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春节,俗称“过年”、“新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关于春节在民间有这样的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其实在古代,从腊八开始就有了年的征兆,俗语便说“腊八大如年”,可见腊八当时的重要性。
而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糖瓜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糖粘住,免生是非。
二十三被人们称作小年,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室内,俗
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在节前还要在住宅的大门上贴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
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
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
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大年三十熬一宿”说的就是守岁。
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在大年三十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赶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晚上,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放鞭炮、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饺” 与“交”谐音,有“喜庆团圆”的意思。
做饺子要和面,而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
此外,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硬币、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硬币的人,来年将发大财,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南方过年有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
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
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直到现在它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