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与成绩分析的关键词
1、众数
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2、均差
土地表面的高度或均差;山顶或顶峰和某地区低地之间的不同高度。
3、全距
也称为极差,是指总体各单位的两个极端标志值之差,即: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4、标准差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5、方差
方差是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和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随机变量和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6、评卷教师的自评
阅卷系统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发一篇他之前已经评过分的试题,要求他再次给予评分所得到的差距。
7、有效度
是评卷教师对试题评判的准确程度。
它是教师在评卷过程中判定的分数不超出误差阈值范围,被微机采纳合成平均分的指数。
在误差阈值范围内,合成平均分的越多,评卷员的评阅有效度越高;超出阈值范围,不被微机合成平均分越多,评卷员的评阅有效度越低。
8、吻合度
在评卷完成后,每一个题组都会将该题的得分情况绘制成一个曲线图,而每一位评卷教师的评分情况也同样制作成曲线图,从概率上来讲,每位评卷教师的评分曲线图与整个题组的评分曲线图应当是相吻合的。
如果有评卷教师的评分曲线图与题组的评分曲线图出现偏差,那么该教师的评卷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
试题的难度、信度、区分度
一、试题的难度
1、什么是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2、难度的计算
⑴单个选择题目的难度计算
单个选择题的难度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目的人数占考生人数的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P=R/N.其中P代表题目的通过率,R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目的人数,N为全体考生人数。
P值越大,题目难度越小,答对人数越多。
⑵单个非选择题目的难度计算
此类题目考试结果不是只有答对或答错两种,而是具有从满分到零分之间多种结果。
计算公式为:P= X/W.其中P为难度,X为考生在某一题目上的平均得分,W为该题目的满分。
⑶整个试题的难度计算(常用)
计算公式为:P= X/W.其中P为难度,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卷总分。
如满分150分的试题,考生平均得分108分,则难度为108/150=0.72
如考生人数太多时,可先将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的难度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即可。
3、试题难度的一般要求
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题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题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题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一般说来,容易题、难度系数为0. 95-0.75,中档题为0.74-0.6,难题为0.59-0.20。
二、试题的区分度
1、什么是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考试题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2、区分度的计算
⑴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
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计算公式为:D=PH-PL.PH和PL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
⑵整个试题的区分度计算(常用)
计算公式为:D=2(XH—XL)/W
其中D为试卷区分度,XH为27%高分组平均分,XL为27%低分组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
一般也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的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再分别计算各组的平均分。
如:一份满分100分的试卷,高分组平均得分90分,低分组平均得分60分,则区分度为2(9 0-60)/100=0.6
一道题值2分的试题,高分组平均得分1.5分,低分组平均得分0.5分,则区分度为2(1.5-0. 5)/2=1
3、试题区分度的一般要求
区分度(D)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
通常D为正值,称为积极区分;D为负值称为消极区分;D值为0称为无区分作用。
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试题,其D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 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要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高考的区分度一般要求在0.3以上,表示高分组的学生比低分组的学生能多得30%的分数。
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就差了。
三、试题的信度
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信度除了要说明成绩的真实性之外,还要说明题目涉及的内容与教学的相关程度。
高考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首先要保证信度,缺少信度或信度较低都无法向考生交代,无法向社会交代。
从这一角度看高考试题所考查的一定是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对于现在还没有被确定的内容或者说有争议内容是不能作为高考命题依据的。
复习时,可不要让这样的问题浪费精力。
同时要注意,有些题目看起来让你回答的是假设和猜想,可不要忘记高考试题的确定性,还是老老实实从学科的基本原理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得分。
四、试题的效度
效度是指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质量指标,即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试题难度、区分度是否适宜,考试最终是否达到了它的预定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