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断裂韧性KIC测试试验

断裂韧性KIC测试试验

断裂韧性K IC 测试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测试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及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2. 掌握K IC 的测试过程及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试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

以40Cr 或40CrNiMoA 为材料的坯料,经淬火及200℃回火处理,进行K IC 参数测试。

对同一种热处理状态的材料,至少做3个试样。

三、实验原理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是应力场强度因子K I 的临界值,它表征金属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

因而测试K IC 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待试验的材料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并在试样上预制出相当于缺陷的裂纹,然后对试样加载。

由于试样及其裂纹的形状、尺寸和加载方式以及断裂部位都是预先确定的,所以其应力场强度因子K I 的表达式也是确定的。

在加载过程中,用测试仪器连续记录载荷增加与裂纹扩展情况的P —V 曲线(P —载荷,V —裂纹嘴两侧刀口张开位移)。

根据曲线上表明裂纹失稳扩展临界状态的载荷P Q 及试样断裂后测出的与P Q 相对应的预制裂纹(半)长度a ,代入应力场强度因子K I 表达式,求出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K I 值,记为K Q ,然后再依据一些规定判断K Q 是不是平面应变状态下的K IC 。

如果K Q 不符合判别的要求,则仍不是K IC ,需增大试样尺寸重做试验。

我国已于1984年颁布国家标准GB/T 4161—1984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试验方法》,本实验将以此标准为依据。

四、试样形状、尺寸及制备
国家标准GB/T 4161—1984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试验方法》中规定了两种测试断裂韧性的标准试样: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和紧凑拉伸试样(代号C(T))。

这两种试样的裂纹扩展方式都是Ⅰ型的。

试样的形状及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如图5-1所示。

为了达到平面应变条件,试样厚度B 必须满足下式:
B ≥2.5(K I
C / σy )2
式中:σy —屈服强度σ0.2或σs 。

因此,在确定试样尺寸时,要预先估计所测材料的K IC 和σy 值,再根据上式确定试样的最小厚度B 。

若材料的K IC 值无法估计,则可根据σy / E 的值来确定B 的大小(见表5-1),然后再确定试样的其它尺寸。

试样可从机件实物上切取,或锻、铸试样毛坯。

在轧制钢
五、实验步骤
1. 参观试样切割缺口及预制疲劳裂纹的设备及过程。

2. 测量试样尺寸:在疲劳裂纹前缘韧带部分测量试样厚
度B ,在切口附近测量试样宽度W ,测量3次取平均值。

测量精度要求0.02mm 或0.1%B (或W )。

3. 安装三点弯曲试验底座,使加载线通过跨距S 的中点,偏差在1%S 以内。

放置试样时应使缺口中心线正好落在跨距的中点,偏差也不得超过1%S ,而且试样与支承辊的轴线应成直角,偏差在±2°以内。

4. 将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接线,分别按“全桥法”接入动态应变仪,并进行平衡调节。

用动态输出档,将载荷和位移输出讯号分别接到函数记录仪的“Y ”和“X ”接线柱上。

调整好函数记录仪的放大比,使记录曲线的初始斜率在0.7 ~ 1.5之间,最好为1,并使画出的图形大小适中。

5. 开动试验机,对试样缓慢而均匀地加载(本实验弯曲压头速率0.01mm/s ),选择加载速度应使应力场强度因子的增加速率在 0.55 ~ 2.75 MN·m
-3/2
/ s 范围
内。

当采用S/W=4,a/W=0.5的三点弯曲试样时,对钢件也可按0.04B ~ 0.2B mm / 分钟 的横梁移动速度进行加载。

对于某些老式试验机系统,加载时必须在P —V 曲线上记录任一初载荷(由试验机测力度盘读出)和断裂载荷的数值,以便于对P —V 曲线上的载荷进行标定,本实验所用测试系统不需要进行此过程。

6. 加载结束后,压断试样,从3086-11型X —Y 系列实验记录仪上取下记录的P —V 曲线。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 P —V 曲线:
0.00
0.050.100.150.200.250.30
02
4
6
8
P q =P 5=6.477kN
P (K N )
V(mm)
P-V 0.95
1.确定条件裂纹失稳扩展载荷P Q
由于在P 5之前没有别的高峰载荷,所以:P Q = P 5 = 6.477 kN
2. 测定临界裂纹(半)长度a
试样尺寸: a 1=9.36mm a 2=9.73mm a 3=10.08mm a 4=9.73mm a 5=9.69mm
宽:W=19.89mm 厚:B=10.02mm
a =1
3(a 2+a 3+a 4)= 1
3(9.73+10.08+9.73)=9.85
a 2、 a 3、 a 4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a 3- a 2=0.35
2.5%W=2.5%×19.89=0.49725 因为:a 3−a 4<2.5%W 所以,本次试验无效
3.计算条件断裂韧性K Q 已知:S =80mm
将P Q 和a 的值代入K I 的表达式计算K Q 。

对于三点弯曲试样,
)(
2
/3W
a Y W B S P K Q Q I •••=
W a = 19.899.85=0.4952 查表得⎪⎭

⎝⎛W
a Y 1 =2.28
)(2
/3W a Y W B S P K Q Q I •••=
=()
28.21019.891010.021********.6233333⨯⨯⨯⨯⨯⨯⨯---m
m m N ≈42.03MN 2
3
-
•m
4.判定K Q 的有效性
由P —V 曲线可读出,P max = 6.5631 kN ,所以
Q
P P max = 3764.66.5631
≈ 1.03
因为σy =σb =1850MPa
所以2.5(K Q σy ⁄)2
=1.29m 310-⨯>B ,所以,本次试验无效
七、思考题
1、本试验的重点是什么?
答:绘图时,要注意笔应在图纸的原点上。

测量试样尺寸时,要注意试样截面的裂纹。

2、为什么载荷传感器和应变引伸需要经常校验?
答:为了保证画图的准确,同时也确保可以清晰地画在图上。

3、为何所测定的被称为裂纹“半”长度?
答:裂纹长度a约为试样宽W的一半,故称为裂纹“半”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