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范文最新推荐------------------------------------------------------ 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1 / 10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

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范文最新推荐------------------------------------------------------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

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3 / 10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

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

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但是屠苏酒的名---------------------------------------------------------------范文最新推荐------------------------------------------------------ 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

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5 / 10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

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

有的书上说,住在屠苏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

它是用几种药草酿成的。

据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笺》记载:“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术十五铢,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茇葜十二铢。

”古人把一两分为二十四茱。

照这些分量按方配制,就成为屠苏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

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

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范文最新推荐------------------------------------------------------ 延年。

桔梗能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

蜀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

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

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

茇葜能驱毒、防腐、定神。

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

由此看来,古人守岁饮屠苏的习惯,也颇有一些道理。

尤其是饮屠苏,可以说是群众性的防疫运动,很值得研究群众卫生的同志们作为参考资料。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

《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

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见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

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

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顿复。

后来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

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

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

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