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古诗原文赏析 原文如下: 饮酒·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翻译: 老友赏识我志趣, 相约携酒到一起。
荆柴铺地松下坐, 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相杂乱言语, 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世上有我在, 身外之物何足贵? 神志恍惚在酒中, 酒中自有深意味。
字词解释: (1)故人:老朋友。
挈(qiè 切)壶:提壶。
壶指酒壶。
相与至结伴而来。
(2) 班荆: 铺荆于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班荆相与食, 而言复故。
” 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
”荆:落叶灌木。
这里指荆棘杂草。
(3)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4)这两句是说,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 可值得珍贵的呢? (5)悠悠: 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
迷所留: 谓沉缅留恋于酒。
深味: 深刻的意味。
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赏析: 这首诗写与友人畅饮,旨在表现饮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乐趣。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小 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 酒》、《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 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大约生于 365 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 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 二州刺史、 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 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父名史不载, 存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