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汇报各级各部门要以决战决胜之势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强化责任落实、进行系统排查、始终保持查办违规违纪案件高压态势,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
下面pincai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天等县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排查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强化问责制度,强化措施,层层压实责任,深挖细核问题线索,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排查机制。
该县积极找准工作切入点,针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人群集中在村“两委”及各站所工作人员的实际,盯紧这些工作人员,通过县、乡镇、村三级排查机制,有的放矢。
同时重点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摸排,共筛选出8大类24项突出问题作为专项治理问题线索进入办理程序。
在线索排查方面,该县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将信访举报线索转送至责任单位,限期办理。
对于到期未办结、延期办理的信访件,强化督办,推动办理。
截至目前,该县共排查出139条问题线索,共督办问题线索39件,已办结37件,正在办理2件。
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该县不断完善信访举报工作体系,搭建群众来访、来电、信箱、网络举报、领导干部接访等举报平台,形成立体式收集、多渠道受理的接访接待格局。
此外,该县还在天等电视台、《今日天等》报刊及天等纪检网站向社会公开各级纪委举报电话和来信、来访地址,在各乡镇、村委设立信访接待室和举报信箱,不断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同时,该县还建立免邮费“绿色通道”和“开门接访、上门回访”等机制,认真办理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规范12388举报电话接听答复工作,鼓励群众反映身边的腐败问题。
截至目前,该县共收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39条,初核率100%。
公开大接访8次,接访群众达3000余人。
强化问责制度。
该县严把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纪律审查质量关,坚决防止线索核查避重就轻,量纪处理偏轻偏软,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现象。
通过随机抽查、进村入户核实、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工作推进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慢、效果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责、问责。
截至目前,该县共立案审查8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9人,诫勉谈话25人,函询19人,涉及金额235万元。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汇报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我办就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开展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20XX年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20XX年计划投入2022.5万元,计划修建道路66条,77.75公里,重点用于贫困村和非贫村村6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建设,其中升级硬化道路63条,新建砂石路3条。
目前,18条19.22公里道路建设已完工。
二是产业扶贫开发。
20XX年计划产业扶贫资金360万元,目前己完成365.87万元,占计划投入资金的101.6%。
其中贫困村产业投入314.2387万元,种植苗木25.7万多株,面上贫困户产业投入51.6313万元,为我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开发提供了强大助力。
三是“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建设。
20XX年我县安排5个贫困村屯绿化建设,60万元资金。
每个自然村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万元,现已全部完工。
四是“雨露计划”。
016年度安排“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资金90.5万元,按政策做到应补尽补。
二、资金监管情况我县严格执行自治区一系列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规定,坚持项目随着计划走,资金随着项目走,扶贫资金运行全程实行封闭式管理。
县扶贫办制定《兴安县扶贫办扶贫资金监管实施方案》,建立起严格的审计、监察制度,杜绝任何挤占、挪用、转移、截留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经我办自查,20XX年我办开展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无任何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汇报清远连州市西岸镇农业办公室原副主任何文海为25户不符合享受国家搬迁安置补助条件的农户提供虚假资料,导致50万元补助资金被骗取,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揭阳市揭东区农业和林业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郑瑞丰违规批准购置农业机械,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为确保广东省委提出的“在2018年前推动全省176.5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纪委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在全省部署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共排查出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010条,立案查处18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集中整治和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问题。
中央纪委专门召开会议,对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铲除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破坏党群关系的腐败毒瘤,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广东省纪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在20XX年1月召开的省纪委全会上部署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严肃查处扶贫领域的违纪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办案的重中之重,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言传身教,今年以来,先后赴全省大部分地市的12个县(市、区)、40多个镇(街)和村(居)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推动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为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省纪委在今年5月初专门召开了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全省建立了市县为主体、扶贫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主管负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压实地方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党政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市县的主体责任、扶贫部门的牵头抓总责任、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
各地级以上市也参照省的做法,相应建立本级工作格局。
如珠海、韶关、江门、湛江市委主要领导一上任就约谈了各县(市、区)的党委书记和部分镇党委书记,要求当地党委书记要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脱贫工作落地见效。
肇庆市新任纪委书记上任不久就到各县(市、区)调研,对各县(市、区)纪委书记进行谈话提醒,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督责任,为当地完成脱贫任务提供纪律保障。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为加强对全省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一级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协作机制,协作机制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牵头,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审计厅、省信访局、省扶贫办等单位参加。
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担任协作机制召集人,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
同时,建立问题线索定期汇集、及时移送、办案协作配合、成果报告和宣传、协调会商等工作机制,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作,做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发现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汇总和移送,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果。
在省纪委的示范带动下,各地纷纷参照省的做法,结合实际,相应建立了本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协作机制。
广州、深圳市针对自身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任务重、资金量大的特点,扩大协作机制成员单位范围,将财政局、农业局、协作办也纳入协作机制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作用。
加强线索摸排,建立全省台帐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将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纳入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的七大领域之一,进行全面摸排;同时,高度重视巡视、审计、专项检查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积极关注媒体反映曝光的问题,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等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广泛收集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以镇为单位建立线索台帐,由专人负责本级线索台帐的动态更新,每月初逐级报上级纪委比对汇总。
省纪委专门开通作风举报网、作风暗访网等公开监督举报平台,收集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单独登记、专项受理、集中处置。
各级纪委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拓展线索摸排的深度和广度。
广州市纪委会同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全市执行扶贫工作纪律,扶贫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管理和投资效益,扶贫生产资料、工具、物资采购使用,扶贫项目完成进度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一批“为官不为”及扶贫领域的违纪问题线索。
梅州市纪委主要领导带头带案下访,进村入户搜集线索,每位班子成员走访群众15户以上,全市共收集线索197条。
惠州市发挥基层纪检监察与审计合署办公优势,开展重点村集体经济专项审计,聘请第三方进行审计,建立区镇两级“审计报告线索筛查”制度,从审计报告中排查线索,发现涉嫌违规违纪线索91条。
汕尾市统筹整合纪检监察力量,成立若干联合工作组,对镇(街)纪检人员实行地域回避,开展分片联合、交叉摸排工作。
珠海、阳江、肇庆、潮州等市将线索摸排范围延伸至市直单位,均发现多条市直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涉嫌侵吞扶贫资金问题线索。
东莞、中山市重点调动审计、公安、农业等部门的工作力量,利用信访举报、年度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扩大线索来源。
汕头市潮阳区纪委会同区农业、财政、住建、审计等部门,以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扶贫资金等问题为重点,对20XX年以来各级下拨的扶贫资金进行专项排查,发现一批问题线索。
坚持“四管齐下”,精准执纪问责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加强对扶贫牵头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扶贫责任部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扶贫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执纪问责,围绕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突出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重大领域,扶贫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以及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克扣挪用、优亲厚友、挥霍浪费等重点问题,问题线索第一时间处置,案件安排最精干力量及时查处,每月初将上月办结案件纳入台帐,逐级上报至省纪委汇总形成全省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总台帐。
同时,坚持纸媒曝光与电视曝光相结合,省市县三级纪委有机联动,定期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发挥惩戒警示作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制作暗访片168期,查处曝光基层作风问题749个,其中,省纪委制作5期专题暗访片,曝光29个基层违纪违法问题,追究责任48人,在南粤清风网、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开辟曝光台,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25起。
在省纪委的示范带动下,广州、茂名等市纪委也纷纷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震动,“通报一起、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应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