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第二节
析
1.根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区域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 向斜。 2.看图可知,由C岩层至K岩层都有弯曲,K岩层以上部分没有弯曲,因此K岩 层为界线,在K岩层形成之后发生褶皱。
答
D
读图训练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现出的内力作用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 ②褶皱 ③沉积作用
C.为其他交通线预留空间 D.减少建设费用
解析 甲段铁路经过平原地区,采用高架形式会增加建设费用。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大, 人均耕地面积少,因此减少耕地占用是甲段铁路在建设时采用高架形式的主要目的。
4.图中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联系较多的居民点
√B.降低投资成本
C.避开河流 D.避开断层
12345
4.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①缩短里程 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
12345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
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
线网密度大
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跟踪训练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甲段铁路在建设时采用高架形式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行车安全
√B.减少耕地占用
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③是背斜构造。
探究导引
探究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被誉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空谷幽深的盘 山公路全长10.77 km,共计99个弯,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结合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的原因。
答案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因为山区地 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 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低、 难度相对小的公路。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 答案 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 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图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该交 通线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
答案 甲:向斜;乙:背斜;丙:断层。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答案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答案 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乙地为背斜,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积水,而且拱形构造相对来讲受 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比较安全, 便于施工。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自主学习 互动探究 专项提能6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
01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在 地壳运动 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 一系列的 波状 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
(3)地貌 褶皱类型 背斜 向斜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跟踪训练
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
质构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属于两条断层线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即图中 的①。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 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断层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 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质灾害,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压力和张力 ,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 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位移 形成断层。 (2)地貌 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 岩体相对下降:形成 谷地或低地 ,例如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岩体相对上升:成为 山岭或高地 ,例如 华山 、庐山、泰山
析题过程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 读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区域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找
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
4.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 答案 甲处易发生透水事故,乙处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5.丙处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丙处两侧的岩石一侧向上运动, 一侧向下运动。
6.如果丙处两侧岩石的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 形成什么地形?
答案 上升的部分形成山岭或高地,下降的部分形成谷地和低地。
3.火山 (1)岩浆活动地貌类型 ①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 线状 裂隙流出,如东非高原。 ②火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我国长白山主峰。 (2)火山构造:火山口、 火山锥 。
判断
PANDUAN
1 褶曲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向斜和背斜。 2 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3 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4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岩层变化 一般 向上 拱起 一般 向下 弯曲
最初形成的地貌 __山__岭___ _谷__地___
侵蚀后的地貌 A谷地 B山岭
(4)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 裂谷 或发育为_海__洋___ ②板块运动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_褶__皱__山__系___
解析 图中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施工难度,降低投资成本。
专项提能6——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ZHUAN XIANG TI NENG 6 DI ZHI GOU ZAO TU DE PAN DU
03
图表特征:地质构造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 读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区域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4.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与大陆
板块挤压碰撞形
成高峻的山脉和
巨大的高原
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
板块挤压碰撞,
常形成海沟、海
岸山脉、岛弧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 脉和亚洲东部 的岛弧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 成巨大的裂谷 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处往往 形成海岭或大洋中脊
一般按地势来确定线路的 走向。原因:节约建设成
线路 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断层和滑坡、泥石流
本;降低施工难度;保证
走向 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 工程施工安全;降低运营
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线网 密度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C.风沙侵蚀
B.岩层褶皱
√D.岩层断裂
解析 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 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岩层断裂所致。
12345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答案 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
核心归纳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
山区交通路线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①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成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 路的成本低、技术难度较
铁路小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
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小坡度
思考
SI KAO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知识归纳
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
02
探究导引
探究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017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背斜是褶 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乙、丙三地地质构造的名称。
④岩浆侵入 ⑤断层 ⑥侵蚀作用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形成背斜构造,所以有褶皱作用;众多岩 层发生断裂;有明显的花岗岩层,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选B。
(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的侵入 B.断层的发生 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