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侵权行为及侵权行为法概述

第一章 侵权行为及侵权行为法概述


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之规定,我 们将侵权行为定义为:侵权行为是指行 为人由于过错,以及法律特别规定的场 合下不问过错,违反法定义务,以作为 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 人身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 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2.侵权行为侵害的对象是他人的合法权益。 • 侵犯的对象可以是人身权、物权、知识产 权,以上三种权利都是绝对权。 • 债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是被侵犯的客 体。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法,故意侵害他 人的债权的,构成侵权。 • 应当指出的是,“一物双卖”,一般不构 成侵权。即使买受人知道是“一物双卖” 时,一般也不认为构成侵权。违约行为侵 害的是相对权,主要是合同债权。
(二)侵权责任法的特征(P3)
• • • • (1)侵权责任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侵权责任法具有复杂性 (3)侵权责任法的内容完备、体系健全 (4)侵权责任法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
• (三)侵权责任法的地位
• 1、债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侵权责任法和 合同法 • 2、奠定了民法典的基础
二、侵权责任法的性质
• 1、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 2、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赔偿责任 • 3、雇主转承替代责任
案例思考
甲(5岁)
乙(4岁)
砸 石

丁(过路行人)
丙(6岁)
案例思考
甲(21岁)
教 唆 砸 石 头
乙(精神病患者)
砸 石 头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
•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特征和地位 •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 • 1、侵权责任法是调整有关侵害他人财产、 人身的行为而产生的相关侵权责任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
案例1: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 案情 • 张三趁午休时间 潜入李四家中,拿走 现金若干,正欲出门 时遭到惊醒的李四的 阻拦并发生扭打,李 四受轻伤,家具损坏 若干。 • 问题 • (1)张三的行为性质 如何界定? • (2)张三是否有侵权 行为?若有,李四的 哪(些)种权利被侵 害? • (3)张三应当承担哪 (些)种法律责任?
原告张某与被告辛某在某街道办事处协议离婚。 协议约定:婚生男孩小辛归女方抚养,男方每 月付抚育费1000元,每月男方可看望孩子,并 能接回北京住几天;双方如有一方再婚,孩子 归没再婚的一方抚养;双方都再婚,按原协议 办。原告再婚后,辛某几次去接孩子没接成。 2000年1月9日,辛某从张某母亲家,强行将孩 子接回北京。张某以侵害抚养权、监护权为由, 在住所地法院起诉。 分析:本案中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 侵权责任法是权益保护法
三、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
• 侵权责任法的调整范围,一个是绝对权, 一个是相对权。绝对权如物权、人身权、 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后可以请求侵权法保 护。相对权如债权,如果第三人故意侵害 他人债权,使他人债权无法实现,造成损 害,也可以通过侵权责任法来救济,确认 它是侵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第三个 方面,侵权行为法还保护合法的利益。
(四)过错的侵权行为、过错推定的侵权行为 和无过错的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指据以确定侵权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根据. 我国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体系如下:
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的 归责原则
一般过错责任 的归责原则 过错推定的 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的 归责原则
公平责任的 归责原则
(五)直接责任与替代责任
侵权行为:概念的总结
• • • • 过错 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 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还包括: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的其他损害行为 • 例如:意外事故——公平责任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案例对比
• 案例2 • 张三有房屋一处,以 每月1000元的价格出 租给李四。李四预付6 个月租金后,张三在 第3个月又以月租金 1500元的价格将该屋 出租给王五,并通知 李四立即搬出。 • 案例2 • 在案例1情况下,李四 不满张三的行为,虽 然同意搬出,却在离 开前故意将屋内电话 线剪断、下水道堵塞, 并在墙上留言:“房 客小心,此屋曾住过 传染病人!”
刘洪亮诉吉林省九台市公路管理段 损害赔偿纠纷案
• 吉林省九台市公路管理段和九台市防爆器材厂为 参加篮球赛,各自从本单位抽调部分职工集中进 行训练。刘洪亮为九台市防爆器材厂抽调的队员, 吕友明是九台市公路管理段抽调的队员。1992年8 月16日,该两单位的球队进行练习比赛,当刘洪 亮正准备接本队队员传球时,吕友明上前抢球, 其肘部猛烈撞击了刘洪亮左胸,刘洪亮因伤痛下 场,并住院50多天,花去医药费8000多元。刘洪 亮向九台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九台市公路管理 段赔偿其经济损失1万元。
侵犯肖像权
特殊侵权
侵犯影像、作品等知识产权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
• • • • • •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六编 总则 物权 债权 知识产权 亲属与继承 侵权行为
关系解析
• 侵权行为 • 侵权责任
侵权行为——债的发生依据之一
• 债(obligation):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 求特定行为的财产性民事法律关系 • 债的发生依据: • ——合同 • ——侵权行为 • ——不当得利 • ——无因管理
3、侵权责任法的权益保护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 侵权责任。
•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 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 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 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 我国首次在成文法中列举了隐私权这一概念。隐私权 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 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而在此法出 台之前,我国并无事实上的隐私权利的规定,故而学界仅 冠以隐私利益,而实践中则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隐 私利益的保护是参照名誉权的形式来加以保护。
2、特殊侵权行为:是指欠缺侵权责任的一般 构成要件,并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 责任原则归责的侵权行为,其侵权民事责 任主要方式是间接责任。 • 特点: • 一是归责原则适用的特殊性 • 二是责任构成要件的特殊性 • 三是举证责任的特殊性 • 四是间接责任是其主要形式,即侵权行为 的替代责任。
(二)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者在法 律特别规定的场合不问过错,违反法律规 定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 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及其利益,依法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的行为。
• 侵权行为人与受损害人之间产生侵权行为 之债——法定之债
四、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功能(P7)
• • • • • 填补损害——补偿功能 制裁功能 保护民事权利的功能 教育和预防功能 分担损失与平衡社会利益
五、侵权责任法的渊源
• 宪法 •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 • 单行民事和经济法律和法规中关于侵权行 为的法律规范 • 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地方 政府规章及其他行政命令中有关侵权行为 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批复
二、侵权行为的分类
(一)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1、一般侵权行为:是指侵权行为一般 条款规定的侵权行为,即行为人基于 自己的过错而实施的、适用过错责任 原则和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的侵 权行为,它的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是直 接责任。(侵权行为的常态)
一般侵权行为的特点:
(1)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也就是行为主 体 (2)一般侵权行为的行为人必须是具有民事 行为能力的人 (3)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4)一般侵权行为适用统一的责任构成要件 (5)在适用法律上,按照统一的规定,一律 适用统一的赔偿标准(同命同价原则) (6)在抗辩事由上,也都按照法律的统一规 定进行
3.侵权行为是过错责任,特殊侵权责任除外。 过错”不仅包括了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的 不正当性和应受谴责性,而且包括了客观 行为的违法性。
• 《民法通则》第 106 条第 2 款规定:“公 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 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 事责任。”—— 过错责任。 • 第 3 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 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 任。”—— 无过错责任。
• 直接责任:民事主体对自己不法行为后果 依法应当直接承担的民事责任。(P250) • 自近代始,英美法和大陆法民法均奉行以 下基本规则:任何有行为能力的人均应直 接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谁的行为造成不 法侵害,就由谁直接承担民事责任。学理 上称为“自己责任原则”。
替代责任
• 替代责任:是责任人为他人的行为和为人 之行为以外的自己管领下的物件所致损害 承担的侵权责任形态。 • 替代责任的发生只能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2、更全面地划分:
(1)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侵权行为,包括侵害生命权、 健康权和身体权的侵权行为,即侵害人体的侵权行为; (2)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侵权行为,包括侵害一般人 格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信用权、隐私权、 性自主权等权利的侵权行为,换言之,就是精神损害 赔偿的侵权行为; (3)侵害身份权的侵权行为,它以配偶权、亲权和亲 属权为侵害对象 (4)侵害物权的侵权行为,它以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为侵害客体; (5)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 (6)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侵害的客体是著作权、 专利权和商标权。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案例对比(续)
• 1、前述两个案例中存在着哪些违法行为?
• 2、每一种违法行为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区别
• 侵权行为 • 无合同关系存在 • 违反法定义务 • 侵害绝对权(财 产权、人身权) • 违约行为 • 有合同关系存在 • 违反约定义务 • 侵害相对权(债 权)
4、侵权行为是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的 侵权行为 5、侵权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