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四)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四)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四)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2分)A.呓.语(yì)禁锢.(ɡù)绯.红(fēi)胜券.在握(juàn)B.桑梓.(zǐ)荫.蔽(yīn)亢.奋(kànɡ)姗姗..来迟(shān)C.嫉.妒(jí)缄.默(jiān)襁.褓(qiǎnɡ)骇.人听闻(hài)D.倒坍.(tān)昳.丽(yì)仄.歪(zè)锐不可当.(dǎng)2、下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浩瀚无垠不屑置辩吹毛求疵郑重其事B.抑扬顿措张皇失措苦心孤诣山清水秀C.遮天蔽日不计其数名副其实络绎不绝D.广袤无垠吹毛求疵融会贯通苦心孤诣3、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B、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D、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4、综合实践活动: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8分)[端午由来](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 _____。

因此有了“端午节纪念(人名)的习俗。

[走近端午](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请在横线上补写的词语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下联: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弘扬传统](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3分)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一个节日,并写一诗句作为习俗代言,宣传这个节日。

节日:代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填空(6分)①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②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④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⑤己所不欲,。

(《<论语>十则》)⑥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二、(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1、2两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

(17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③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④,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注释]①漉:漏下。

②垣墙:筑围墙。

③冥:静悄悄。

④三五之夜:每月十五日夜晚。

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惟吾德馨()(2)草色入帘青()(3)每移案.()(4)以当.南日()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

7.根据要求填空。

(3分)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①”绘陋室幽雅,乙文用“②”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③的手法。

8.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4分)鸟儿为什么歌唱从玉华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

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

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

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

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

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

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

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

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

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

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

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

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

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

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

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

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

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

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

“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

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

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

“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

”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

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

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

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3分)2.文中用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3.第④节中“这一学说”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2分)4.第⑨节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5.第⑨节中的“大约”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6、“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分)玫瑰奇迹林清玄有一天,突然兴起这样的念头:到台北我曾住过的旧居去看看!于是冒着满天的小雨出去,到了铜山街、罗斯福路、安和路,也去了景美的小巷、木栅的山庄、考试院旁的平房……虽然我是用一种平常的态度去看,心中也忍不住波动,因为有一些房子换了邻居,有的改建大楼,有的则完全夷为平地了,站在雨中,我想起从前住在那些房子中的人声笑语,如真如幻,如今都流远了。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地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弹指一挥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蓦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A我们是寄居于时间大海洋边的寄居蟹,踽踽终日,不断寻找着更大、更合适的壳,直到有一天,我们无力再走了,把壳还给世界。

一开始就没有壳,到最后也归于空无,这是生命的实景,我与我的肉身只是淡淡地擦身而过。

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每天观望着滚滚红尘,想到这八个字,都使我怅然!可是,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义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擦肩而过的一刻更美的。

我们在生命中的偶然擦肩,是因缘中最大的奇迹。

世界原来就是这样充满奇迹,B.一朵玫瑰花自在开在山野,那是奇迹;被剪来在花市里被某一个人挑选,仍是奇迹;然后带着爱意送给另一个人,插在明亮的窗前,仍是奇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一朵玫瑰而言,生死虽是必然,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却有许多美丽的奇迹。

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对当下因缘的注视,都是奇迹。

我在从前常买花的花店买了一朵鹅黄色的玫瑰,沿着敦化南路步行,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微笑致意,就好像送玫瑰给他们一样。

我不可能送玫瑰给每一个人,那么,就让我用最诚挚的心、用微笑致意来代替我的玫瑰吧!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相会也是偶然地擦肩而过,在我们相会的一弹指,我深信那就是生命最大、最美、最珍贵的奇迹!哲思心语1.文章标题“玫瑰奇迹”中的“奇迹”喻指什么? (2分)2.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分)3.“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