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管桩施工工艺
工程名称:西昌市二小天桥工程
一、施工准备:
1、设备:TR-215型全液压式旋转冲击钻机、DZ-40A 电机
功率44KW型振动锤、水泵多台、配电箱1套、台式电钻、电焊机、氧焊切割设备、灰浆搅拌机、高压注浆泵、高压注浆管,橡胶水管、25m2电缆、手推车等施工机具一套。
2、材料:P.042.5水泥、10.25m×133mm×10mm钢管(20号
钢)、防锈漆、Φ12钢筋、电焊条、钢丝绳、麻绳、
劳动保护用品、5mm-10mm碎石。
3、施工人员:技术员1人、测量员1人、质检员1人、技
工2人、普工3人。
二、施工工艺:(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钢管制作焊接---测量放线---孔距定位---机械开挖循环集水坑、水沟和水坑----钻孔机就位钻孔(每2m 接钻杆一次)---清洗钻孔---注浆机安装---安装下放钢管(振动下钢管至设计标高)---安装注浆管---细石填充----拌制水泥浆---注水泥浆---二次加压注浆---三次加压注浆只至上口翻浆。
1、90型挖机加人工配合平整场地;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基坑边线及定出桩位,使用Φ100洛阳铲对施工区域进行探测;在确定地下无障碍物时人工开挖泥浆坑放水准备;安装调试钻机,并逐一对钻头、钻杆及套筒进行检查。
2、注浆钢管制作焊接: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深度进行下料,并焊接成10.25m,钢管底部进行3道口切割并收口,整管刷防锈漆,并在下部1/3至1/2位置上钻出浆口,直径10mm,间距200mm左右(孔位对称为原则),出浆孔呈梅花型交错布置;采用胶带封口,得到一定压力后自动开封。
3、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的间距、排距及设计提供的标高进行测量放线。
4、孔距定位:根据设计的孔洞直径、间距、排距使用筷子打入地下进行定位;
5、微型桩定位:微型桩定位后采用人工开挖循环集水坑、水沟和水坑:因本工艺采用湿成孔,开挖循环水池(以能满足水的循环使用为原则);根据微型桩定位,在成孔位置上安装钻孔机底盘,采用长度1m,6根直径20钢筋地锚固定,确保其稳定。
6、就位钻孔:将钻孔机安放在指定位置,安放水平,防止倾斜;将钻杆抬至钻机旁,水管与钻杆接在一起,启动钻机与水管,慢慢钻进;每进深2m,需要接一次钻杆,直至到达设计有效深度。
7、钻孔:先下钻头杆钻进,再装带头套筒钻进,依此顺序逐步钻至设计深度,钻孔多成中遇到大的漂石,应开冲击缓慢冲钻,并应适时提钻冲水清孔,具体应漂石不同,凭借经验钻进,若强行一直开冲击快速钻进,容易造成钻头及钻心轴的损坏。
8、安装下放钢管:由于钢管的外壁直径大于套筒的内壁直径,而且作业区的地质极容易出现塌孔、缩径的情况,所以下钢管采用吊车吊起后进行下放,放至不能下放的位置,用钢丝绳挂着(防止钢管倾倒),钢丝绳应放松,并用麻绳3面用人拉着,吊起振动锤用振动锤进行振动下桩,过程中用人拉麻绳控制钢管的垂直度(精度要求高的情况可安装2米长的限位器)。
留250mm钢管在地面,方便之后钢管与其它结构物的连接。
以上下管作业方法应受地质、场地空间等的限制而采取。
9、清孔:钻机在仅装钻杆不装套筒的情况下,把水量调至最大对钢管桩孔进行清孔,使孔内泥浆全部排出,要求孔底沉渣厚度不大50mm;
10、安装注浆管:注浆管底部吊铅块,并用5号的铁丝对注浆管连续进行绑扎固定(防止浮管,不能下至底部),在用人工下管直至设计要求深度,并将顶部铁丝点焊固定在钢管上。
11、细石填充:在下入好钢管的内侧及外侧进行细石填充,细石填充采用人工进行,使用手推车运输到现场,采用人工振荡入孔(用振动棒振动钢管即可达到效果),直至填满为止。
12、拌制水泥浆:水泥浆采用专用机械进行拌制,水灰比控制在0.45~0.5之间,把拌制的水泥浆放入钢制的1m*1m*1m 灰槽内,然后由注浆机注浆。
13、注浆机安装及注浆:在现场指定位置固定注浆机,电源由指定的配电箱接入,采用6平方三相五线制电缆,把拌制的水泥浆放入6mm钢板焊接制成的1m*1m*1m灰槽内,然后由注浆机注浆。
注浆管需装设压力表,注浆压力为0.5Mpa,水灰比控制在0.45~0.5之间,多次加压注浆:因一次注浆难以得到冲盈系数要求,得到注浆压力为0.5Mpa,需要多次间隙注浆,一般为三到五次,直至细石填充中翻浆为止。
最后一次压浆前在注浆管外安装密封圈(现场制作安装)并密封钢管端部,以顶部不溢浆为原则,加压数分钟,待水泥浆再次从钢管外流出为止。
14、微型桩施工中,应仔细测量孔深、钢管长度及注浆管长度,避免出现假桩断桩现象。
15、严格控制桩顶桩底标高。
一般在钢管上口250mm处焊接一根钢筋,钢筋直径为20,长度为0.5m,来避免钢管下落。
16、水灰比0.5:1,石料粒径0.5~1.0㎝,水泥P.O42.5,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80㎏。
17、第一次注浆压力0.4~1.0 Mpa,并保持3分钟,以保证压力压破胶带,使浆液压出管外注满桩体。
第二次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两次注浆间隔时间不小于1.5~4小时之间。
18、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垂直度不超过1%。
19、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工程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桩径、注浆、压力、石子级配等。
以上施工中下管的工艺仅适用于本工程特殊情况,若具备施工条件最好选择在套管内进行焊接(或套丝)下管,也可以拔出全部钻杆在套筒内一次性下管,当然前提得保证沉渣厚度不超规范要求。
微型钢管桩施工工艺分享者: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