整理普希金《致大海》教案-2篇

最新整理普希金《致大海》教案-2篇普希金《致大海》教案 1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 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 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问题研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诗歌的王国中,外国诗歌同样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与感染力,一些世界著名诗人对世界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读过外国诗歌吗?(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外国诗人及其代表作。

)是的,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裴多菲等,他们的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诗。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
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一生写了近 900首抒情诗。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

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做自由的象征。

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

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了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三、教师范读,学生伴随着音乐(《海之诗》)自读。

诵读时提示学生:全诗抒情气氛浓厚,感情强烈而又深沉,诵读时,要注意把握全诗感情的基调和变化。

四、合作探究,研习课文。

1.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致大海》是诗人在流放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以及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