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网络基础-OSI网络七层参考模型
网络基础-OSI网络七层参考模型
总结(续)
– 传输层可在发送主机系统上对数据进行分段, 在接收主机系统上将数据段重组为数据流。
– 会话层可建立、管理和终止两台通信主机间 的会话。
– 表示层可确保某一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 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取。
– 应用层可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解决异质性问题采用的是 分层方法。——把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 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在 不同层面上予以解决。就像编程时把问题分解
层次结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1.网络应该具有哪些层次?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层与功能)。
2.各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如何进行交互? (服务与接口)。
总结(续)
– 通过网络发送的信息称为数据或数据包。如 果一台计算机要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 则必须首先执行被称为封装的过程以将数据 打包。
– 当远程设备接收到比特序列时,远程设备的 物理层便会将这些比特序列传送到数据链路 层进行处理。该过程称为解封。
总结(续)
– TCP/IP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其原因众多, 例如灵活的编址方案、适用于大多数操作系统 和平台、具有许多工具和实用程序,以及需使 用它来连接 Internet。
以不同国籍的人进行信息交流为例。(见下页图)
对等通信示例:中德教师之间的对话
中国 教师
翻译
秘书
“你好” “Hello” 传真
对交谈内容的共识
P3
用英语对话
P2
使用传真通信
P1
“Hallo” “Hello” 传真
德国 教师
翻译
秘书
物理通信线路
问题: 中国教师与德国教师之间、翻译之间,他们是在直接通信吗? 翻译、秘书各向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中德教师、翻译各使用谁提供的什么服务?
7 应用层Application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5 会话层session 4 传输层transport 3 网络层Network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1 物理层Physical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续)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续)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续)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续)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续)
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续)
数据封装
数据解封
对等通信
TCP/IP 协议栈
– 定义了四层 – 第 1 层到第 3 层使用不
• 终端:PC,Note Book,PDA,Phone,
网络异质性问题的解决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将不同媒介连接起来 的不同设备和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环 境下实现互操作,以满足各种业务的需 求,它营造了一种“生存空间”——任 何厂商的任何产品、以及任何技术只要 遵守这个空间的行为规则,就能够在其 中生存并发展。
– TCP/IP 协议栈的组成部分包括网络接入层、 Internet 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OSI 模型和 TCP/IP 协议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 能,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上相互关联。OSI 模型可将 TCP/IP 协议栈的 应用层分为三个独立层。
网络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由通讯链路连接的计算机和交换 设备组成
同名称 – 第 5 层到第 7 层组合成
一个应用层
TCP/IP 协议栈和 OSI 模型
总结
– 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每层的网络功能。 – 物理层定义了电气规范、机械规范、过程规
范和功能规范,用于激活、维护和终止终端 系统间的物理链路。 –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 输,以及如何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 – 网络层可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 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
接口: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间的 操作及下 层对上层的服务。
服务: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 给其相邻 上层。
▪对等通信的实质
提出: OSI参考模型不同主机的对等层之间能直 接通信吗?为什么?
实际上,每一层必须依靠相邻层提供的服务来 与另一台主机的对应层通信。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Service user;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Service provider。
3.通信双方的数据传输要遵循哪些规则?(协 议)。
层次构方法的优点
✓ 把网络操作分成复杂性较低的单元,结构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 ✓ 定义并提供了具有兼容性的标准接口 ✓ 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 独立性强——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
方法 ✓ 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层内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 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区域的网络,因此每个区域
了解主机到主机的通 信模型
OSI网络七层参考模型
了解主机到主机通信
– 旧模型
• 专有产品 • 由一个厂商控制应用程序和嵌入的软件
– 基于标准的模型
• 多厂商软件 • 分层方法
为什么要使用分层网络模型?
▪ 降低复杂性 ▪ 标准化接口 ▪ 简化模块化设计 ▪ 确保技术的互操作性 ▪ 加快发展速度 ▪ 简化教学
• Topology 网络拓扑
– ring, star, bus, mesh 环型 星型 总线型 网状
• Transmission media传输媒介
– fiber, cable, wireless, satellite 光纤 电缆 无线 卫星
• Switching交换
– circuit switching, packet switching 电路交换 分 组交换
➢对等层通信的实质:
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信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右图给出了对等层通信更一般的 抽象。
系统A
消息 Pn+1
N+1
Pn
N
Pn-1
N-1
系统B
N+1 N N-1
3
P3
3
P2
2
2
1
P1
1
物理通信线路
2.2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的不同功能划分为7层
的网络可单独升级或改造
网络体系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 定。(=语义+语法+规则) 不同层具有各自不同的协议。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 对等实体:位于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中的两个实体。
协议作用在对等实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