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缩本)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一、工程概况1、现有工程概况⑴工程基本情况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

原中寨山煤矿和东胜煤矿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建成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0.03Mt/a和0.06Mt/a。

开拓方式均为斜井-单水平-房柱式开采,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垮落式采煤,人工装载,防爆三轮车自卸运输,露天堆放和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的开采方法。

原有两个矿井于2008年停产关闭。

2008年至今,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进行矿井0.6Mt/a整合项目的准备工作。

原有矿井概况见表1。

表1 资源整合前原有矿井概况⑵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措施经现场实际调查,整合前,原有矿井未履行环保手续,生产生活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基本上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大;调查发现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以及评价提出的对策措施见表2。

2、资源整合项目概况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众源煤矿整合区位于横山县城东南直距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和韩岔乡管辖,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

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9.2221km2,生产能力0.60Mt/a,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28.45Mt,设计可采储量15.99Mt,服务年限19.03a。

整合矿井在井田中部园台村东北部的贾家庙沟平台地上新建工业场地,设计采用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开拓全井田。

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工作面顶板采用液压支架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

整合后矿井总占地面积14.9hm2,占地类型属于天然草地。

产品煤装汽车外运销售,选矸综合利用于制砖。

整合项目总投资37169.9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18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5.7%。

项目建设总工期预计27.2个月,年工作日330天,矿井定员379人。

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见表3。

3、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矿井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沉陷和地下水影响,污染影响主要为井下排水、煤矸石、锅炉烟气、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4、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井田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等敏感区;拟建工业场地周围200m范围无噪声敏感点;拟建炸药库周围500m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临时排矸场下游500m范围内亦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评价按矿井工业场地、井下开采划分,确定本整合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

二、环境质量现状、主要影响及减缓措施1、 环境空气 ⑴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环境空气中PM 10日均浓度值0.107~0.171mg/m 3,最大超标0.14倍;分析超标原因主要与当地干旱少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面风沙扬尘大有关。

SO 2和NO 2小时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值均较低,全部符合二级标准。

总的来说,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⑵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拟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见表5。

⑶环境空气影响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锅炉房锅炉烟气可达标排放;外排的煤(粉)浓度≤80mg/m3,符合煤炭工业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

2、地表水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现状监测的两个断面中,除氟化物含量略有超标外,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

氟化物主要超标原因与当地氟化物本底值较高有关。

⑵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拟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见表5。

⑶地表水环境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污废水可全部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可最大限度实现项目废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减轻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3、地下水⑴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经监测,潜水各监测点的pH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砷含量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氟化物在不同监测点变化较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承压水各监测点的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砷含量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氟化物在不同监测点变化较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⑵地下水影响煤炭开采后,上覆岩层失去支撑,从而引起采空区顶板岩层的变形和塌陷,导致上部含水层结构的破坏。

根据两带高度计算结果,3号煤层垮落带最大高度为9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37.57m,防水煤岩柱最大高度44.83m。

除少数钻孔导水裂隙带已与基岩风化裂隙带沟通外,大部分地段均未沟通。

未来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上覆基岩含水层,尤以延安组第四段底部“真武洞砂岩”含水层及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为主。

因该各含水组富水性弱,第四系黄土富水性极弱,故煤层开采时,矿坑涌水量不大,对煤矿生产建设不会构成危害。

井田内黑木头川及其支流贯通全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黑木头川漫滩,黑木头川河常年有水,而且河谷处,煤层埋藏较浅。

井田西北角开采边界距河道最近点20m,井田西北角吴岔村一带河道从井田内穿过,为防止河水通过导水裂隙进入矿井,评价要求井田西北角留设的井田边界煤柱距河道大于30m,井田西南角结合圆台村庄保护煤柱沿河流留设大于30m的保护煤柱。

采取措施后,煤炭开采对河谷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影响不大。

煤层开采后引起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水位变化的范围为从井田开采边界向外37~912m。

矿井服务期满后,不再进行矿井疏干排水,煤层顶板含水层水位会逐渐恢复并达到新的平衡。

4、声环境⑴声环境质量现状整合煤矿工业场地和圆台村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良好。

⑵噪声污染控制(见表5)。

⑶声环境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经预测,项目工业场地厂界昼间噪声贡献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夜间贡献值除1号、2号和4号预测点超标外,其余预测点夜间贡献值均符合2类标准限值。

超标主要是因为通风机房距离1号预测点较近、空压机和主井驱动机房距离2号预测点较近及锅炉房距离4号预测点较近引起。

为此评价建议项目设计阶段进一步调整超标高噪声源与厂界的位置,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5、固体废物处置与环境影响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⑵环境影响分析采取上述综合利用措施和防治措施后,本项目产生的锅炉灰渣、除尘脱硫渣、生活垃圾以及污泥均得到妥善处理或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生态环境影响及综合整治⑴生态现状评价区地处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与干草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属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地貌。

土壤肥力差、植被状况较差,土壤侵蚀极敏感,水蚀风蚀交错。

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为30~45%,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项目评价区内无重要生境、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保护目标。

⑵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建设期主要为地面建筑施工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局部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加上及时恢复临时占地植被,厂区林草的绿化措施的实施,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⑶生产期生态环境影响生产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沉陷。

经预测,井田地表移动变形面积约1543hm2,煤层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1393mm,将对评价区地下水、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动植物等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采取相应生态保护措施后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限,不会明显改变评价区的生态系统结构、类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区域现有生态问题加重趋势。

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根据本井田的沉陷特征,结合评价区井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参照榆林市绿巨人水利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陕西众源煤矿(Z5整合区)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确定本项目综合整治目标,详见表7。

表7 生态综合整治目标综上所述,评价认为虽然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综合整治措施,评价认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减缓。

三、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项目贮煤设施工艺及装备、煤炭装运、原煤生产电耗、采区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率、煤矸石产生量共6项指标满足清洁生产三级标准要求,井巷支护工艺及装备、原煤贮存、矿井废水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满足二级标准要求,其余指标可满足一级标准要求。

与整合前相比,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生产效果。

项目综合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内基本水平。

四、总量控制根据工程的排污特点,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SO19.10t/a、NOx 17.47t/a;COD 8.75t/a、氨氮20t/a;煤矸石 0t/a。

五、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在采取工程设计和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后,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并可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受采煤影响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且井田内保护目标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建设可行。

六、主要要求⑴在整合矿井投产前,应首先实施这五个村庄的集中供水工程,保证居民饮水。

⑵项目投产前完成评价提出的“以新带老”措施。

⑶落实煤矸石综合利用,落实矿井水、生活污废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措施。

⑷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对生态评价范围内的地表水体、道路、村庄等构建筑物及油井留设足够保护煤柱,以减少地表沉陷对外环境的影响。

⑸工业场地锅炉房设1根烟囱,烟囱高度大于40m;锅炉配置的脱硫除尘器脱硫效率≥90%;除尘效率≥95%,确保锅炉烟气达标排放。

为便于监测,烟囱须留监测孔和监测平台;贮煤采用筒仓或露天储煤场周围设防风抑尘网,并设喷雾洒水装置;对地面原煤输送胶带设密闭廊道,振动筛上设防爆型气箱式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

净化效率达到98%,排气筒高度≥15m。

⑹开采影响沉陷区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⑺运煤车辆限载限速,装车时煤炭压实并进行表面洒水,运输中车辆设置遮盖蓬布防止煤尘洒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