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范理论

失范理论


• 金钱的成功越是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目 标,人们越会去追求金钱的成功。在这一 前提下,社会群体越贫穷,获取金钱的冲 动就越强烈。越是下层群体,其机会结构 所受的限制就越大,因此越有可能采取创 新行为来获取金钱。
• 创新这样一种越轨行为,可能是合法的, 也可能是不合法的。 • 结果是有些人的创新行为成功了。有些人 的创新行为失败的。 • 没能通过创新行为而获得成功的那些未成 功者,他们的心理后果是什么呢?
• 失范(anomie/anomia) • “Anomie,Anomia,and Social Interaction”, (1964) • anomia,个人层面的“个体失范状态” • anomie,社会层面的“社会系统的失范状 态”
• “道德是那样的含混不清,反复无常,根本形成不了任何 纪律。因此,集体生活的整个领域绝大部分都超出了任何 规范的调节作用之外。这就是我们所要揭示的失范状态, 它造成了经济世界中极端悲惨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冲突和 混乱频繁的产生出来。……那些最强的势力就会在于弱者 的对抗中独占上风,使后者屈尊于它的意志。……由暴力 达成的休战协议总归是临时性的,它不能安抚任何一方。 人们的欲望只能靠他们所遵从的道德来遏止。……这种无 政府状态明显是一种病态现象,因为它是与社会的整个目 标反向而行的,社会之所以存在,就是要消除,至少是削 弱人们之间的相互争斗,把强力法则归属于更高的法 则。…………要想治愈失范状态,就必需首先建立一个群 体,然后建立一套我们现在匮乏的规范体系。” • ——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第二版序言,第1416页
• 因此,如果一个体过度重视文化目标,就会产生一种无视 制度化手段的倾向,从而导致手段的去道德化和去制度化, 结果就会引起创新,也就是以不合法手段来实现文化目的。 结果往往是犯罪或者是严格意义上的越轨行为。而如果, 这种方式失败了。某些人未能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是由 于社会结构的限制/机会结构的限制。一部分人就会选择 仪式主义,也就是选择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化的手段,并将 行动的意义完全附着于这种制度化手段之上,不再去追求 文化目标的实现。另一部分人就会选择退却主义,既不再 追求文化目标,也不再追求遵守制度化的手段,结果是这 部分人有利于社会之外,实际上是游离于文化结构之外。 另外一些人由于认识到了自身的失败是由于机会结构的限 制,因此会放弃现有的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选择重新 建立新的文化目标与制度性手段。这就是越轨行为的不同 类型。
• 社会的整体形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而与此 同时,与社会结构相并行的是文化结构。文化结 构决定了一个社会中的有价值的目标,但是这些 有价值的目标是多重的,且有一个价值重要性的 严格序列。同时,这个文化结构也决定了一个社 会中被视为是合法的、正当的去实现这些目的的 制度化了的手段。如果一个社会一方面重视文化 目标,同时重视实现这些目标要遵循制度化了手 段。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个体都能够保持一种服从 的行为方式。但是,不会这么完美。问题就出在 机会结构的限制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个体 都拥有经由正当手段实现目标的客观机会的。
• 失败的后果有两种情况: • 1、是认识到社会结构与自身失败之间的关 系,于是导致第五种反应即反叛; • 2、是没有意识到社会结构与自身失败之间 的关系,于是产生了一种神秘论。而这种 神秘论又分为两种情形。 • (1)是仪式主义即类型三; • (2)是退却主义即类型四。
• 仪式主义:即指放弃了文化目标,坚守制 度手段 • 退却主义:这类行为是一种局外人的立场。 精神病人、孤僻者、酒鬼、吸毒者。他们 同时放弃了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 • 反抗,如同退却主义一样,是一种放弃了 既有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反应类型, 但是反抗同时树立了新的文化目标和新的 制度化手段。
• • • •
两篇文献: “社会结构与失范” “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 ——载《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第六、 七章,第260-344页。
• “在越轨社会学中,默顿的文章‘社会结构与失范’ 已成为一篇经典之作,它‘在社会学中很可能比 任何其他论文更频繁的被引用和转载’‛(布 劳)。
•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结构与失范’可 能仍是越轨领域研究的主导性理论。甚至在标签 理论和冲突理论变得更加突出的20世纪70年代, 默顿的观点在这一领域仍占中心地位‛。 • ‚虽然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期,结构功能主 义以及与之相随的失范理论的影响力降低了,但 是在80年代晚期,失范概念又重新开始复兴。‛
• “我们的社会结构竟然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 化。……与这种社会类型相适应的道德逐 渐丧失了自己的影响力,而新的道德还没 有迅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意识最终留下 了一片空白,我们的信仰也陷入了混乱的 状态。……我们应该制止这种失范状态”。 • ——涂尔干,《社会劳动分 工论》,第366页
• 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中,有两个要素具有 直接的重要性。 • 第一个是由文化所限定的目标,即文化目 标。 • 第二个是规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即制 度性规范。
• “尽管某人已经犯下许多罪过,他这样一个人通过 最不名誉和令人憎恶的手段去获取偌大一笔财富, 竟然能得到公众的宽容和支持,这岂不是很不光 彩的事吗?他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对吗?” • “是的,先生。” • “是个有罪的骗子?” • “是的,先生。” • “而且他很无耻、很下流、很荒淫?” • “是的,先生。” • “真怪啊,那么他都有哪些优点呢?” • “哦,先生,他可是个精明人啊。”
罗伯特· K· 默顿
Robert King Merton(1910-2003)
• S. Coleman) 刘易斯· 科塞(Lewis Coser) 彼得· 布劳(Peter Blau) 西摩· 马丁· 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 • 阿尔文· 古尔德纳(Alvin Gouldner)
• “为什么越轨行为的频率因社会结构的不同 而不同,为什么越轨行为在不同的社会结 构中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模式。同以前一样, 我们今天对社会结构通过何种过程而产生 这样的环境,即使得对社会规则的侵犯构 成一种‘正常’的(也就是预料中的)反 应,仍然知之甚少。本章(文)试图澄清 这一问题。”
• “实际上,我的主要假设就是:从社会学的 角度来说,异常行为可以被看成是由文化 确定的目的和由社会结构提供的实现这种 意愿的途径之间所存在的分离状态”。 • ——默顿
• 问题一:默顿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 谈论越轨和失范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 失范是一个需要解释其产生之理由的现象。 越轨是一个无需解释的概念,越轨,即 “对社会规则的侵犯”。对于越轨,我们 只需要明白,什么样的失范就会产生什么 样的越轨行为。 • 对于越轨的理解,只有在失范概念得到明 确说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变得清晰。
• 这三种极限状态分别对应于三种行为反应 模式。那么,剩下的那两个怎么办呢? • 退却主义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 • 反叛必须要通过引入亚文化概念才能得到 理解。在默顿的现有图式中难以得到说明。
• “赢得比赛”不是“在规则下赢得比赛”。 • 创新:是这样一种行为适应方式,即接受 了文化目标,但是没有运用制度化手段。 • 对于贫困群体而言,其承受的越轨压力是 最大的。但是这一判断需要以下三个前提: • 1、存在着一个超越所有文化的文化目标 (金钱成功) • 2、社会结构的限制 • 3、贫困
• 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不同关系引 发了人的反应性行为,即服从 (conformity)、创新(innovation)、仪式 主义(ritualism)、逃避主义 (retreatism)、反叛(rebellion)。这 里的文化目标就是一个社会中由该社会的 文化所确定的什么是有价值的目标,比如 说金钱上的成功。这里的制度化手段,默 顿也称之为制度化规范,就是指实现这些 目标的正当的方式。
• “从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的独立变化所产 生的各种社会类型中,我们将首先探讨第 一种——一个少见的、一味强调具体目标 而不相应地强调制度化程序的社会。…… 在这一语境下,最重要的问题变成,在编 制文化上赞赏的价值之网时,哪一种适用 的程序效率最高?在技术上最为有效的程 序,不管文化上合不合法,都成为典型地 偏好制度性规定的行为。随着这一减退过 程的继续,社会变得不稳定起来,便产生 了涂尔干所谓的失范(或无规范状态)‛ (‚社会结构与失范”,第264-265页)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默顿)与《巨人 与侏儒》 • “本书的题目并不特别与一个老说法相关: ‘我们都是矮子,但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 膀上’。这谦卑的姿态,表达了太多的自 我满足。巨人是那么容易让我们爬上去的 吗?巨人的功能就是把侏儒扛在他们的肩 膀上吗?或许他们曾经是亲切和蔼的,但 是现在他们却把我们摔在地上,偷偷走了, 只留给我们一个视界更宽一些的幻觉。‛ • ——阿兰· 布鲁姆《巨人与侏儒》
• 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类型学:
• 类型1:文化目标和制度性手段是高度整合 在一起。社会成员皆以该文化目标为目标, 且制度性手段对于所有社会成员的开放程 度都是一样的。 • 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正常社会,或者说与失 范无关的社会。而这一社会中所有成员的 反应行为就都应该是服从行为。
• 如果文化目标和制度性手段是分离的, 会 产生类型2、3: • 类型2:只关注实现文化目标,制度性的手 段完全是处于技术上的考虑,而没有任何 规则的约束。 这种社会遵循的是“丛林法 则” ,典型的失范社会,与之相应的行为 模式,就是“创新行为”。 • 类型3:只有制度性规则但是却没有文化目 标 。这是另一种失范社会,与之相应的行 为模式,就是“仪式主义”。
• 过度强调文化目标无视合法手段,造成了 社会的失范。与之相适应的是创新行为模 式。而默顿可能认为,创新行为模式是所 有越轨行为中最早可能出现和最主要的一 种。之后的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和反叛都 是创新行为模式的衍生产物。也就是说, 创新行为、仪式行为、退却行为和反叛这 四种越轨行为模式之间存在着转化的连续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