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及康复 PPT
髋臼骨折力学图
分型(1.Judet和Letournel分类)
1980年Letourmel基于病理解剖和临床应用原则提出的髋白 骨折分型已被广泛采用。包括骨盆前后位、闭孔斜位、髂 骨斜位的X线平片是Judet和Letoumel髋白骨折分类的依据。 将髋白骨折分内简单和复合10种骨折类型。
包括:①简单骨折: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前壁骨折、前柱 骨折、横行骨折;②复合骨折(至少有两种简单骨折) :T形 骨折、后柱及后壁骨折、横行及后部骨折(股骨头后方或中 心性脱位)、前柱或前壁骨折及后部半横行骨折、前柱及后 柱骨折。
术后当天康复处方
1.可使用气压式血运仪(气压泵)促进静脉回流,减 轻肿张,预防静脉血栓. 2.鼓励患者臀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踝关节屈伸 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3.踝泵训练,踝关节极度背伸和跖屈。
术后2-3天康复处方
1.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托患者膝下,一手托足跟, 在不引起异常疼痛的情况下,主动及被动屈髋练 习( <90度)和屈膝练习,但禁止内收、内旋。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局部疼痛及活 动受限,并发股骨头脱位则表现为相应的下肢畸
形与弹性固定。当发生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时其疼 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均不如髋关节前、后脱位,体 征也不明显,脱位严重者表现为患肢缩短。
影像学检查
骨盆X线正位片发现有骨折后可再摄骨盆45度斜位X线片。
影像学检查
1.前方手术(各腹股沟入路)主要用于前柱骨折,双柱骨折,T形骨折,前 方骨折伴后方横行骨折,以及涉及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骨盆骨折。
2.后方手术( Kocher-Langenbeck入路)主要用于后壁、后柱及横断骨折。 3.前后联合入路 主要用于双柱骨折、T形骨折以及陈旧性髋臼骨折。 4.扩展的髂骨股骨入路 主要用于整个后柱、整个髂嵴及髂骨的外侧面
髋臼骨折及术后康复
一 •髋臼的解剖 二 •髋臼骨折的概述 三 •髋臼骨折术后康复
一、髋臼的解剖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 其外侧面有一个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与
股骨头组成髋关节。髋臼是髋关节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髋关节负重大,活动度大, 因此很容易发生损伤。而髋臼骨折可由骨 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 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
3.体位转换练习:双手后撑,屈健腿,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臀部和患 肢抬起,臀部随后下移到合适位置,完成臀部-患腿-左肘-右肘-背 部着床的半坐位到平躺的转换,双手支撑,健腿屈曲,将臀部、患 肢抬起,移至床边(可分2次完成),坐于床沿,健腿触地,双上肢拄 拐站立(患肢不负重)完成坐到站的转换,每天2 ~3次。
分型(2.AO分型)
A0分型分为A、B、C3型。 A型:部分关节,仅涉及两柱中之一柱。A1 后壁骨
折:A2后柱:A3前柱或前壁。 B型:部分关节,涉及横向结构。B1单纯横行:B2 T
形:B3前柱和后方半横行。 C型:全关节,双柱。C1高位,延伸至髂嵴:C2低位,延
伸至髂骨前方边缘:C3延伸至骶髂关节。
2.患者两膝间置枕头,治疗师一手托患者臀横纹下, 一手托小腿远端,平行外展( <45度)。训练每组10 次,每天3-4组,训练时关闭负压引流管,动作宜 轻柔、缓慢。
术后4天-2周
1.拔除引流管,重点加强患肢非负重主、被动运动,进步增加髋关节 活动范围。
2.CPM训练,术后3~8天开始,起始角度30° ~40°,逐渐增加,每天 使用时间不少于5小时,约进行3-4周;主动直腿抬高30°~40°,10 秒/次,10次/组,3组/天。抬高度数和时间逐渐增加,但不超过90度。
CT 扫描可以发现X线平片难以分辨的骨折线和碎 骨片,可以精确地了解骨折线位置、关节内游离 体及边缘压缩骨折,骨折内移的程度及后壁骨块的 大小。螺旋CT三维重建可使骨盆和髋白完整、直 观、立体的展现,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 去观察,使髋白骨折的分类和诊断出现了一个新 的飞跃。
诊断
1.外伤史。 2.患髋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合并脱位时可有下肢
治疗-治疗原则
2.手术治疗的指征 ①骨牵引7天后复在X线片.骨折移位>3mm; ②后壁缺损较多( > 40% ); ③合并股骨头骨折。 ④关节内有游离骨片; ⑤移位较大的髋白顶骨折( Matta顶弧角<50度)。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包括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前后联合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和扩展的髂腹沟入路。
以及部分前柱,还可用于前柱骨折。
手术标本示意图
三、髋臼骨折术后的快速康复
康复评定
1.关节活动度 2.肌力评定 3.疼痛评定 4.功能评定 5.髋臼骨折的功能及X线评定 6.Barthel指数(巴塞尔指数”或者“巴氏指数) 7.SF-36健康调查简表
康复治疗
体位 术后在患者两大腿之间放置枕头,如患者可以耐受 保持两腿中立位,膝关节与髋关节0度位伸直。
畸形、弹性固定。 3.骨盆X线正位片发现有骨折后再摄骨盆45°斜位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片,做CT检查以及扫描后三维重建以明确骨折 的范围和骨折片的移位情况。
治疗-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只适用于下述情况: ①经按Matta测定方法髋臼负重顶未受累及,或虽有移位但小于3mm; ②低位双柱骨折,而负重顶完整,髋白窝与股骨头仍保持同心圆者; ③髋白粉碎骨折无法实行内固定。 ④并发症较重或伤后超过3周以上; ⑤髋周软组织大范围挫伤或已有感染; ⑥衰老患者或有内科禁忌证者。
术后3-4周康复处方
继续上述训练,并利用弹力带和沙袋增加抗阻肌 力训练。可行卧位髋部外展练习:仰卧位,保持患 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为1次,10-20 次为1组.2组/日、此期间保持膝部伸直,足趾和 髌骨朝向天花板。
髋臼
二、髋臼骨折概述
受伤机制
髋臼骨折是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以交通事故 最为多见。引起髋臼骨折的最常见机制见于股骨 头撞击髋臼,可造成髋臼无移位骨折或髋臼内壁 骨折块向盆腔内移位,而当屈髋屈膝时沿股骨纵 轴的暴力亦可造成髋臼的后缘骨折;如果下肢处于 内收位时则除了导致髋臼骨折之外还容易发生髋 关节的后脱位;而当下肢外展时则可造成髋臼顶部 的粉碎骨折。此外挤压伤亦可造成髋臼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