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还是无法冲破应试教育的“瓶颈”。

通过对家庭作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很多的弊端。

对此,作者就作业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家庭作业现状对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合理应用家庭作业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新课标下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其自主性、科学性、差异性、人文性。

那么,该如何合理地布置语文家庭作业,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
1、对作业“量”的界定缺乏科学性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仍有不少老师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在升学率的驱动下,大搞题海战术,过多的作业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度”,而导致学生回家后缺乏社会实践,缺少与家长的交流,学生无星期日和节假日。

如此高耗低效的作业,作用何在?
2、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千篇一律
“抄写、背诵、练习”被称作“老三套”。

这类作业无异于简单的机械重复,形式
单一,内容单一,把学生引入了“死抄、死背、死练”的误区。

由于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评价作业方法不当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语)教师对平时作业的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作业的评价还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信心。

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对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逐一检查,而是把这一权利下放给小组长,这就导致少数学生对作业敷衍了事。

4、家庭对学生作业的影响
○1家长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子女学习的好坏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不愿意抽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

○2由于“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学生的父母大都外出,将其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

而他们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对作业的辅导。

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学生将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把作业变为“应付”,以至大大削弱了家庭作业的功能。

二、布置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对策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

例如:在教学了《比尾巴》一文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选择一种你认为最美的尾巴画下来,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由于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用彩笔画图,用这种方式布置的作业,学生肯定会喜欢。

再如高年级的学生,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半是抄写词语或生字,这种机械式作业学生早就厌烦之极,老师何不换种方式进行。

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人出一张本单元的“看拼音写词语”的测试卡片,明天老师当作考试卷进行测试。

要求每张卡片另附答案,测验次序随机抽取。

学生听后,一改往日的厌烦情绪,竟有少数学生当场欢呼起来。

老师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卡片的设计中来,将以往的机械抄写改为出试卷,并且测验的时候当场确定次序,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也不会敷衍了事。

由此,首先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一看作业内容就来劲,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2、形式灵活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家庭作业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往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采用“一刀切”,所有学生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完全一样,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这样的作业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这就需要在形式上走向开放,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背诵课文,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他们选择课外精彩片断背下来;对学困生,可以选择重点篇目里面的重点段落背下来。

再如:生字的掌握,要求每天写会10—30个生字,学困生最低写会10个,优生写会30个,如果课内的写会了,还可以写课外的。

这样写几遍由学生自己定,只要写会就行。

但也绝不能只流于形式,第二天老师一定要检查督促,不给偷懒学生以可趁之机。

“灵活”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不能每天布置作业都是“抄、背”,还应选择开放、多样化的作业,听、说、读、写并重。

除了上面的“抄一抄”、“背一背”之外,还可以:
○1画一画。

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

如:学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幅“雪地动物脚印图”,体会各种动物的特征。

○2做一做。

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

如学了《乌鸦喝水》,让学生回家动手体会乌鸦想出的好办法。

○3演一演。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如学了《守株待兔》后,让学生自愿组织编排课本剧。

○4想一想。

教师围绕某一内容,针对某一目的设计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教学《赤壁之战》后,让学生给曹操写封信;看了《西游记》后,想想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怎么做。

3、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之后,应一一把情况记录下来,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肯定长处,提出不足。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宜采用激励性语言。

“今天的字迹比昨天清楚多了,老师为你高兴。

”“这个创意很新颖,你真棒。

”“你今天收集的材料真丰富,要是能与大家分享,你会更快乐。

”一句句激励性的语言,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激励性评价除了可以用语言表达之外,也可以表现在行动中。

如学生作业本写完
以后,把它好好保存,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并分类装订成册摆放在图书角。

美其名曰:《小小书法家》、《小作家》等,所有同学都可以欣赏,并能与自己的作业对比,使自己也有所进步。

4、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作业,顾名思义是在家庭中完成的作业。

故家长也免不了予学生以适时的辅导与交流,与学校形成共同的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首先应该更新观念,不要认为学习就是老师的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唠叨上,很少从实际行动上帮助孩子。

有的以为孩子作业的时候坐在旁边就是关心他的学习了,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也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学校有老师,在家里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

所以,不要忽视了家长在学生作业中的影响。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作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注意精心设计,优化多样,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
[3]闫娜娜《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