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猪病检测方法

常见猪病检测方法

猪病诊断技术规一、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1 引用标准参考NY/T 555-2002(动物产品大肠杆菌、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2 围适用于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3 检测方法3.1 材料3.1.1 营养肉汤3.1.2 营养琼脂3.1.3 EMB3.1.4 TSI3.1.5 IMViC生化鉴定管3.1.6 小白鼠3.2 分离培养a)将采集的肝、脾、心血或肠容物等分别接种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同时接种营养肉汤增菌备用),置37 ℃培养18~24 h。

b)观察培养特性,挑取黑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用该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c)如可见到两端钝圆并多以单个存在的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应取5~10个典型菌落再接种于TSI琼脂。

d)同时挑取典型菌落接种营养琼脂,37 ℃培养16~18 h的菌液用于生化特性鉴定。

3.3 生化鉴定挑取上述菌落纯培养物接种以下生化培养基和乳糖发酵管,(36±1) ℃培养24 h 后观察结果。

3.3.1 靛基质试验:a)滴加Kovacs氏靛基质试剂0.1 mL于靛基质试验培养基中混合,观察结果。

b)出现红色环的为反应阳性;出现黄色环的为反应阴性。

3.3.2 甲基红(MR)试验a)滴加甲基红指示剂0.2 mL于MR-VP培养基中混合,观察结果。

b)出现红色为阳性反应;出现黄色为阴性反应。

3.3.3VP试验a)滴加VP试剂甲液0.2 mL于MR-VP培养基中混匀,再滴加VP试剂乙液0.1 mL混匀,静置,观察结果。

b)在15 min出现红色的为阳性反应;无颜色变化的为阴性反应。

阴性结果1 h后再观察一次,出现红色也为阳性反应。

3.3.4 枸橼酸盐试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出现蓝色为阳性反应;不变色为阴性反应。

3.4 大肠杆菌鉴定结果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大肠杆菌鉴定结果出现表1的生化反应类型时,如果为组织样品,由此可初步报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如果为粪便,尿液,饲料,饮水,应进一步做致病性试验。

3.4 致病性试验a)取经营养肉汤37 ℃培养16~18 h后的纯化菌株培养液,分别腹腔接种体重20g左右的小白鼠,每株接种2~3只,每只0.3 mL(含菌量约为1×1012 cfu/mL),同时用相同数量的小白鼠接种无菌肉汤作对照。

b)饲养观察、记录死亡数,并从死亡鼠的心、肝中回收接种菌。

在24小时出现死亡的可报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4 药敏试验a)挑选琼脂平板上典型菌落接种营养肉汤培养中,37 ℃培养16~18 h,菌液用于药敏试验。

b)将肉汤培养物(用标准比浊管比较达相同浊度)稀释至含菌量为1×109 cfu/mL,摇匀后蘸取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片贴附其上,每纸片2~5,置37 ℃培养24 h后观察。

c)根据抑菌圈大小来判定其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敏感药物。

二、沙门氏菌的检测1 引用标准参考NY/T 550-2002(动物和动物产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2 围适用于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3 检测方法3.1 材料3.1.1 SC3.1.2 DHL3.1.3 TSI3.1.4 赖氨酸脱羧酶(LD)3.1.5 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DNPG)3.1.6 甘露醇糖发酵管3.2分离培养a)采集疑似病例的肝、脾、心血或肠容物样品。

b)无菌剪取肝、脾样品1 g,投入10 mL SC增菌液中(血液、粪便样品可以采适量直接投入10 mL增菌液),36±1 ℃培养18~24 h。

c)取一接种环增菌液划线接种于DHL琼脂平板上,36±1 ℃培养18~24 h。

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形态。

沙门氏菌在DHL平板上呈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H2S),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

3.3 生化鉴定a)挑取DHL平板上可疑菌落3~5个,每个菌落先洗入TSI培养基冷凝水中,继而在斜面上划线接种并高层穿刺接种。

b)再挑取同一菌落依次接种氨基酸脱羧酶发酵试验(LD)和ONPG,甘露醇糖发酵管三支生化管,若菌落偏小,二次挑取菌落有困难,可用接种环醮取TSI培养基中冷凝水接种其余生化管,36±1 ℃培养18~24 h(挑取菌落后的平板,应置于4 ℃冰箱保留48 h以备复查)。

c)按表1记录反应结果,对照表2进行判定。

d)凡符合表2生化反应模式,可报告为沙门氏菌。

表1 生化反应结果判定表2 生化检测沙门氏菌属判定表4 药敏试验a)挑选DHL平板上典型菌落接种营养肉汤培养中,36±1 ℃培养16~18 h,菌液用于药敏试验。

b)将肉汤培养物(用标准比浊管比较达相同浊度)稀释至含菌量为1×109cfu/mL,摇匀后蘸取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片贴附其上,每纸片2~5,置36±1 ℃培养24 h后观察。

c)根据抑菌圈大小来判定其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敏感药物。

三、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1 引用标准自定标准。

2 围适用于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

3 材料3.1 绵羊血琼脂3.2 牛乳培养基。

4 组织染色镜检对疑似病例的肠道黏膜涂片,魏氏梭菌呈G+,直杆状,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双,无鞭毛,不运动。

芽孢大而卵圆,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

5 分离培养可将肠道容物接种血平板,37 ℃厌氧培养18~24 h后观察。

菌落特点:魏氏梭菌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直径2~5 mm、圆形、边缘整齐、灰色至灰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圆屋顶状菌落,有双层溶血环。

可通过镜检对形态进一步确定。

6 生化鉴定对牛乳培养基的“暴烈发酵”。

7 肠毒素检查采集空肠后段或结肠前段容物,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经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热(60 ℃30min)。

两份上清液分别静脉注射家兔(1~3ml)或小鼠(0.1~0.3ml)。

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热组动物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死亡,而加热组动物不死亡。

8 报告因为正常人畜肠道存在此菌,并且发病菌主要靠在肠道产生毒素致病,细菌本身并不侵入机体。

因此只有细菌分离和肠毒素检查都符合,并结合临床症状才能报告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鉴别A型和C型要靠中和保护试验。

四、猪痢疾诊断1 引用标准参考NY/T 545-2002。

2 围适用于猪痢疾(SD)的实验室诊断。

3 粪便中Sh显微镜检查3.1 材料3.1.1 器材:显微镜,暗视野镜头,玻片及盖玻片,酒精灯等3.1.2 染色液:结晶紫染色液或稀释的石炭酸复红。

3.1.3 样品:病猪新鲜粪便(含粘)或直肠拭子或大肠容物及黏膜3.2 操作方法3.2.1 染色样品制作:取样品直接抹片,干燥,火焰固定,以1.2.2结晶紫液或稀释复红染色2 min~3 min,水洗,吸干后待检。

3.2.3 悬滴样品制作:取样品少许悬于生理盐水,待检。

每份样品最少制片23.2.4 显微镜检查:染色样品以油镜直接观察,悬滴样品在暗视野400~1000倍镜头下观察。

3.3 结果判定典型Sh菌体长6 μm~8.5 μm,呈2~5个密螺旋体,两端尖锐,呈蛇样活泼运动。

当视野中有数量(3~5条以上)Sh样菌体时,在获培养前,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

4 分离培养和鉴定4.1 材料准备4.1.1 器材:厌氧培养装置及使用方法,细菌学实验常规器材,外科手术器材,微孔滤器和0.65 μm滤膜。

4.1.2 试验动物:小鼠(20 g左右)4.1.3 试剂:PBS(0.01M,pH7.2),生理盐水,多粘菌素,TSA。

4.1.4 样品: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刮取物(含粘液)。

对死猪或扑杀猪大肠分段结扎(每段10cm),分离取出。

样品应尽早分离培养,也可0~4 ℃保存4~7 d。

4.2 操作方法4.2.1 样品种Sh镜检将样品少许摸片染色或作成悬滴标本,镜检,观察Sh有无活力。

含菌量少且无活力者,则难以分离成功。

4.2.2 分离培养4.2.2.1 直接划线分离法:即取样品直接在TSA上划线接种若干皿。

4.2.2.2 集菌法:先将样品以生理盐水或PBS作1:5稀释,2000 r/min,弃去沉淀。

将上清液再以6000~8000 r/min离心20 min。

取沉淀划线接种TSA若干皿。

4.2.2.3 稀释法:将样品或集菌法的沉淀物作10倍梯度稀释至10-6~10-8。

取各梯度稀释液各1滴,分别划线接种于TSA上,(每梯度稀释液最少接种3皿)。

接种后的培养皿置厌氧罐进行厌氧培养。

若上述稀释液中加入多粘菌素200 U/mL~300 U/mL,可提高分离率。

4.3 结果判定4.3.1 观察每隔2~4 d开罐检查一次,共2~4次,观察有无溶血区及溶血菌落。

致病性Sh呈强β溶血,一般看不见菌落。

当培养条件适宜时,再溶血区可见到云雾状菌苔。

无害蛇样螺旋体等呈弱β溶血。

4.3.2 移植纯化先作溶血区物质涂片,染色镜检。

如见Sh样菌体,可在无菌落溶血区移取小块琼脂划线于TSA若干皿。

如此每隔2天移植一次,一般2~4次后即可纯化和保存。

4.3.3猪蛇样螺旋体鉴定4.3.3.1 溶血试验将猪蛇样螺旋体、无害蛇样螺旋体或毛肠蛇样螺旋体及被检菌株,分别划线于同一TSA上不同区,经48 h培养后,观察比较其溶血程度。

4.3.3.2 肠致病性试验每菌株至少接种6只小鼠,将小鼠停饲24 h后,每只每次灌服1 mL(含菌3~5亿),次日再灌服一次,15 d后剖检观察盲肠病变。

感染后50%出现腹泻和病变者,则为致病性Sh。

五、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1 引用标准参考NY/T 564-2002。

2 围适用于猪巴氏杆菌病的检测。

3 材料3.1 改良马丁氏琼脂3.2 马丁氏肉汤3.3 常用生化培养基。

4 组织染色镜检用肝脏组织或心血摸片或纯培养物染色呈阴性,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5 病原分离鉴定将濒死前或死后数小时以无菌手术采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组织,接种于改良马丁氏琼脂斜面,进行分离。

培养18~24 h后,改良马丁琼脂斜面生长纯粹的培养物,呈微蓝色菌台或菌落。

马丁肉汤培养物生长为均匀浑浊,不产生菌膜。

6 生化鉴定本菌发酵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多数发酵蔗糖,不发酵乳糖、肌醇、菊糖、水素及鼠糖,吲哚试验和氧化酶试验阳性。

7 诊断判定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加上涂片染色镜检,可对本病作出初步的诊断,但确诊要靠病原分离鉴定。

六、猪链球菌病诊断技术1 引用标准参考GB/T 199 15.2-2005和GB/T 199 15.9-20052 围适用于猪链球菌病诊断。

3 材料3.1 绵羊血琼脂4 组织染色镜检对最急性和急性病例,无菌采取集病死猪的心、肝、脾、肺、肾和淋巴结等组织做触片,姬姆萨染色,链球菌可见较纯的单个或成双的圆形或椭圆形球菌, 有少量形成短链和长链,如见链球菌则表明病料中可能含有链球菌。

5 病原分离鉴定无菌取心、肝、脾、肺、肾或淋巴结部组织划线接种普通琼脂绵羊血平板,36±1℃培养24±2 h,如果菌落生长缓慢,可延长至48±2 h后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