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最新整理)
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最新整理)
为 1.38)的镀膜材料很难找到,所以,现在一般都用氟化镁镀制增透膜。
另外,要使光线①和②正好反相,对薄膜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 波损失。对于玻璃上的增透膜,其折射率大小介于玻璃和空气的折射率之间,所以,当光从空气透过薄膜射向玻璃 时,光线①在空气与薄膜的交界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光线②在薄膜与介质的交界面反射时也有半波损失。所以,
长 1/4 的数量级上,增透膜的均匀度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
Hale Waihona Puke 。尽管如此,在人们的不懈探索中,还是掌握了不
少行之有效、先进的镀膜技术。目前,常用的镀膜方法有真空蒸镀、化学起相沉积、溶胶—凝胶镀膜等方法。三者 相比较,溶胶—凝胶镀膜设备简单、能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膜层均匀性高、微观结构可控,适于不同形状、尺寸的 基片、能通过控制配方、制备工艺得到高激光破坏阈值的光学薄膜,已成为高功率激光薄膜的最具竞争力的制备方 法之一。
事、太空探索等各行各业 ,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9-164. [2] 张彦亮.“增透膜”增透作用的理论解释[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3):1-3. [3] 王秀英.增透膜的原理及几个问题的解答[J].物理教师,2004,25(11):1-2. [4] 苗润才,周艳.光学增透膜[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28(8):1-2. [5] 赵凯华,钟锡华.光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2-159. [6] Ambrosc BS Shaffer PS. Steinberg R N,MeDermott L C.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smgle slit diffraotion and double-slit interference[J] Am.J.Phvs.1999:67,146-155. [7] 俞波,陈一匡,方向明等.玻璃表面增透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J].汕头大学学报,2002,17(2):1-6. [8]张厚石.薄膜干涉中的半波损失与薄膜厚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30(11):1-2. [9] 孙增辉,乔学亮,程宇航.一种新型的光学增透膜—DLC 及改性 DLC 薄膜[J].材料导报,2002, 11(6):1-3. [10] 张耀平,许鸿,凌宁等.一种新型三层双波段减反膜设计研究[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6,19(2):1-3. [11] 赵秀琴.增透膜与增反膜[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4. [12] 李林,董连和,黄良钊.硫化锌陶瓷红外增透膜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27(1):1-3. [13] 沈自才,宋永香,王英剑等.非均匀性对增透膜增透特性的影响[J].光学技术,2005,31(1):1-3.
当光从空气透过介质薄膜垂直射入玻璃时,光线①和②要干涉相消,只要光线①和光线②的光程相差半个波
。
则让薄膜厚度
(k 为自然数, 为光在薄膜中波长),这样光线②经薄膜传播一个来回比光线①
多行
,因为光是波,具有周期性,所以不管 k 为哪个自然数,光线②与光线①的光
程只要相差半个波长,就能达到目的。在这里还要强调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而当
。如果
、
、
,则光线①的强度为
,光线②的强度为
,光线③
的强度为
,此光束以后反射到空气中的强度将更小。由此可见,返回空气中的光线主要是①和②,而其
它的光线强度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那么,只要光线①和②满足振幅相等,正好反相时,则相互抵消,整个系统的 反射光能量接近零。根据增透膜增透过程中能量守恒,透射过去的光能量得到了增强,几乎使全部光透射过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只要使光线①和②的振幅相等,并且正好反相,这层薄膜就起到了理想的增透作用。
解得
此时, 这个解说明当
虑半波损失。与定量描述中的理论相符。
时,
, 间于 、 间,可以不考
一般光学介质都是在空气中使用,因此满足第二种情况。我们只要让
=
(k=1,2,3,4,……),理论上增透膜就能起到完全增透的作用,和前
面结论一致。 3 研制和应用 3.1 增透膜材料 光学增透膜的研制,不仅要考虑它的透射率,而且还要考虑它的硬度,耐热、耐寒性,与玻璃等光体的接合力 度,耐光照射性,吸热强度等因素,能满足这么多条件的材料可想而知是很困难的。根据适合不同的需求,目前人
们发现、常用的材料有
、
、
、 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等
。
由于一般光学介质都是玻璃,并在空气中使用,那增透膜的折射率应接近 1.23。现实中折射率小于氟化镁(折射率为
)的镀膜材料很少见,而且像氟化镁那样很好的满足各种条件的材料更是稀少。因此,现在一般都用氟化镁镀
制增透膜。虽然金刚石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性能最优良的材料,但是存在工艺条件过于苛刻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 大规模的使用金刚石薄膜的条件还不具备。通过人们对增透膜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相信会有比金刚石更为合适的材 料被我们所发现利用,或者金刚石被大规模的使用。 3.2 镀膜技术 随着增透膜的不断开发和研究,光学增透膜的镀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光学增透膜的厚度要控制在可见光波
故只有
从而得出薄膜的厚度
即 (5)
式中 是电磁波在薄膜中的波长。因为
所以
。由(4)式中实部为零,并考虑(5)式得
当 m 为偶数时,上式取正号,即
解得
,此时
。这个解说明了当两介质折射率相等时,由于存在着半波损失,
反射回来的主要的两束干涉光,一束有半波损失,一束没有.正好考虑半波损失,故薄膜厚度应为半波长整数倍。 当 m 为奇数时,上式取负号,即
的奇数倍且薄膜的折射率
时(
分别是介质 1、2 的折射率),才可以使入射光全部透过介质。一
般光学透镜都是在空气中使用,对于一般折射率在 1.5 左右的光学玻璃,为使单层膜达到 100%的增透效果,可使
,或接近 ;还要使增透薄膜的厚度 =
(
)。单层膜只对某一特定波长
的电磁波增透,为使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多波长实现增透,人们利用镀多层膜来实现。人们对增透膜的利用有了很多 的经验,发现了不少可以作为增透膜的材料;同时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镀膜技术,因此增透膜的应用涉及医学、军
式中 介质 2 中向右进行的波
式中 利用交界面Ⅰ处的边值关系
在
处,得
在
处,得
(1)
将(1)式代入(2)式得
因为
(2) (3)
,所以(3)式可写为
(4)
因为该关系式中含有复数量,所以要使该式成立,它的虚部和实部都等于零,故有
因为
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
陕西省安塞县安塞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 贺 军 摘要: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 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这种薄膜就叫增透膜。本文分别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给予定性分析; 根据菲涅尔公式和折射定律对增透膜增加透射的原理给予定量解释;利用电动力学的电磁理论对增透膜增加透射的 原理给予理论解释。同时对增透膜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关键词:增透膜;干涉;增透膜材料;镀膜技术 1 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光学增透膜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观念。这些模糊的观念不仅在高中生中有,而且 在大学生中也是存在的。例如,有不少人认为入射光从增透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形成两列反射光,因为光是以波 的形式传播的,这两列反射光干涉相消,使整个反射光减弱或消失,从而使透射光增强,透射率增大。然而他们无 法理解:反射回来的两列光不管是干涉相消还是干涉相长,反射光肯定是没有透射过去,因增加了一个反射面,反 射回来的光应该是多了,透射过去的光应该是少了,这样的话,应当说增透膜不仅不能增透,而且要进一步减弱光 的透射,怎么是增强透射呢?也有人对增透膜的属性和技术含量不甚了解,对它进行清洁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坏。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透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利用光学及其他物理学知识对增透膜原理给 以全面深入的解释,同时对增透膜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介绍。让人们对增透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排除 在应用时的无知感和迷惑感。 2 增透原理 2.1 定性分析 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 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 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膜叫光学增透膜(或减反膜)。 这里我们首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光学增透膜的增透原理给予分析。一般情况下,当光入射在给定的材料的光 学元件的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与透射光能量确定,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与透射光的总能 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当光学元件表面镀膜后,在不考虑膜的吸收及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 射光和透射光与入射光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而所镀膜的作用是使反射光与透射光的能量重新分配。对增透膜而言, 分配的结果使反射光的能量减小,透射光的能量增大。由此可见,增透膜的作用使得光学元件表面反射光与透射光 的能量重新分配,分配的结果是透射光能量增大,反射光能量减小。光就有这样的特性:通过改变反射区的光强可 以改变透射区的光强。 2.2 定量描述 光从一种介质反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把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
入射波的电场 沿 x 轴方向,磁场 沿 y 轴方向,则入射波可以写作
式中 电磁波入射到介质薄膜里后,又会在交界面Ⅱ上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又在交界面Ⅰ产生反射。如此下去,在薄 膜层中,便有无穷多个向前、向后进行的电磁波。将向前进行的无穷多个波的叠加写成
式中 把向后进行的无穷多个波的叠加写成
时,这样光线①和②返回空气中时都经历了一次半波损失,相互抵消,可以不考虑半波损失。下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