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基础化学教程》
二、课程类型:文化基础课
三、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四、课程性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目标的。
幼儿师范学校的化学教学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适应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
五、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2、分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与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有关问题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等,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以利于将来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六、教学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1、目标要求:
(一)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化学概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理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以及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等,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与从事学前教学工作的关系,了解幼儿科技活动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常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自制简易教具和指导幼儿开展与化学有关的科技活动的本领。
(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和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主要内容:
《基础化学教程》分为上下、两册,为普幼班一年级基础文化课程。
上册为一到三章,下册四章到六章,具体内容基教学要求如下表:
第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二章化学基本理论
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非金属
第四章烃
七、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
如在“实验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维生素C的检测”等具体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必须按本大纲要求配备仪器、药品、挂图、模型、标本等教学设备,还应配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电化教学设备及配套教学软件等,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应该设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
边讲边做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仪器、药品等配备,应保证学生能够一人一组地进行实验操作。
要完善化学实验室的通风和安全设施,加强实验室管理,要有专人负责,注意检查、维护和保管仪器、药品及设施等,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编写者:李艳梅
审核者:太原幼师教学指导委员会
编写日期:201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