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摘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通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出发,总结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剽窃、研究数据造假和借助挂靠基金课题提升发表机会三大问题,并且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制度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一、引言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从表 1 我们可以得到2004 年至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2004 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包含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769 家,2011 年为755 家,整个8 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同时从研究生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到2004 研究生招生数为326286 人,2011 年为560168 人,8 年间增长了71.68%。
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激增的状况。
但学术成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在研究生中蔓延,研究生对待学术态度表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
表004—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数量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研究生培养机构769 766 767 795 796 796 797 755 普通高校454 450 450 479 479 481 481 481 科研机构315 316 317 316 317 315 316 274 研究生招生数(人)326286 364831 397925 418612 446422 510953 538177 560168 普通高校教师(万人)85.8 96.58 107.6 116.83 123.74 129.52 134.31 139.26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在本文,学术道德失范采用江新华教授于2009 年提出的概念 1 ,指学术研究人员用不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达到一定的价值目标,可能包括金钱、地位等。
这里我们特指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与学术道德规范不相符的行为。
学术道德失范对整个高校学术学风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消极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于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净化整个高校学术研究风气提升研究生科研学术水平具3 4 5 6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众多学者都对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杨玉圣(2002)2 认为学术道德失范研究生个人应该承担很大的原因,广大研究生缺乏引文意识,知识产权观念长期以来非常淡薄。
贾德奎(2005)3 提出现有制度造成了研究生中出现了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研究生是在肩负着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踏上学术之路的,从而导致研究生为了达到毕业要求铤而走险出现了学术道德不端的状况。
傅立民和孙中华(2004)4 认为一方面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待学术失范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此外高校和研究生导师对学术道德教育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学术失范现象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
国外也有众多的学者对于学风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于学术不端现象不同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措施。
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出发,利用具体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佐证,并且主要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突出这一学科中学术道德失范的具体问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原因分析,最终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多样,针对人文社会学科而言,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规的失范形式,这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抄袭剽窃人文社会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2—3 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平时课程论文、要求发表的小论文和毕业学位论文三种论文形式。
在平时课程论文方面,论文的质量一般与课程老师的要求成正相关关系,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课,对于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就导致在结课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于是出现了在课程论文中找来几篇相关课题的论文进行拼凑的现象,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已发表的论文稍加修改直接当做自己的课程论文。
一般重点高校对研究生毕业都会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一些学生苦于写不出论文,完成不了毕业发表论文这一硬性指标,于是对他人成果进行抄袭剽窃,对他人的成果不加引用的进行拼凑,这样一方面使得学术失范之风越演越烈,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水平大打折扣。
毕业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代表,也是研究生毕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部分研究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知识积累的不够,对很多学者的成果进行剽窃,论文中大量摘抄别人观点而不加标注。
(二)写作过程中的研究数据造假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了现在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严密的实证的2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基础之上,而实证对于数据的要求尤其高。
一篇有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搜集数据的时间可能就占据了整个研究 3 4 5 6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过程的很大部分,而从现实来看许多数据并不是简单就能获取的,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相关统计部门对数据发布时间的滞后性,导致研究生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研究数据不足的情况。
于是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研究认任务,部分研究生在数据获取方面进行造假,也有部分研究生在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所得结果与研究所需数据不一致,于是擅自将数据进行篡改成自己想要的数据,这些都违背了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规范。
(三)挂靠基金课题提高发表机会在当前这种学术背景下,课题成为了高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成为各类学科的学术期刊收录学术论文的重要参考。
既然在课题名义下能够提升论文发表的几率,于是出现了一股虚假挂靠基金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论文成果可能与一些课题基金并无太大关联,但是为了成为课题成果,对论文进行修改生搬硬凑将不相关的基金与论文联系在一起。
此外,还出现了将课题挂靠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售卖的现象,即将论文挂靠在某科研课题下的机会给有需要的人。
这种通过虚假挂靠课题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大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进行科研创公平进行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在学术上形成了对课题过分追捧的这种不良风气。
三、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学术道德失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共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因素,有制度评价的因素,当然研究生及其导师方面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利己思想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研究生的思想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老一辈的研究学术人员相比,大家普遍思想变的浮躁,学术创作的目的性开始尤为明确。
许多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都是在一种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并非出于内心对于学术的追求。
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变动非常急功近利,对于学术创作的速度要求要远远大于其对质量的要求,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说,需要对整个学科的发展进行非常宏观的把握,对于基础知识的沉积也要求较高。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们为了短时间内能够拿出相应的成果,就会催生一定的学术不端现象,对他人的研究进行剽窃来充实自己研究等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制度因素1、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存在不足在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待整个研究生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要求就越来越高,如何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考核成了许多教育部门官员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关注点。
当前,大部分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3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将学术论文作为衡量一个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当人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3 4 5 6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对于激励研究生们进行科研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制度对于研究生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从表 2 和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 年开始研究生招生人数出现了较大的扩大,8 年间由326286 人增长到了560168 人,增长了71.68%。
而研究生老师数在2004 年为20116 人,2011 年增长到32046 人,8 年间增长仅为59.3%。
从研究生师生比(学生数除以老师数)来看,2004 年约为16.22,2011 年为17.48,举例来讲,2004 年平均每个老师带16 个学生,2011 年平均每个老师带17 个学生,整体教师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
教师数量的较小幅度的增加即使在教师评价学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大幅增长的研究生数量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提高整体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一个负作用。
此外,从表 2 中还可以得到CSSCI 拟收录期刊数近年来的状况,8 年间并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供给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数量却在大幅增长,再加上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整体对高水平学术期刊的需求在激增,而学术期刊一年所能收录的论文数量是一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在当前这种研究生评价制度之下,对于研究生的发表论文的压力无疑在增大,这就导致部分研究生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出现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
表2 2004—2011 年CSSCI、研究生及其老师发展基本情况数量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研究生招生数(人)326286 364831 397925 418612 446422 510953 538177 560168 研究生老师数(人)20116 21652 22355 24225 25909 29586 31054 32046 CSSCI 拟收录期刊数461 461 493 493 528 528 527 527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研究生老师人数根据统计年鉴中普通高等院校师生比和研究生招生数推算得出,CSSCI 拟收录期刊数据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估中心600000 500000 400000 人数300000 200000 100000 02004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研究生招生数(人)研究生老师数(人)20102011 年份4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图004—2011 年研究生招生和研究生老师人数增长状况数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研究生老师人数根据统计年 3 4 5 6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在效果上也颇有争议,从而很难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学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