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答案: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答案: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3、“竹林七贤”答案: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4、文化的基本结构答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5、旅游介体文化答案: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6、文化扩散答案:文化现象的空间转移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是文化的起源地域;旅游事实本身就是文化扩散的过程,当今的世界文化分布以及未来的世界文化分布的现实,正是包括旅游在内的世界跨文化交流、交往的结果。
7、跨文化答案:参与者依据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了解陌生新异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8、文化整合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就是整合。
9、文化震惊答案:是指某人进入一种新文化环境时所经历的情感落差或创伤性经历。
10、“文化眼镜”答案:指文化模式的顽固性和劣根性。
“文化眼镜”隔在现实生活与心理反应之间,人们必须透过这副“眼镜”去看现实。
由此,当一个人跨越了文化背景去旅游,即旅游地与自身存在着一定文化距离,在面对这样的异质文化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惊愕或震惊。
11、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答案:以个体人格为基础,融合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品格后形成的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旅游性格特征。
12、文化圈答案: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样式的共同场合、地带、区域。
13、城市空间答案:城市内部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等组合而成的所有空间;各种界面所围合的、为居民户外生活服务的各种公共空间,它们是构成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
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项不属于旅游文化的基本结构层(D )A物质文化B行为与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民俗文化2.下列哪项属于旅游的精神文化范畴(C )A傣族泼水节B半坡出土人面鱼纹盆 C 审美情趣D春节3.文化应该由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三个结构层次构成,这句话是谁说的(A )A庞朴B沈祖祥C章海荣D谢元鲁4.夏商周属于旅游文化的(D )A孕育期B形成期C发展期D滥觞期5.田野考古学所见的中国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来第一次趋同的时代是(A )A龙山文化时代B仰韶文化时代C河姆渡文化时代D母系氏族时代6.下列哪项不被纳入“三皇五帝”之说法(D )A颛臾B尧C大禹D望帝7.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B )文化的代表A行为文化B物质文化C饮食文化D精神文化8.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分别是故宫、曲阜孔庙和( C )。
A.颐和园 B 沈阳故宫C承德避暑山庄D苏州园林9.先秦时期旅游文化的主要载体分几类( A )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10.(C )曾远抵西海(波斯湾),是我国两汉时期西行最远的使者。
A张骞B班超C甘英D玄奘11.中国学术文化崇尚玄谈和佛理的时期是(B )。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唐宋D明清12.中国历史上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享有“竹林七贤”美誉的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和(D )。
A阮咸、向秀、司马炎B向秀、王戎、钟会C司马炎、钟会、阮咸D阮咸、向秀、王戎13.临刑前曾奏一曲《广陵散》,后成为千古绝唱的人是(B )A 阮咸B 嵇康C 向秀D 王戎14.历史上“谢公屐”登山鞋出自谁的发明创造(D )A谢清高B谢安C谢玄D谢灵运15.我国古代游记文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徐霞客游记》B《西游记》C《游名山志》D《诗经》16.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为哪个地方留下的散文名篇(A )A浙江绍兴B上海嘉兴C浙江杭州D江苏南京17.下列哪位名人的墓地及其“归去来兮”故居、“五柳馆”等遗址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D )A贾思勰B郦道元C谢灵运D陶渊明18.著名历史地理文献《山海经》的作者是北魏(B )A贾思勰B郦道元C谢灵运D陶渊明19.中国南朝时期航海到广州后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弟子的著名僧人是(D )A释迦摩尼B慧可C玄奘D达摩20.我国魏晋之际为搜寻法典而游方国外的第一人是(A )A朱世行B法显C达摩D慧可21.现存北朝的石窟遗址分布广泛,下列哪些不属于该时期的石窟艺术(D )A新疆龟兹石窟B甘肃敦煌石窟C山西云冈石窟D大足石窟22.隋唐宋属于旅游文化的(B )A发展期B鼎盛期 C 孕育期D衰落期23.《茶经》的作者是(A )A 陆羽B 张志和C 柳宗元D 孟浩然24.山西永济的(A )因王之涣的登临而名扬千里A 鹤雀楼B 黄鹤楼C 恒山D 太行山25.浙江天台山的(B )最负盛名A智者大师塔院B国清寺C高明寺D大雄寺26.南昌的滕王阁,有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被(C )誉为江南第一美景A王安石B柳宗元C韩愈D苏轼27.西安慈恩寺的(A )是玄奘西行回来后常年译经的地方,也是至今西安游人热衷的去处A大雁塔B小雁塔C钟楼D鼓楼28.唐代不畏艰险,六次东渡传法的高僧是(B )A玄奘B鉴真 C 僧一行D道宣29.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C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南征北战中仍坚持策马游观,他的《满江红·写怀》尽显其戎装而游的英雄本色。
A刘錡B韩世忠C岳飞D刘韐3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欧洲的中国基督教徒是( A )。
A拉班·扫马B马可波罗C利玛窦D马黎诺利31.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旅游家(A )曾率明朝远洋航海队七次下西洋,穿越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10万余里,历时28年,途径3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A郑和B徐福C汪大渊D哥伦布32.旅游文化的转型期从什么时候开始(B )A清政府成立 B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改革开放后33.(C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34.(D )第一批国内旅游团从上海到杭州游玩。
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35.(D )《旅行杂志》创刊,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秀美风光。
A 1921年B 1923年C 1925年D 1927年作为会36.(A )是影响文化创造的第一变量。
A自然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环境37.下列哪项不属于黄河流域文化(D )。
A马家窑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三星堆文化38.徽州古村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B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39.朗德上寨是(D )的代表。
A闽南古村落B北方民居C徽州古村落D黔东南古村落40.旅游文化的实质是( C )A文化消费B吃住行游购娱C跨文化交流D舒畅心情41.当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主人社会产生表面行为和主观意识行为的改变成为(A )A文化涵化B文化飘移 C 文化交流D文化冲突42.当一个强势文化与一个弱势文化相接触的时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强势文化会吞没弱势文化B弱势文化要更多地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C强势文化要更多地受到弱势文化的影响D没有太多变化43.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成为(B )。
A文化交流B文化整合C文化扩散D文化平衡44.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的五岳名山(D )。
A.泰山B华山C恒山D黄山45.( C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
A山水文化B饮食文化C民俗文化D宗教文化46.( A )是汉族成年礼男子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A冠礼B笄礼C冕礼D婚礼47.换裙礼是以下哪个少数民族女子成年时的标志(B )A瑶族B彝族C傣族D纳西族48.下列哪项节日与二十四节气同名(D )A春节B中秋C端午D清明49.“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三思”,清末赵蕃的这幅对联与哪个历史人物和景区有关(B )A杜甫,草堂寺B诸葛亮,武侯祠C李冰,都江堰D王建,王建墓50.北京所谓的“画片”、“卫画”,苏州的“画张”,浙江的“花纸”,福建的“神符”,四川的“斗方”,实际就是(C )A刺绣B织锦C年画D蜡染三、多项选择1.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ABC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2.陆游是南宋中叶著名爱国诗人和游客,他的游踪主要在他的调任旅程中,他游迹过的地方有(ABCD )A福建B成都C绍兴D黄冈3.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下列属于这六大瓷窑的有(ABCD )A定窑系B耀州窑系C钧窑系D龙泉青瓷系4.下列哪些属于龙山文化的特点(ABC )A磨光黑陶数量多B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C表面光亮如漆D颜色多样,绚烂缤纷5.下列哪些属于主体文化身份的构成(ABCD )A 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B 语言和生活方式C 家庭体制D 精神世界6.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有(ABCD )A民族性B时代性C扩散性D规范性7.人们选择定居的因素(ABC )A宜于农耕的土地B自然环境条件如水、能源、地形、气候等C环境产生的人类精神作用D主观意识8.村落聚居地的一般特征(ABCD )A规模大小不一B大多数功能简单,主要是居住C分布分散,功能、特色不一D形态与环境密切相关9.下列哪些属于黔东南古村落建筑的特色(BCD )A窑洞B风雨桥C吊脚楼D鼓楼10.下列哪些对旅游消费文化的阐述正确(ABCD )A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工业文化B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C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D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感性文化11.旅游动机需要满足的形式有(ABCD )A 探新求异B寻求尊重和自我实现 C 避世与审美D谋求知识和发展12.下列哪些属于中西方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ABCD )A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存在差异B在旅游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C在旅游消费支出上存在差异D具体旅游消费习俗上存在差异13.下列哪些属于决定文化涵化快慢的因素(BCD )A跨文化交流的内容B跨文化距离或简译为文化距离变量C目的地东道主的文化社会的态度D介入目的地交流的密切程度14.下列哪些属于中国的四大道教名山(ABCD )A青城山B齐云山C龙虎山D武当山15.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ABC )A综合性和地域性B传承性和民族性C异质性D科学性16.下列属于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是(ABCD )A峨眉山B五台山C普陀山D九华山17.下列关于泰山封禅的表述正确的有(AB )A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B汉武帝曾八次封禅泰山C唐太宗曾三次封禅泰山D武则天封禅泰山的明证是无字碑18.中国古建筑的意识形态体现在哪些方面(BC )A明知不可为而为之B受礼制为主流的儒道释的影响C受易学堪舆的影响D恋木情结19.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ABC )A穿斗式B抬梁式C井干式D歇山式20.下列哪些特点在北京故宫建筑群中有所体现(ABCD )A中轴对称B左祖右社C前朝后寝D三朝五门D塑造会议品牌形象2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一池三山”(CD )A 方丈B蓬莱C滇池D琼华22.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园林文化的构景要素(BCD )A诗情画意B筑山C理水 D.建筑23.下列哪些人物曾在泰山书院读书、授书(BC )A程颐、程颢B胡瑗、石介C孙复D范仲淹24.按照园林的功能来讲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AD )A皇家园林B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C岭南园林D私家园林和寺观园25.园林中关于“艮岳遗石”的说法错误的是(AD )A它是唐代皇家园林御用石材B搜集和搬运艮岳奇石的船队被称为“花石纲”C当年艮岳奇石中“灵璧石”为强征之首D仍然沿用秦汉以来筑园“一池三山”的模式三、辨析题1、先秦时期旅游文化的主要载体有三类:一是文献类,二是艺术类,三是宗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