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一、选择题1.细胞中不能合成A TP的部位是A. 线粒体的内膜B. 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 内质网的膜D. 篮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2.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5.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二、非选择题29. (18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b. 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c.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页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页e. 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f. 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g. 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30. (16分)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__。

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B. 由CGA变为GGAC. 由AGA变为UGAD. 由CGA变为UGA(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_____________的原因。

31. (16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将I组卵母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___________进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mRNA__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___________。

(3)与II组细胞相比,I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说明HgCl2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________作用。

比较III、IV组的结果,表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____________。

推测HgCl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____________。

(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____________的推论。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D5.C二、非选择题29. (18分)(1)产生调节微量的(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片(4)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6)a、e、g30. (16分)(1)常(2)一对等位基因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 D(6)提前终止代谢速率产仔率低31. (16分)(1)磷脂双分子层(2)翻译迅速增大(3)明显降低抑制部分恢复空间结构(4)受体重吸收(5)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相关内容。

ATP主要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合成,故B、D正确;线粒体内膜上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大量ATP,故A正确;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滑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与ATP合成与分解无关,故C正确。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结构层次。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人体的结构层次只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故B正确。

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与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提取信息的能力。

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推断出它能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故A正确;合欢蚁“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推断出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而不是为合欢树驱逐竞争者,故B正确,故C错误;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长期共同生活,互惠互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D正确。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应答相关内容。

分析图示,小鼠感染病毒后,体内进行特异性免疫,从其体内提取的淋巴细胞有效应B细胞(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但从实验中加入的是受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测定同位素51Cr的释放量可以分析得出,实验过程主要是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所以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故D正确。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相关内容。

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转基因植物叶片组织培养的实验结果影响最大,故选C。

A、B选项中优势菌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选项中选择培养基也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生长,故影响不是很大。

二、非选择题29. 【答案】(1)产生调节微量的(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片(4)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6)a、e、g【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实验设计能力。

(1)考查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均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的根系和幼芽会产生细胞分裂素,对实验造成影响;实验中主要探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要排除其他植物激素的影响,而营养液中可能存在某些物质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观察图2,可以发现一些叶片被涂色(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另外,叶片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4)实验Ⅰ中,实验组对A叶片用细胞分裂素,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对照组应该等量的蒸馏水来处理叶片;观察到实验组的柱状图比对照组的柱状图要低,说明实验组B叶片生长受到抑制。

(5)实验Ⅲ、Ⅳ均对B叶片进行处理,两组的不同之处在于A叶片的数量实验Ⅲ大于实验Ⅳ,而实验Ⅳ的柱状图对应的低于实验Ⅲ的柱状图,说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要证明“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要明确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什么地方?涂抹什么营养物质?怎样检测营养物质?从选项来看,实验通过检测14C的放射性来检测营养物质,故g步骤不可缺少;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1叶片还是A2叶片呢?实验检测的是A1叶片的放射性,即证明营养物质向A1叶片运输,故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1叶片,并用放射性的营养物质处理A2叶片,因为叶片不能直接吸收淀粉,故涂抹氨基酸溶液,综上,至少应选则a、e、g。

30. 【答案】(1)常(2)一对等位基因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D(6)提前终止代谢速率产仔率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突变等相关内容。

(1)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Ⅲ组子代小鼠数量有毛:脱毛=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说明脱毛、有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其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Ⅳ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是由于环境,后代应该会出现有毛小鼠。

(4)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自然突变,突变频率越高,出现新基因型、新性状的比例越高。

(5)DNA将遗传信息转录到mRNA上,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模版连G变为A,则以它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中应该是C变为U。

(6)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变小,推测翻译过程提前终止;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甲状腺激素受体功能下降,则甲状腺激素失去作用,导致小鼠细胞新陈代谢下降,仔细对比表格数据可以发现,雌性脱毛小鼠的产仔量明显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