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风家训征文范文6篇

家风家训征文范文6篇

家风家训征文范文6篇【篇一】父亲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父亲给我们定的家规是:勤劳善良、勤俭节约、和睦邻里、孝顺长辈、乐观常笑……父亲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必须劳其体肤,才能知道生活的艰辛,珍惜一丝一缕。

又说远亲不如近邻,一定要和睦邻里。

还说孝顺的人命运不会差,爱笑的人命运也不会差。

从小,父母就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我们。

我们家有一棵很大的枣树,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母亲将枣子分出许多等分,分别用小袋装好,让我和弟弟抬着,从村头送到村尾。

我们家的水井是在田边挖出来的,每到腊月,父亲会清理一次井,将井内的水用木桶舀干。

井底有许多泥鳅,那时我们难得吃一次荤,看到半桶泥鳅高兴得不得了。

可是,父亲只给我们留了一小盆,其余的全部提到了奶奶家。

母亲心灵手巧,不仅会织毛衣,还会织裤,裙和帽子。

村里的姑娘媳妇都喜欢母亲编织的花样,经常来向母亲请教,母亲很耐心地教她们。

每次她们来了,母亲都会寻出些零食给她们吃,有时是屋前屋后结的时令水果,有时是浸在坛中的泡菜。

母亲做的泡菜非常好吃,姑娘媳妇特别喜欢,吃了还要带一份回家。

从我记事起,家中总是很热闹。

母亲和善待大家,大家也时常帮着母亲照顾我和弟弟妹妹。

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一个大木箱子,里面有许多书,除了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字经》,《增广贤文》,还有《封神演义》,《薛刚反唐》等。

每到下雪的时候,父亲都会吟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以至到了现在,只要一下雪,我就会想起这两句诗,想起诗意中的情景,从而爱上了雪。

对于我和弟弟妹妹喜欢看书,父亲是欢喜的。

每每围炉而坐,父亲都会鼓励我们讲故事,只要将书中的故事讲完整了,父亲都会给奖励。

每年的压岁钱,也是按故事的精彩和作文的质量给多给少。

八十年代初,父亲出门经商,家中条件好起来,可是,父母亲还是非常节俭。

吃饭的时候,不许我们多盛,吃多少盛多少,不许浪费。

衣服也只换季节和过年的时候才添。

我穿了的衣服妹妹又接着穿。

旧毛衣拆下来,洗一下,晒干,重新又织一件。

母亲善良,每年冬天都会买些毛线,编织几顶毛线帽子,送给村里的老人。

父母亲一辈子乐呵呵,笑口常开。

从小到大,别说打骂,连重话都没有说过我们姊妹三个。

我们家总是笑声不断。

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姊妹三个的择偶标准。

我们找的对象脾气好,修养好。

建立小家庭后,我们小家庭中也是笑声不断。

我们的孩子乖巧懂事,非常孝顺。

良好的家风能直接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姊妹三个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也以身作则,将家风潜移默化,传承给我们的孩子。

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美好,让我们身边的人与我们相处如沐春风。

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家风。

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风。

好的家风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一笔财富。

【篇二】想起父亲,我的眼泪就会不听话地流下来。

泪眼朦胧中,又会想起父亲那黑瘦的面孔,想起小时候自己睡觉不老实掉在地上,摔疼想哭时,那个迅速把我抱在怀里的宽大的胸膛;想起每个下雨天骑自行车上学前,父亲那“小心点,路滑,遇到有车时就躲一躲,别把衣服溅上水”的亲切叮咛;想起开始上班,自己什么也不会被领导批评、同事嘲笑时,是父亲在家里一次次地让我练课,还有“没事的,我丫头一定行”的温情鼓励;想起要结婚时,自己心里忐忑,爸爸拍着我肩膀说:“姑娘你年纪小,去了人家,一定好好过,遇事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要孝顺,要善良。

不过也别受气,不行就回来,这是你永远的家……”幼小的年纪,我亲眼见到父亲和母亲是怎样尽心奉养长辈,怎样精心伺候瘫痪三年的奶奶:那时家里不富裕,大米白面少,所以每顿饭都是给爷爷奶奶吃细粮。

爷爷生活舒心,活到80岁安然逝去,父亲仍觉悲伤难抑,守灵痛哭。

几年后奶奶瘫痪,都是父母住在奶奶屋里,贴身照顾,不分黑夜白天,我知道那几年父母没睡过一个整宿觉,可父亲始终对奶奶和颜悦色,从没有过一点埋怨,一点也不耐烦。

天气好就抱奶奶到外面晒太阳、陪伴说话。

每天都要给奶奶做她爱吃的饭菜。

衣服被褥都是两三天一换洗,大小便都是抱到父亲特制的“马桶”上,不让沾到身上。

所以,奶奶瘫痪几年,即使是冬天屋子里空气不流通,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夏天,奶奶身上也不会有一点痱子和褥疮。

父亲年轻时也做过教师,他总说:“教学是最幸福也最认真,一点都马虎不得的事。

就和种庄稼是一样的,种庄稼需要精心伺弄,播种、施肥、浇水,一样少不得,偷了懒的庄稼人,种出来的苗看着和别人的苗一样,最后收的粮食可不一样多。

教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精心教育,抓住一点一滴的教育时机。

要知道,你班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啊。

所以,你对工作必须全心全意,对学生必须尽心尽力。

”父亲患肝癌晚期的那段日子,正好有教学能手比赛,当时自己哪有什么心情去参赛。

父亲知道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我去参赛,还说:“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你不能因为这个影响了工作。

以后,也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里,更不要让生活的情绪影响工作。

你的工作和别人不一样,教育孩子像伺候庄稼,一天糊弄不得,每一天,每一件小事,那都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大事。

你要是能评上教学能手,才说明你能在教育行业立住足,以后也不会误人子弟,我也就放心了。

”我知道,父亲对我的工作一直放心不下,因为我参加工作时年龄小,学历低,这几年来一直不是很顺利。

为了父亲,我决定参加教学能手比赛。

白天工作,早晚回家照顾父亲,剩下的时间就只有等孩子睡着的午夜复习备赛。

可那段日子却是我最努力、最认真的日子,为了让父亲放心。

我练习把小学语文所有的课文一课课地进行设计,试讲,反思,再设计。

在父亲去世那天,我终于在中心校连续三次的评比中脱颖而出,那天晚上,父亲等我到八九点钟,才得知消息,笑着闭上了眼睛。

等到正式参加旗级教学比赛,抽到讲课那天,正是父亲烧五七,丈夫说:“不用回来,有我呢!你把教学能手给爸爸拿回来就行!”我只说了声好,挂了电话,却走到厕所里,忍不住大声哭出来,哭完后,擦干眼泪,去赛课。

我知道,这是父亲希望的,我知道,拿到这教学能手的称号,最能让父亲放心也是给父亲最好的祭奠。

后来,我向父亲希望的那样,无论什么时候,都全心全意对待工作,尽心尽力的教育每一个学生,从不敢有一点马虎。

渐渐地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和家长们的认可,看到孩子们成人成才,我真的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我像父亲一样,努力地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家人,敬长辈。

后来的后来,儿子渐渐长大,每次吃好吃的总要让他的奶奶先吃,做什么决定事先总和我们商量,遇到任何事总爱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他开朗阳光,热情地对待身边人,大大咧咧,没和朋友计较过得失,他开开心地长大了。

父亲辛劳奔波一生,家中没有存款,没有贵重物品,但他留给我们孝顺和尽职尽责的家风,却是我们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篇三】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透过窗子,照到床的一角时,昨夜读书到很晚的田倚桐强迫自己坐了起来。

爷爷、父母工作很累,尚在熟睡之中,可不能惊扰他们!按着假期计划,她今天得去书城读书。

洗漱完毕,把拖鞋整齐地摆到鞋架底层,将一张字条压在客厅的茶几上,然后轻轻带上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时间还早,她决定先去吃一点早餐。

来到以往常去的一家餐厅,点了一碗粥,一块面点,一碟小菜。

当饭菜上桌的时候,她轻轻点头向服务员阿姨致谢,而后便安静地用起餐来。

吃罢早餐,田倚桐又细心地将碗碟摞在一处,把用过的餐巾扔进垃圾桶内。

黄色的安全线外,田倚桐静静地排队候车。

上车后看到乘客很多,她就自觉地站在一个靠后的位置,不挡住准备下车的人通行。

到了书城,她轻轻走进门去,把一本上次没看完的书从书架上轻轻捧下来,躲到一个偏僻的角落,静静地阅读――这样一个读着书的女孩是多么美丽啊!爸爸喜欢读书,妈妈也喜欢读书。

其实,这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阅读了——是妈妈的读书声一直伴着她。

成长中,田倚桐的记忆逐渐清晰,而清晰的记忆里,似乎只有书和爸爸妈妈的读书声,进而是自己的读书声。

书和读书的声音包围着她,浸泡着她。

《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史记》、《红楼梦》、《红与黑》,还有朱自清的、沈从文的、鲁迅的……十多岁的孩子,读得书太多了,多少成人都会汗颜!她刚刚上幼儿园的弟弟也能背下300多首诗呢。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读书不多的爷爷把家里的两个酒柜改造变成了书柜。

爸爸、妈妈外出归来,带给自己更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食品,而是各类书籍。

她的家里,到处都是书,一向爱整洁的妈妈,看着屋子里东一本西一本的书,看着专心致志读书的一双儿女,无奈而欣慰地笑着。

一本摊开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工整地书写着妈妈对田倚桐说过的一番话:“我们是中国人,汉字是一种很美的文字。

咬字归音、气息连贯的发声方式又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读出来,读好它,本身就是一种教养。

”书读得久了,就渐渐地走进了生命。

读书使田倚桐温文尔雅,才情盈溢。

缕缕书香的浸染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田倚桐始终是驰誉校园内外的主持人、演讲高手和备受师生喜爱的小明星、公众人物。

家里节日聚会,少不了要让田倚桐背上一段书给大家听。

田倚桐的作文这样写:一个人行走着,会留下一串气味,香香的气味,你可知道,这气味是她们身上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的名字叫做教养。

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种教养便会成为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那么,读书吧!在田倚桐的家里,这样的画面美得让人心醉——爸爸妈妈的目光里,文静的田倚桐专心地读书,她的后面,年仅4岁的弟弟,也学着姐姐的样子,小手捧着一本大大的书,温暖的灯光……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家庭解忧。

下岗失业的磨折,千寻百觅的探索。

倾尽家财后,赤峰市第一家个人出资创办的养老机构应运而生。

16年中,上千位老人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深深感受到一位平凡女性的大爱真情——【篇四】姥姥爱笑,她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笑着,她更面对生活的苦、生活的难微笑着,纵使生活无比艰辛,姥姥的笑容——依旧……姥姥有一张古铜色的脸,脸上的皱纹就像池塘里徘徊的水波,而那击起水波的一块块巨石,便是岁月!姥姥、姥爷是地方农民,种植大棚,常年在塑料布钢筋的包裹下,与瓜果虫打交道。

姥姥播种时,长长的几条棚,需要一寸一寸地松土,侍弄起来特慢,特艰难,往往马不停蹄地挖了一天,也只松好了一两个棚子的土,松完土后要播种、铺地膜等,上上下下的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一,我问正在起棚帘的姥姥累不累,她就又笑起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也复苏了春意,高兴道:“不累!看着种子播下去,我就放心啦。

”等到半夜她的腰却是疼得无法入睡,只能服用止痛药来止疼。

过了浸满汗水的夏季,山上的玉米成熟了,姥姥只好暂时放下大棚的活计,上山收棒子了。

瑟瑟的秋风,拍打在姥姥更加苍老的面颊上,姥姥又笑了起来,笑那饱满的玉米,笑那几十亩丰收的玉米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