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 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 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 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首先是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
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文中用不少笔墨描写了侯嬴的形象,必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写侯嬴是为了写信陵君——侯嬴在关键时刻独出奇谋并杀身相报,正是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所结出的硕果。
弄清这种烘托手法,才有利于突出传记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方法本文可以交叉运用阅读和诵读两种教法。
第3、7、8三段写人物语言、行动和神态栩栩如生,内容十分深刻,能背诵下来,可以终生受益,宜用诵读教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记本课的生字;2、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
3、口头翻译1-2段。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信陵君和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是为战国四公子。
以德才论,有人以为,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尝君第三,平原君居末。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魏国贵族,是魏安釐王的弟弟。
其为人礼贤下士,常有门下客三千,素以养士著称。
因而与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并称为战国时期的著名“四公子“。
信陵君因为在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窃取虎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而名居四公子之首。
后安釐王任信陵君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国大将蒙骜的进攻,威震天下。
但由于秦采用离间计,魏王又剥夺其军权,信陵君因此抑郁谢世。
2. 时代背景: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
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
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二、给下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魏安釐.王()士无贤不肖.()侯生摄敝衣冠.()公子往,数.请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冠盖相属.()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约车骑百余乘.()今有难.()侯生乃屏.人间.语()譬若以肉投馁.虎()椎.杀晋鄙()矫.杀晋鄙()嚄唶..宿将()品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北乡自刭.()三、重点探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然后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文章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课堂练习1、口头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魏昭王少.子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3、翻译下列句子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找出并翻译第3-7段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2、找出并翻译重点词语。
3、翻译第3-7段。
一在文中找出位置并解释(一)古今异义公子颜色愈和以公子为长者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二)重点词语1、为: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侯生遂为上客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为公子泣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2、以:以为小礼无所用以怨魏齐故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诸侯以公子贤客辄以报臣实持两端以观望3、而:公子为人仁而下士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而公子亲枉车骑而诸侯敢救者4、就:乃谢客就车嬴欲就公子之名5、引:公子引车入市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复引车还,问侯生6、辞:辞决而行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7、谢:所以不报谢者公子过谢侯生二、重难点探究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2、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3、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4、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三、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文中几个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3、口头翻译第8-11段。
一自学指导1、常见实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昭王薨致食客三千人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客辄以报臣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乃谢客就车遍赞宾客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2、常见虚词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微察公子公子竟留赵臣固知公子之还也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顾未有路耳3、词类活用为能急人之困不敢以其高贵骄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北救赵而西却秦椎杀晋鄙公子侧行辞让走芒卯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公子从车骑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留军壁邺侯生乃屏人间语公子乃自骄而功之4、说出下面句子公子何以知之?何功之有哉?何泣也?不敢任公子以国政请救于魏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二、重难点探究1、口头翻译第8-11段;2、翻译下面句子(1)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2)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3)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4)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分析本课出现的几个主人公形象及其精神价值;2、总结每种精神价值适合的话题,积累作文素材一、自学指导分组讨论,总结信陵君和侯生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价值。
信陵君:侯生:三、重难点探究分组讨论,每一个人物形象及其精神价值适用的话题。
触发点1:侯嬴献计的过程立意1:智与勇(智勇双全是我们追求的,但两者难以兼得时,智重于勇)相关链接:蔺相如、触龙、烛之武、樊哙;张良、勾践;立意2:考虑问题要周全相关链接:诸葛亮借东风;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触发点2:侯嬴自杀的片断立意1:追求人生的最大价值相关链接:立意2:士为知己者死相关链接:触发点3: 评价“窃符救赵”事件立意1:情感与理智(不能情感用事,学会理智处理)相关链接:立意2:急人之困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相关链接:触发点4: 信陵君邀请侯嬴的言行举止立意1:尊贤礼士,以德引才相关链接:刘备、刘邦、唐太宗立意2:以诚相待,必能成功相关链接:邹忌讽齐王、烛之武退秦师立意3:忍是一种风度相关链接:蔺相如、周瑜(反面例)、韩信四、素材积累,范文展示(一)追求人生的最大价值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这被多少壮士视为人生的最大价值,但我却不那么认为,难道只有以死相报才是人生的最大价值吗?想当年,侯嬴出谋划帮助信陵君窃取兵符,并以死相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他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他的人生最大价值,但我却认为侯嬴的自杀没多大价值,他根本就不用自杀,他完全可以跟随信陵君到赵国,继续为信陵君出谋划策,那信陵君就不会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
与此相反,诸葛亮却不是这样的。
当初,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一生追随刘备,为刘备打下半壁江山。
刘备死后,他并没有跟随刘备而去,而是继续辅助刘备之子——刘禅。
尽管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我认为诸葛亮已实现了他人生最大的价值,死而无憾了。
那么,人生最大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深地去思考吗?(二)善于反省的人会走向成功反省是一种良好的品格。
善于反省的人,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就是个善于反省的人。
当他领着三千食客前赴援赵而在侯嬴门前遭到冷遇时,他就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待侯嬴还有不足的地方。
思前想后之后,他决定返回问个明白。
就因为他会反省,才有后来传颂千古的“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检测练习1、注音释义全对的一项是:()A、士无贤不肖(qiào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B、公子往,数请之(shù多次地)品冠盖相属(shǔ连续)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èng量词)D、侯生乃屏人间语(bì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2、通假字有误的一项是()A、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B、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C、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D、公子与侯生决(“决”通“缺”)3、名词词性活用有误的一项是;()A、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B、留军壁邺(营垒──驻扎)C、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在衣袖里)4、名词不作状语()A、北救赵而西却秦B、礼贤下士C、皆谦而礼交之D、不耻下问5、下列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品 A、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C、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愤怒)6、形容词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好A、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B、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高洁)C、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D、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7、下列句子中,“遗”的音、义与“欲厚遗之”相同的是()A、以光先帝遗德B、使人遗赵王书C、小学而大遗D、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8、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例句:何功之有哉A、句读之不知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此乃臣效命之秋也D、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立”相同的一组是()例: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①臣乃敢上璧②左右欲刃相加③宁许以负秦曲④相如廷叱之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⑥毕礼而归之⑦且庸人尚羞之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⑨公子从车骑,虚左A、①⑦⑨B、①③⑦C、③⑥⑨D、③⑦⑨10、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A、独子无兄弟B、独畏廉将军哉?C、计不独生而令赵亡D、独与老翁别E、鳏寡孤独11、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A、辞决而行B、无一言半辞送我C、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D、臣等不肖,请辞去1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功之有哉 /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B、如姬为公子泣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嬴乃夷门守关者13、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A、以公子为长者B、胜所以自附于婚姻C、实持两端以观望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4、“请救于魏”句式相同的一项()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B、何功之有C、赢乃夷门抱关者也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5、与“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此五霸之伐也B、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C、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D、何功之有哉16、与“宁许以负秦曲”“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B、实持两端以观望C、欲以客往赴秦军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7、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终不因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监狱门B、侯生摄敝衣冠整理C、公子执辔愈恭拉着缰绳D、遍赞宾客赞扬18、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公子闻之,往请请求B、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抱着关门C、公子颜色愈和色彩D、见其客朱亥,俾倪斜着眼睛看1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大梁夷门守关者 / 公子起,为寿侯生前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今公子故过之C、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D、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 而以公子为长者20、下列加横线的词意思与例句意思相同一项的是()例句:公子引车入市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B、引赵使者蔺相如C、相如引车避匿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21、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地名B、吾攻赵,旦暮且下早晚间C、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曾经D、此五霸之伐也讨伐22、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地一项:()A、我岂有所失哉过失、错误B、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仇恨C、而公子亲数存之慰问D、矫魏王令代晋鄙假装23、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C、而公子亲数存之 / 请数公子行日D、所以不报谢者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24、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 独畏廉将军哉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 乃谢客就车C、而公子亲数存之 / 遂救邯郸,存赵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