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6-100(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6-100(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96-100(附答案与译文)96治国犹如栽树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③,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④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注释】①炀帝:隋炀帝杨广。

②夙夜孜孜:从早到晚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夙(s ù),早。

③稔(rěn):庄稼成熟。

④本根:树干和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本,树干。

根,树根。

【阅读训练】一、对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往昔初平.京师(平定) B征求无已.(停止)C百姓不堪.(忍受) D遂致.亡灭(导致)E惟欲.清净(欲望) F遂得徭役不兴.(兴起,发生)二、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②译文:三、下面的哪一项最能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A不重美女珍玩 B不穷兵黩武C以民为本 D徭役不兴四、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五、唐太宗是采取什么措施使百姓安乐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参考答案】一、有误的是E,想,希望。

二、①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②治理国家就像种树,树干和树根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帝王能够清白英明,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三、C,其他三项都只是“以民为本”思想的一个方面。

四、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

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五、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参考译文】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中的美女和珍宝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心里还不满足,同时(又)东西征战讨伐,滥用武力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早到晚勤勤恳恳不疲倦(地努力),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树干和根部不动摇才能枝叶繁茂。

君主清白英明,百姓怎么能不安乐呢?”97治天下如运诸掌杨朱①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②。

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③。

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对曰:“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棰④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

使尧牵一羊,舜荷棰而随之,则不能前矣。

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何则?其极⑤远也。

黄钟大吕⑥,不可从烦奏之舞。

何则?其音疏⑦也。

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此之谓矣。

”(《列子·杨朱》)【注释】①杨朱:姓杨,名朱,字子居,战国时人。

②运诸掌:即“运之于掌”。

意思是易如反掌。

诸,之于。

③芸:通“耘”,除草。

④棰(chuí):短木棍。

⑤极:准则。

此指志向,目标。

⑥黄钟大吕:指庄严、高妙的音乐。

黄钟,我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⑦疏:粗疏,此指音节稀少。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A使.尧牵一羊() B舜荷.棰而随之()C则不能前.矣() D且臣闻.之()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舜荷棰而.随之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成大功者.不成小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C①吞舟之.鱼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①则.不能前矣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

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译文:②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棰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

译文:四、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出杨朱的观点?答:五、你是否同意杨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参考答案】一、A让。

B扛着。

C前进,向前。

D听说。

二、不同的是D①连词,就;②副词,乃,就是。

A连词,表承接,不译。

B代词,……的人。

C助词,的。

三、①先生有一妻一妾,(连她们)都管不好;三亩大的园子,(还)不能除净草。

(而你)却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这是为什么呢?②你见过那放羊的人吗?上百只羊的羊群,让(一个)五尺高的小孩子扛着鞭子尾随着它们,想向东就向东,想向西就向西。

四、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五、提示: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回答。

如果同意其观点,应该从“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方面来回答;如果不同意其观点,应该从“事物的大小、主次都是相对的。

不能眼高手低,不能因小失大”方面来回答。

【参考译文】杨朱拜见梁王,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

梁说:“先生有一妻一妾,(连她们)都管不好;三亩大的园子,(还)不能除净草。

(而你)却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这是为什么呢?”(杨朱)回答说:“你见过那放羊的人吗?上百只羊的羊群,让(一个)五尺高的小孩子扛着鞭子尾随着它们,想向东就向东,想向西就向西。

(如果)让尧帝牵着一只羊,(让)舜帝扛着短木棍跟在后面,(那羊)不能(很听话地)往前走了。

况且,我还听说过:口能吞船的大鱼,不会游到支流(中去);鸿鹄飞得很高,不会飞落到污水池中。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它们的目标(更加)远大。

黄钟大吕(这样高妙的音乐),不能伴奏烦杂凑合的舞曲。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音调节奏(过于)稀疏呀。

(所以说),将要管理国家大事的人不去顾及琐细(的小事),完成大功业的人不去顾及小(的事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8纣为象箸昔者,纣为象箸①而箕子怖②。

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③,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④,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

必不衣短褐⑤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⑥,设炮烙⑦,登糟丘⑧,临酒池。

纣遂以亡。

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

故曰:“见小曰明⑨。

”(《韩非子·喻老》)【注释】①象箸(zhù):象牙筷子。

②箕子怖:箕子感到恐惧。

箕子,纣王的一个臣子。

怖,恐惧不安。

③铏(xíng):盛羹的器具,在此可译作“碗”。

④羹菽藿(hùo):用豆子、豆叶做的汤饭。

⑤短褐(hè):短的粗布衣服。

⑥圃(pǔ),本指种植瓜果蔬菜的园子,此指纣王奢侈,准备的肉太多,摆起来如同一片菜园。

⑦炮烙:一种残酷的刑罚。

炮,烤。

烙,同“格”,用铜制成,故友称“铜格”。

肉方其上,其下生火,烤肉而食。

⑧糟丘:酒糟堆成的山。

⑨明:明察。

【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设.炮烙(设立) B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吃)C广.室高台(广大) D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放在……上)二、下列各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纣为象箸而.箕子怖②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B①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①必将犀玉之.杯②孔子云:“何陋之.有?”D①故.曰:见小曰明②既克,公问其故.三、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如鸣佩环,心乐.之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译文: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

译文:五、读过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感触?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参考答案】一、解释有误的是C,扩大。

二、相同的是B,两句中的“于”字都是介词,在。

A①连词,表承接,然后;②连词,表转折,却。

C①助词,的;②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①连词,所以;②名词,原因。

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A,两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衣,穿。

市,买。

B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右边。

C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D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①我害怕纣王这样做的结局,所以他这样做一开始我就(很)恐惧。

②所以,箕子看见象牙筷子就知道天下将有大祸。

五、示例: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在小事上也不能放任自己,要防微杜渐。

【参考译文】从前,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感到恐惧不安。

(他)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会放到泥碗里,必定要放在犀牛角或玉石(制成的)杯子里。

(有了)象牙筷子和玉杯,一定不会和(吃)用豆子、豆叶做成的汤饭,就一定要(吃)旄牛、大象和豹子的幼胎。

一定不会穿着粗布短衣,在茅草屋的下面吃饭,就一定会穿着多重的锦缎(衣服),扩大宫室(修筑)高台。

“我害怕纣王这样做的结局,所以他这样做一开始我就(很)恐惧。

”过了五年,纣王作肉圃,设立炮烙(之刑),登上酒糟堆成的山,面对注满美酒的池子。

于是,纣王就灭亡了。

所以,箕子看见象牙筷子就知道天下将有大祸。

所以说:“(能够)看出小事(里面预示的大问题就)叫做明察。

”99周举劾奏左雄初,尚书令左雄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

既而雄为司隶校尉,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

直尝坐臧①受罪,举以此劾奏雄。

雄曰:“诏书使我选武猛,不使我选清高。

”举曰:“诏书使君选武猛,不使君选贪污也!”雄曰:“进君,适所以自伐②也。

”举曰:“昔赵宣子任韩厥为司马,厥以军法戮宣子仆,宣子谓诸大夫曰:‘可贺我矣!吾选厥也任其事。

’今君不以举之不才误升诸朝,不敢阿③君以为君羞。

不寤④君之意与宣子殊也。

”雄悦,谢曰:“吾尝事冯直之父,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是吾之过也!”天下益以此贤之。

(《资治通鉴·汉纪》)【注释】①臧:通“赃”,贪污受贿。

②自伐:讨伐自己,对付自己。

③阿:迎合。

④寤:通“悟”,了解,醒悟。

【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尚书令左雄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担任)B既而..雄为司隶校尉(不久)C昔赵宣子任.韩厥为司马(任命,任用)D君不以举之不才..误升诸朝(没有才能)E不寤君之意与宣子殊.也(特殊)F厥以军法戮.宣子仆(杀)G吾尝事冯直之父,又与直善.(友好)H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推荐)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举以.此劾奏雄②为坛而盟,祭以.尉官首B①厥以.军法戮宣子仆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①不敢阿君以.为君羞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D①今君不以.举之不才误升诸朝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三、把下列句子翻译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

译文:②诏书使君选武猛,不使君选贪污也。

译文:③进君,适所以自伐也。

译文:四、文章的最后说“天下益以此贤之”,左雄推荐一个和自己有特殊关系的贪污犯,人们为什么还在推崇他?答:【参考答案】一、解释有误的是E,殊: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