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主备:陈宏泽时间:2012年9月课题加速度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能说出加速度的定义、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3.给出运动情景,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4.在加速和减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5.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6.给出v-t图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对加速度物理意义、定义、矢量性及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的学习,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2.通过加速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的确立;2.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3.在给定运动情景下,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教学难点1.在图像中会求出加速度。
2.理解加速度物理意义及加速度的方向,树立变化率的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教法1.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2.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类比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4.多媒体辅助法呈现视频、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法1.类比法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2.讨论、归纳法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演示教学为辅。
教案设计:陈宏泽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程变化及处理阶段行为新课引入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使我们认识了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物理量它们分别是:(时间、位移、速度)集体回答回顾运动学基本内容我们周围物体的运动是丰富多彩的,如运动路线的不同,运动快慢的变化,仅用这几个量来描述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
问题1:情景设疑飞机、汽车、摩托车哪个快?点名回答联系生活谈一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家的回答对否?请看一段精彩视频“飞机赛车大比拼”,看后大家谈一谈体会。
观看视频学生们很快地回答该问题,从而验证了固有模式;在这样的前提下,设置疑问,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调动起来,会认真地观看这一段视频资料。
教师总结发言:1.它们三者并非是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发生了变化,这样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2.它们最后的速度不同,飞机最大,摩托车最小;3.开始的时候,摩托车速度变得最快,飞机速度变得最慢。
交流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最后教师发表总结新课讲解所以在变速运动我们还要引出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即“加速度”问题2:主动探究我们如何定义“加速度”这一物理量呢?提示: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描述快慢的物理量的定义都是与时间、比值有关。
具体来说,如何比较快慢呢?猜想、发表意见板书:加速度教案设计:陈宏泽教案设计:陈宏泽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一个新物理量下面请大家来分析以下几种车辆的速度时间数据。
汽车类型初速度V0(km/h)末速度V(km/h) 时间 位移 t(s) x(m)轿车 20 50 7 68 货车(4吨) 20 50 38 369 货车(8吨)205050 486分析数据思考讨论利用数据分析物理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能力要求问题3:科学探索1) 各车的初、末速度?2) 各车的速度变化量?3) 各车发生上述速度变化时所须时间?4) 哪个车速度变得大呢?5) 哪个车速度变得快呢?总结、回答 1. 各车的初末速度大小都一样。
2. 各车的速度变化量也都一样。
3. 各车发生上述速度变化所须时间不同。
4. 在不同的时间内,各车速度变化量都一样。
5. 轿车速度变化最快。
体会严谨的分析过程以得到正确的认识。
通过上述一组问题的讨论,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体会、总结 速度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多少都不能反映出速度变化的快慢 。
相同时间比较速度的变化,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 相同速度变化比较发生时间, 相同速度变化用时越短,加速度越大。
提示: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定义反映快慢的物理量呢? 思考回顾比较描述快慢的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的定义给出的。
此时可以进行类比以前所学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如:速度。
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比值的方式得出了加整理出公式板书:速度的定义。
即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的时间的比值。
(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或速度变化率)结合定义,用公式来表述为a :加速度△v:速度变化量△t:时间a=△v/△t a=△v/△t1、定义:2公式a=△v/△t问题4:牛刀小试结合定义,大家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速度越大(小),加速度就越大(小)2.速度变化越大(小),加速度就越大(小)讨论回答并举例说明并给出结论1)V很大,但a为 0。
(如在空中高速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V 很小,但a很大。
(如点火发射时的火箭)2)△V很大,但a却很小。
(如起飞时的飞机)△V很小,但a却很大。
(如起动时摩托车)举例说明:(出示多媒体图片)1.磁悬浮列车以430Km/h匀速行驶。
2.长征系列火箭升空的开始阶段。
由学生描述运动,并且上前亲自模仿运动,再联系生活谈谈这样的运动的合理性;举例法,是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结论:1.a的大小与v无关2.a的大小与△v无关3.a的大小与△v/△t有关板书:1.a的大小与v无关2.a的大小与△v无关3.a的大小与△v/△t有关问题5:科学实践例:一公交车在两站间的运动v-t图如下:由学生主动上黑板做这三个阶段的加速度。
解:该车的运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匀加速直线运动二、匀速直线运动三、匀减速直线运动以此环节为线索,得到理解加速度的几大要点:1、加速度的大小只与速度变化率有关;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教案设计:陈宏泽教案设计:陈宏泽则:1. 该车的运动分几个阶段?各做什么运动?2. 各阶段的加速度?(1)a=(v-v 0)/t=(10-0)/20=0.5m/s 2(2)a=(v-v 0)/t=(10-10)/20=0m/s(3)a=(v-v 0)/t=(0-10)/50=-0.2m/s 23、 能从v-t 图中求出加速度来,还能对加速度的变化做出判断。
达到教学方法“问题引领”的贯彻。
师生共同讲评结论的合理性。
判断结果的合理性,从计算过程中得出加速度的单位和另一重要的含义,即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
也就是加速度是一矢量。
再设计如下几个问题: 1. 加速度的单位 2. 加速度是矢量吗3. 在图象上如何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以及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板书:结论: (1)加速度的单位m/s 2(2)加速度是矢量 (3)a 与v 同向,则加速;二者反向,则减速(4)a=0,则是匀速直线运动(5)a ≠0,则是变速运动(6)在v-t 图上加速度用图线的斜率来表示结论:(1)加速度的单位m/s 2(2)加速度是矢量(3)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则加速;二者反向,则减速(4)加速度为0,则是匀速直线运动 (5)加速度不为0,若是常数,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6)在v-t 图上加速度用v-t 图线的斜率来表示v(m/s)20100 10150t(s)问题6:大家判断一下物体1、2的运动类型?它们的加速度的变化如何?结论:1)1、2物体做的运动都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2)1物的加速度越来越小,2物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注:在讨论该问题时提出了瞬时加速度的概念,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实际上是指的瞬时加速度的变化达标检测1、下列描述中,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 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C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D 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很大E 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F 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G 加速度增大,速度却减小2、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教师读题并板述关键数据,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重点讲解。
知识升华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加速度这一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问题7:大家结合实践生活思考一下,加速度是如何产生的?提示:骑车时你是如何改变速度的?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如用力蹬车,加速;捏闸,减速。
得出预测:车的速度改变了是由于力的原因。
板书:力加速度力速度变化经过讨论得出加速度的产生:有力的作用加速度的效果:有速度的变化问题8:上述结论要用实验论证,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利用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长木板、滑轮、钩码。
通过实验得出v-t图,分析各自的加速度与所挂重物的关系。
这个实验若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联机做会更快、更好。
教案设计:陈宏泽课堂小结1.定义2.公式3.含义4.单位5.应用6.产生和效果全体学生参与得出此时,教师可以做些示范出示一些成果与学生共同分享。
课外学习1.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加速度2.查找与加速度有关的资料如:动物趣闻“沫蝉的加速过程”教案设计:陈宏泽教案设计尾页板书设计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加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2)定义: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3)公式:ta∆∆=ν4)单位:m/s25)矢量性: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二、v-t图像: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从倾斜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出加速度ttta∆∆=--=ννν1212作业设计1.P29 1、2、3、42.科学探索:有关加速度的应用(如在体育运动学、仿生学、航天中应用)教学后记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极为抽象的概念,对于一个抽象概念,学生很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经验来建立,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或搜集材料为加速度的理解做好铺垫。
尤其是加速度的理解,可以采取类比法,图像法、特别是利用数学图象这一工具解决好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另外本节加速度的分析基本上是在一种理想模型的基础之上,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瞬时加速度就等于平均加速度;而在实际中,大多数的运动并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瞬时加速度就不等于平均加速度,但是可以近似认为很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这种思想实际上在前几节的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相同,这种处理方法是典型的一种物理方法。
教案设计:陈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