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碳合金相图

铁碳合金相图


F % ≈ 1 – 12 % = 88 %
珠光体
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 Fe3C 和 F 之间。
室温组织: 层片状 P ( F + 共析 Fe3C ) 500×
(3)亚共析钢 ( C % = 0.4 % )结晶过程
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P % = ( 0.4 – 0.0218 ) / ( 0.77 – 0.0218 ) ≈ 51 % F % ≈ 1 – 51 % = 49 %

白口铸铁 —— 2.11 % < C % < 6.69 % 亚共晶白口铁 < 4.3 % 共晶白口铁 = 4.3 % 过共晶白口铁 > 4.3 % 类型 钢号 碳质量分数/% 亚共析钢 20 45 60 0.20 0.45 0.60 共析钢 T8 0.80 过共析钢 T10 T12 1.00 1.20
(4)各相的质量: QL= 50×2/3 = 33.3(kg) Qα = 50-33.3 = 16.7(kg)
2) 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No )
3) 晶粒度级数数值越大,晶粒越细。(Yes )
5. 1)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a. 越高 b. 越低 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2) 为细化晶粒,可采用: a. 快速浇注 b. 加变质剂
√ √
c. 以砂型代金属型
各相的相对量:
Fe3CII % ≈ 1.2 / 6.69 = 18 % F % ≈ 1 – 18 % = 82 %
室温组织
P + Fe3CII
400×
(5)共晶白口铁 ( C % = 4.3 %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低温)莱氏体 (P + Fe3CII + 共晶 Fe3C) 莱氏体 Le′的性能
强度、硬度低,韧性、塑性好。 ● Fe3 C —— 熔点高,硬而脆,塑性、韧性几乎为零。
(2) Fe-Fe3 C相图的相
● 液相 L
● δ 相 (高温铁素体 )—— δ –Fe(C)固溶体 ● γ 相(A ,奥氏体)—— γ -Fe(C)固溶体 ● α 相 (F,铁素体) —— α -Fe(C)固溶体 ● Fe3 C ( Cem, Cm,渗碳体)—— 复杂晶体结构
3. 1) 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它们是: 形核和晶核长大 2) 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 增加晶核数量,或阻碍晶粒长大。 3) 过冷度是指为:理论结晶温度 - 开始结晶温度 其表示符号为: T 4) 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溶剂: 高 4. 1) 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No )
2)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金属型与砂型浇注 < 变质处理与不变质处理 < 铸成薄件与厚件 < 浇注时振动与不振动 <
7.
1)共晶反应式为: L ( + ) 共晶反应的特点是:在恒温下进行
2) 平衡结晶获得的质量分数为20%Ni的Cu-Ni合金比质量分 数为40%Ni的Cu-Ni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要高。( No )
性能:σ b≈750MPa δ ≈20%~25% 综合性能较好 HBS=180 ak=30~40J/cm
2
莱氏体(Ld、
或 Le 、

定义:A与 Fe3C 所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平均含碳量:4.3%) 性能:硬而脆
第二节
Fe-Fe3 C相图分析
(1) Fe-Fe3 C相图的组元
● Fe —— α –Fe、δ -Fe (bcc) 和γ -Fe (fcc)
A C液相线
CD液相线 AE固相线 GS线γ→α转变 开始线
ECF固相线
ES线 C在γ 终止线 PQ 线C在α中固溶线
(3) 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线
液相线ACD
固相线AECF 共晶线 ECF,共晶点C
L4.3(A2.11+Fe3C)
高温莱氏体,Le或Ld
共析线 PSK,共析点S
HBS=50~80 ak=160~200J/cm
2
2. δ-铁素体:碳溶于δ-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最大溶解度0.09%(1495℃)
3. 奥氏体(A或γ )
定义:碳溶于γ -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高温组织)
晶格结构:fcc
最大溶解度:2.11%(1148℃)
性能: σ b≈400MPa 高塑性、无磁 HBS=170~220 δ =40%~50%
纯铁熔点 1538℃,Wc%=0
共晶点 1148℃,Wc%=4.3%
Fe3C熔点 1227℃,Wc%=6.69%
C 在A最大固溶点 1148℃,Wc%=2.11% 共析点 727℃,Wc%=0.77% C在α中最大固溶点 727℃,Wc%=0.0218% α→γ转变点 912℃,Wc%=0% C在α中固溶度点 室温,Wc%=0.008%
3) 一个合金的室温组织为 + Ⅱ+ ( + ), 它由三相组成。( No ) 8. 1) 在发生 L(+)共晶反应时,三相的成分: a. 相同 b. 确定 c. 不定 2) 共析成分的合金在共析反应γ (+)刚结束时,其组成相为: a. γ ++ b. + c. (+)
第四章 铁碳合金相图
1.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图
2.铁-渗碳体相图分析
3.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 4.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间关系
第一节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1. 铁素体(F或α) 定义: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晶格结构:bcc 最大溶解度:0.0218%(727℃) 性能: σ b=180~230MPa σ 0.2=100~170MPa δ =30%~50% ψ =70%~80%
A0.77(F0.02+Fe3C)
珠光体, P
ES线:C在A中的固溶线 PQ线:C在F中的固溶线
(4)铁-渗碳体相图中铁碳合金的分类

工业纯铁 —— C % ≤ 0.0218 %

钢 —— 0.0218 % < C % ≤ 2.11 %
亚共析钢 < 0.77 % 共析钢 = 0.77 % 过共析钢 > 0.77 %


重点要求
1. 2. 3. F、A、Cm、P、 Le′的组织和性能特点。 Fe-Fe3C相图中共晶、共析区域分析。 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画简化的铁碳合金相图,将各点的含义填在表格的空格里。 2、画出碳的质量分数为1.2%合金的结晶过程曲线和结晶过程 示意图。 3、计算质量分数为0.45%合金在室温下组织组分与相组分的 相对重量。
a. 体缺陷 b. 面缺陷 c. 线缺陷

d. 点缺陷
2)
-Fe、Al、Cu、Ni、V、Mg、Zn的晶体结构 ① 体心立方: -Fe、V ② 面心立方: Al、Cu、Ni ③ 密排六方: Mg、Zn
3) 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 点、线、面缺陷,引起晶格畸变。 a. 点缺陷: 使电阻率和强度增加。 b. 面缺陷: 使塑性、强度增加。 c. 线缺陷(位错): 在冷变形时,使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4) 固溶强化: 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 固溶强化原因:溶质原子引起晶格畸变,使变形抗力增加。 5) 间隙固溶体: 晶格类型与溶剂相同 间隙相: 晶格类型与任一组元都不相同
3)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a. 与溶剂相同 b. 与溶质相同 4) 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 a. 熔点高、硬度低 b. 硬度高、熔点低

c. 为其它晶格类型 c. 硬度高、熔点高

6. 1) 在实际应用中,细晶粒金属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常温力学性能, 细化晶粒提高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措施有哪些? a. 提高过冷度 b. 变质处理 c. 振动结晶
4. 渗碳体(Fe3C) 定义:Fe 与 C 所形成的金属化合物 晶格结构:复杂正交 性能: HBS=800 δ ≈0 ψ ≈0 硬而脆(耐磨性好) Fe3C
高温
3Fe+C(石墨)
合金渗碳体: (Fe、Me)3C
Fe3( C、N)或 Fe3( C、B)
组织:珠光体(P)
定义:F与 Fe3C 所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平均含碳量:0.77%)


9. 将20kg纯铜和30kg纯镍熔化后慢冷至T1温度,此时:
w(Ni)=30/(20+30)=60%
(1)两相的化学成分: wL(Ni)= 50% wα (Ni)= 80% (2)两相的质量比:
QL/Qα =(80-60)/(60-50)=2
(3)各相的质量分数: w(L)=2/(2+1)=2/3 w(α )=1/3

含碳量与组织关系 图(a)和(b)

含碳量与性能关系 HB:取决于相及相对量 强度:C%=0.9% 时最大 塑性、韧性:随C%↑而↓
铁碳相图的应用

钢铁选材:相图性能用途 铸件选材和确定浇注温度 确定锻造温度( 在 A 区) 制定热处理工艺 局限性 相图反映的是平衡状态,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点 A 点 的 含 义
E
C S G D
1. 1) 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 ① ② ③ ④ 热和电的良导体 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 塑性高、强韧性好
2)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上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晶体内原子排列是有规则、周期性的。 3) -Fe的一个晶胞原子数为 4
2. 1)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硬而脆
500×
(6)亚共晶白口铁 ( C % = 3 %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Le′+ P + Fe3CII
200×
(6)过共晶白口铁 ( C % = 3 % )结晶过程
室温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