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职官制度
诸侯(国) 大夫(邑) 王室机构——中央政府 诸侯、大夫机构——地方政府 王族、外戚掌握军政大全,巫史地位下降
2020/9/24
中央政府: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
太史为首的神事、
军事、行政、司法、外事 教育、秘书部门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大行人
诸侯国
职官设置与王室大致相同
卿(正卿、政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袭
御史大夫——丞相之副 汉武帝时代——政务转移到内廷,丞相徒有
虚名 尚书台 尚书令(中书令) 录尚书事 领尚书事
2020/9/24
西汉末 丞相——大司徒 御史大夫——司空
东汉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后汉书》: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
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东汉以后丞相非复寻常人臣之职
2020/9/24
古代官制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 国家规模小,国家机构简单,没有明确分工。
君主——后 、王 后羿射日 史(卿史、大史)、巫——神权的体现者 夏:羲和、大理、官师,多由巫、史担任,世袭 制 商:父师 、少师——王族长老 臣、宰、尹——国君家臣
2020/9/24
第二阶段(西周至春秋)最高主:王(天子、天王) 太子 后
2020/9/24
中尉(执金吾):掌京师治安 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 大长秋:掌宣达皇后旨意与管理宫中事务
以上合称十二卿 两千石 署 令
宫廷事务机构大大膨胀,君主家事与国事 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
2020/9/24
魏晋以后:尚书省的迅速发展
分曹 人数增加 尚书 侍郎 曹演变为部 隋唐确定为六部:
古 代 职 官 制 度
2020/9/24
古代职官制度
一、概述 二、国君 三、宰相 四、中央各部门长官 五、地方长官 六、封爵与品秩
2020/9/24
一、概述
国家产生以后出现职官 原始社会的氏族或部落首领: 后、伯、大人、火师、历正——社会公仆
“三皇五帝”的传说 非信史 夏朝:我国官职设置之始
2020/9/24
西周 分封制,诸侯与大夫为地方长官 诸侯(国)、大夫(邑)
春秋 县(兼并来的土地)——大夫、守、 公、 尹 郡(边远地区)——守、太守
战国 以郡统县 郡守——县令 秦 郡太守——县令(长)
2020/9/24
汉 郡太守(王国相)、县令(侯国相) 京畿地区: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司隶校尉(东汉以后) 十三州刺史(州牧 ) 魏晋南北朝 州刺史——郡太守——县令
4、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省)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务总 机关 尚书令、尚书仆射、录尚书事、领尚书事皆为 宰相
中书省的设立 中书监、中书令亦宰相之职 凤凰池
侍从机关:侍中寺——门下省 侍中亦掌管机要
三省长官并称宰相
2020/9/24
5、隋、唐 不设丞相、相国 隋及唐初:三省长官并为宰相
中书令(内史令、内书令、右相、凤阁令、紫微 令) 侍中(纳言、左相) 尚书令 尚书左、右仆射 政事堂(中书门下) ——宰相办公处 中期以后:三省长官成为虚衔,以其它官职行使 宰相职权 加衔
书门下平章事 左丞相、右丞相
2020/9/24
副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 枢密使、枢密副使亦执政官 宰执 使相非宰相
镇南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江宁府
2020/9/24
7、辽、金、元
基本采用汉制又有所不同 辽:北面官、南面官两大系统 北面官:北宰相府、南宰相府
左、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南面官:采用三省制但权力不大 金:只设尚书省 正宰相:尚书令 左、右丞相 副宰相:左、右丞 参知政事 元:只设中书省 正相:左、右丞相 平章政事 副相:左、右丞 参知政事
皇 少202数0/9/24民族:单于、可汗、赞普
三、宰相
最高执政官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
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春秋时期 令尹 相 2、战国时期 各大国普遍设立宰相 相邦 相国 相室 丞相 相 令尹 国君家臣
2020/9/24
3、秦代 丞相(左、右丞相) 中丞相 4、汉代 汉初承秦制:丞相(相国)
9、清代
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地位高而实权轻 实际宰相:南书房行走 军机大臣 历代宰相制度之特点:
变化频繁,无固定名号,无固定人数 原因:君主离不开宰相又担心宰相权力过
大,遂以侍从之臣取代正式宰相
2020/9/24
四、中央各部门长官
西周: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 秦汉:九卿 太常卿(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门户的守卫 卫尉:掌宫门警卫 太仆卿:掌皇帝车马,兼管全国马政 廷尉:最高司法官 典客(大鸿胪):掌接待少数民族事 宗正卿:掌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 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 少府卿: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
参掌机秘 参预朝政 参知政事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020/9/24
6、宋代 神宗之前:三省长官虚置,不参与朝政 正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副宰相:参知政事 元丰改制以后:屡有变迁 正宰相: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太宰兼门下侍郎 、 少宰兼中书侍郎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同中
吏、户、礼、兵、刑、工 正副部长:尚书 侍郎 正副司长:郎中 员外郎 唐宋以后六部取代九卿执掌具体政务
2020/9/24
明清六部地位提高 六卿、左都御史——七卿 • 清末责任内阁——外务部、民政部、度支
部、学部、法部、陆军部、海军部、邮传 部、农工商部、理藩部,各设大臣
2020/9/24
五、地方长官
2020/9/24
第三阶段(战国至清末)
君主地位大大提高,权力高度集中, 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君主的臣 仆和侍从上升到主要地位。
2020/9/24
二、国君
夏、商、周:后、王 天子、天王 予一人
春秋以后各国国君亦称王 秦汉以后:皇帝 战国以前帝为天神称号 朕 陛下 上 制、诏、敕、谕旨、圣旨 皇后 皇太子 皇太后 临朝称制 垂帘听政 太上
平章政事
2020/9/24
8、明代
初承元制,寻废丞相,六部尚书分掌国事,皇帝 总其成
内阁 大学士——皇帝顾问兼秘书 华盖殿 谨身殿 武英殿 文华殿 文渊阁 东阁 内阁职权逐渐超出六部之上 不称宰相的宰相 辅臣——首辅(元辅 )、次辅 大学士权力有限:票拟 批红 后期司礼监太监成为事实宰相
20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