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4)此去经年,________。
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
本题为句子默写。
本题易错词语有:(1)弘毅、己任(2)砾、掷、逦迤(3)哀、须臾、挟、遨(4)辰、千(5)芙蓉。
故答案为: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⑵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⑶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⑷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⑸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________,________。
以此阐明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作用。
(2)李白《蜀道难》中用自然景象中的“鸟”和“树”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凄胆寒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既勾勒出诗人的万里行程,又暗示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区别试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凄胆寒氛围的两句是”“《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知”“雄雌”。
故答案为: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能力,要注意字形的书写。
名句名篇的默写关键就是背诵和默写,学生平时要多注意练习这些知识。
3.写出下列名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1)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2)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3)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4)悬泉瀑布,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5)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_______。
(《论语·八佾》)(8)________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孟子·尽心下》)【答案】(1)连峰去天不盈尺(2)而御六气之辩(3)银瓶乍破水浆迸(4)飞漱其间(5)高者挂罥长林梢(6)必能裨补阙漏(7)素以为绚兮(8)言近而指远者【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盈”“辩”“迸”“漱”“罥”“阙”“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连峰去天不盈尺;⑵而御六气之辩;⑶银瓶乍破水浆迸;⑷飞漱其间;⑸高者挂罥长林梢;⑹必能裨补阙漏;⑺素以为绚兮;⑻言近而指远者【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 ,________”两句,以多种自然界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3)杜甫在《登高》中“ ________ ,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答案】(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
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默写第一小题: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故本题填写: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第二小题:以多种自然界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应为“间关莺语花底滑”。
第三小题表现突出典型特征的应为名句。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咽、莺、萧。
故答案为:⑴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⑵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直接揭示士大夫之流耻于相师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征塞外的情景。
【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3)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能力。
此类题目一般有情景默写和一般性默写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一般性默写要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情景默写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是情景默写,3小题6空,高中两题初中一题。
答题时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羞”“谀”“浔”“获”“瑟”“蓬”“雁”。
故答案为: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答案】(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
本题中的哀、鉴、亦、拂、患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故答案为: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________”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的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
本题为情境默写,根据语境提示,注意易错字形。
(1)弘毅;(2)画、一时;(3)大遗、明。
故答案为: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⑶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苏轼《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