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
•
如今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除沿袭登门拜访、送贺卡等方式外
,还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互联网等便捷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送
上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
初三过后,各种禁忌解除,各家开始互请拜年酒、春酒。人日
(正月初七)后,城市、集镇开始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沿街竖牌坊悬
彩灯,或竖杆挂灯于上。城乡居民夜间沿街舞龙灯、狮灯、牛灯、花
灵,并烧钱纸冥衣。又烧纸烛、泼水饭,祭狐魂野鬼,以免为祟。是
日,乡村、集镇民间团体请和尚诵经,飘河灯等,谓之盂兰会。此时,
新谷登场,农家祀祖尝新。解放后,此俗废止。
• 8、中秋
•
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正值农村稻谷收割完毕,瓜果上
市。是日中午,家宴丰盛。中秋之夜,全家团聚,以瓜果、月饼、糍
粑、麦芽糖(麻塘)祭月亮,然后分食,饮酒赏月。节前,亲朋好友,
•
城乡居民皆重视冬至节。解放前,各姓宗祠皆集族人办冬至会,
祭祀祖先,处理族中事务,然后聚餐,称办冬至会。是日,城乡居民
一般以羊肉、狗肉炖补药,谓可驱寒祛病,补益强身。冬至后,农村
开始杀过年猪,城市居民开始办过年货。
▪ 12、腊八
▪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城乡居民多以糯米、杂粮、碎肉混煮为
粥,称吃腊八饭。
•
初一早上吃汤圆、面条,以香烛果酒祭拜天地祖宗,晚辈向长者
拜年,长辈则给晚辈贺节,通常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后,由家
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然后开门放鞭炮,并向喜神拜祷,谓 之出行,预祝全年大吉大利。亲友互相庆贺,也有用名片贴门上以贺 者。是日,居民携香烛纸至祖宗坟前祭扫,谓之上坟。新婚夫妇于元 旦后择吉向父族、母族、妻族长辈拜年,谓之拜新年。居民也到亲友 家拜年即表祝贺。
谓之可以避兵。中午,餐桌菜肴特别丰富,必有苋菜,因苋菜水色赤红,主
吉喜;必食雄黄酒,并以雄黄酒涂于小孩额上,谓之可避瘟疫。
•
是日,釜溪河、沱江城镇码头均有龙舟会,船只多至数十艘,每船有水
手数人至数十人不等。船首尾装有龙头龙尾,有二人司锣鼓、喊号子。另扎
有彩船停于河中,投放鸭子,各龙船竟往争夺,锣鼓震天,人声欢腾。得鸭
娃儿拣狗屎。”此后转入正常生活。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 4、端午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日,居民以粽叶裹糯米成菱形
,称粽子,互相馈赠,蘸糖而食,也有夹豆、肉剑艾虎,驱鬼避邪。又采各种草药煎水沐浴,谓之避毒。妇女
以丝绸、布料边角余料裹香料、棉花做成猴狲、粽子形状,挂于小儿身上,
多者奖以彩礼。又有竞速者,亦有彩礼。小康人家喜彩船于江中饮宴为乐,
谓之游江。
•
解放后,端午之俗仍然保持。龙舟会不定期举行,由政府体育运动委员
会主办。
• 5、六月六
•
六月六即农历六月初六,旧俗,六月六嗮衣服。谓此日爆嗮衣服、书籍
可以不生蛀虫。农民谓伏日(初伏)忌西北风,西北风主稻谷多批秕壳。
• 6、乞巧
动人民(盐工和农民)重劳动出汗多加气候潮湿之故。 具有地方
特色的有:火边子牛肉—用盐场淘汰的黄牛肉制作的一种成纸片状的
半透明麻辣牛肉干、粑粑肉—用肉饼片盖面,酥肉、竽头垫底的连汤
蒸菜、水煮牛肉—佐料与牛肉片同煮,制成麻辣嫩滑连汤荷肴、豆花
—自贡地区盛产黄豆,城乡人民历来爱吃豆花、糍粑—除中秋节和要
吃糍粑外,平时,糍粑也是自贡人民喜爱吃的食品。
•
乞巧即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情人节”。解放前,妇女以凤
仙花染指甲,夜间放瓜果供牛郎织女星。此时,银河星系最为明亮清
晰,妇女对星穿针或浮针于碗中,观看形状,取其吉利,谓之乞巧。
解放后此俗逐步消失。
• 7、中元
•
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民俗称“鬼节”、“过鬼年”。是日,各
家设酒肉祭祀祖先,“新鬼大,旧鬼小”。一般祭曾祖、祖、父母亡
▪ 13、祭灶
▪
祭灶,即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民间有祭灶神之之俗,设香烛
、刀头、麻糖祭灶神,又用酒抹灶门,谓之“醉司命”。传说二十四日
以后,灶神要上天奏事,灶神吃了奉献,就可多说好事,少奏坏事或不 奏坏事,以免玉帝降灾。富裕人家,还请僧道祭灶,烧疏文。解放后, 送灶之俗废止。
▪ 14、除夕
▪
除夕,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桃符。至夜,
中国民俗文化
——自贡
自贡物质生活习俗
•
自贡人民风俗纯厚、勤俭好客,传统饮食文化甚有特色。 每
当红白喜事和年节期间,邀请邻里亲朋聚会,称为请客,以不善知宾
待客为耻。一般宴席有八大碗、九大碗、十大碗不同的等级。但主要
必须有粑粑肉、炖鸡汤、咸烧白、腊肉、回锅肉、砣子鱼等,其余为
俏荤和凉菜。
•
自贡地区菜肴偏重咸辣麻。这是由于本地产盐,盐价低廉以及劳
多互相馈赠月饼以示祝贺。此俗延续至今。
• 9、重阳
•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为诗书人家所重。是日,多邀集文友登
山饮菊花酒吟诗作赋,插茱萸,以示风雅。
• 10、牛王节
•
牛王节,在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皆制纸衣焚于祖先墓前,谓之送
寒衣。农村于牛王庙举办牛王会,蒸糯米糍粑喂牛,并粘于牛角,以
酬其耕作之劳。
• 11、冬至
船、鼓乐、铁炮、鞭炮齐鸣,打铁花、玩杂耍、人山人海,午夜始停
。娱乐活动以十五为甚,俗称闹元宵。自贡富荣盐场自唐宋以来,即
有新年燃灯的习俗。自流井王爷庙新年放灯最为有名。
•
正月十四、十五“采青”,又叫“偷青”。“新年中,男女窃取
人家所植青菜,名曰采青。”(《自流井》第一集,作者为樵斧,
1916 年成都聚昌公司出版)大家在新年里喜欢将别人家种植的青菜 “窃取”一两棵回家,而不会认为是偷窃。因为据说是自己种的青菜 能被别人看中,说明自己的庄稼活儿很在行,种的菜比别家的好。偷 时,要以能听到主人佯装的叫骂声为吉利。此习俗在而今的自贡,依 然在个别地方沿袭着,可见人们对它的认可度依然很高。正月十六, 揭门上对联,共纸钱焚之,民谚谓之:“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
自贡岁时节日习俗
• 1、农历元旦、春节
•
农历元旦,即正月初一。大年三十成为除夕,过去除夕有守岁的
习俗,吃过年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通宵守夜,午夜烧子时香,燃
放鞭炮,迎接新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每逢除夕之
夜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现在自贡和全国各地群众,多在此时家人
围坐收看联欢晚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