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北京市地铁规划与城区布局的“双向”问题——以西直门及其周边为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授课时间: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32课时)专业与班级: 金融1102班小组成员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张梅青提交日期: 2012年10月目录第1章前言 (2)1.1研究背景 (2)1.2研究目的 (3)1.3研究方法和思路 (3)第2章北京市城区布局和地铁站点的“双向”问题 (4)2.1由城市到地铁——影响地铁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 (4)2.2由地铁到城市——地铁的修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第3章西直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双向”问题 (7)3.1实地调研结果 (7)3.2由城市到地铁——影响西直门地铁站选址的区位因素 (8)3.2.1客流集散点的客流分布及强度 (8)3.2.2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便捷程度 (9)3.3 由地铁到城市——西直门地铁站对西直门及其周边的影响 (9)3.3.1对西直门交通的影响 (9)3.3.2对房地产及租金的影响 (9)3.3.3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10)3.3.4对集群效应的影响 (10)第4章结论 (10)参考文献1北京市地铁规划与城区布局的“双向”问题——以西直门及其周边为例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自1863年伦敦建设第一条地铁以来,目前全世界己经有80多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系统,运营里程达到8100公里。

我国也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一批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为地铁建设先驱,综合国内外地铁建设经验的轨道交通系统。

北京地铁的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地铁系统。

截至2014年1月,北京地铁共有17条运营线路。

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231座运营车站、总长465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如图1 所示。

北京地铁是中国大陆最繁忙、运营时间最久、乘客运载最多的地铁线路,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之一。

图1 北京地铁系统21.2研究目的随着国内城市地铁建设的升温,地铁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的要求也受到当地政府和研究设计人员的极大重视。

站点选址不仅影响地铁车站的设计和工程投资费用,同时还关系到车站周片区域以及线路沿线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效果。

然而,地铁车站建设成本高、风险大,是城市百年市政工程,规划建设的效果将长期影响地铁运营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减少投资浪费,规避建设风险,协调城市建设规划,有效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地铁车站的研究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将其称为“双向”问题,具体说来如下:首先,从城市到地铁,探索影响站点分布的区位因素,即“为什么将地铁站选在这里”的问题;然后,从地铁到城市,分析地铁站点对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就是“地铁站为这里带来了什么”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说明,本文选取了地铁线路交汇较多的西直门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的调研分析对象。

1.3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两种方法。

在文献查阅方面,本小组成员查找大量关于“地铁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文献,查找的方向主要为两个:一是影响地铁站点选址的因素,二是地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并以现有文献的观点为基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此外,成员还查阅了大量的地图及新闻资料,既包括北京地铁系统的整体布局,又包括西直门地铁站及其周边的规划。

在实地调研方面,本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前往西直门地铁站及其周边地区,对公交站数目、人流量、车流量等均进行了系统的统计。

具体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思路3第2章北京市城区布局和地铁站点的“双向”问题2.1由城市到地铁——影响地铁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地铁站点的选址依赖于诸多因素,小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观点,将影响因素分为如下几类:2.1.1城市的发展形态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布局形式,即发展形态。

城市的形态直接影响到城市出入口的规划设计,而城市出入口又是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的重要起点。

因此,城市的发展形态是影响城市客运枢纽规划的因素。

北京的发展形态呈现同心圆式的团状发展,以市中心为核心,有规则地或不均衡地向外逐步发展。

城市的客流量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城市各条道路上,路网多为方格式或环形反射式。

出入口道路多沿城市外围均匀向四面八方发展。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城市地铁线路也沿城市周边布置。

2.1.2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地铁站点一般都会聚集大量的人流、商流,使地铁沿线片区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促成城市空间新格局。

为了协调城市的远期发展规划,地铁站点的选址应与近远期的城市土地开发和道路网建设相结合,在满足现有条件的同时为后续城市发展留有余地,满足城市未来交通出行、环境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的长远发展要求。

2.1.3城市功能成熟总体规划规定了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向。

城市客运枢纽的布设,应以城市居民工作出行、经济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对外交通的需求为根据。

因此,城市的功能影响着枢纽的定位,因此城市功能区的定位影响了地铁站点的分布。

2.1.4客流集散点的客流分布及强度站点的选址上舒缓客流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本质是方便老百姓的出行方便快捷。

所以站点应布置在客流集散量大的地点,这些客流量大的地点又可以成为客流吸引点,可以分为以下4种。

1)交通枢纽点。

该点周边存在已建、在建和规划的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港口等,若地铁站点选择在交通枢纽附近,可以实现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由于该点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换乘,客流规模大,经济效益高,是地铁站点的首选位置。

2)主城中心区客流吸引点。

该点位于城市主城中心区繁华段,客流具有向“心”特征,主城中心区为客流密集区,因此地铁线路站点首选在主城中心区。

43)风景名胜景点。

为了更好开发旅游资源,改善风景名胜区交通环境,连通风景名胜景区与中心区,风景名胜景点作为地铁站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公交站场。

公交站场存在多条公交线,其客流规模也较大,若地铁起终点站选择在公交站场附近,可实现两者的衔接,增加地铁服务半径,提高地铁服务水平等。

2.1.5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便捷程度城市交通由多种类型交通系统协调组成。

地铁站点在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网和交通网结构以及对外交通枢纽和常规公交枢纽的规划布局,尽量将地铁站点布设在方便乘客换乘、发挥整个交通系统性能最大化的区域内,既要避免造成其他枢纽的客流拥堵,又要实现乘客在各交通系统间的便捷换乘,实现客流换乘的通畅,如图3所示。

图3 方便的换乘2.1.6道路状况道路网的方式,道路密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长度及比例,道路网的发展规划,直接涉及到客运枢纽的选址、规模和布局。

例如在北京西直门主干道众多,承载着巨大的交通流量,地体站点必须选在此以起到客运分流的作用。

2.1.7商业开发与站点投资回报在枢纽规划建设的同时,进行商业开发,加快回收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对商业开发的性质、规模应做具体分析,严格控制。

因为商业服务必然引起人流滞留,并可能吸引额外的客流,从而影响枢纽的功能发挥。

在合理控制开发的前提下,从资金回收的角度来看,建于密集商业地段这样的人口密集区地铁枢纽站在投资回报相比于其他地点是相当可观的。

52.2由地铁到城市——地铁的修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2.1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地铁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快速的交通服务,地铁交通具有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污染小、低能耗、乘坐方便舒适等优点,已被世界城市居民所认同,通常称之为绿色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正点率高,安全性好等等优势。

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交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2对城市现代化及城市形象的影响各大城市的地铁总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快捷实用型(伦敦、纽约),文化典雅型(巴黎、莫斯科),经济效用型(香港),赛会促进型(北上广)等等。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地铁,都会从不同角度极大地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2.2.3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地铁的发展往往可以为城市经济带来无限商机,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集群效应。

地铁所在地通常会衍生出多个庞大的产业群,即地铁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地表现在商业、房地产、服务等诸多方面,比如北京的西单、王府井等商业路段,中关村等电子科技路段,等等,从而引来很多大型商场、卖场,甚至娱乐健身机构等等,最终大大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相邻区域整体的产业经济发展。

2)对房地产及租金的影响。

地铁开通后,附近区域的交通和生活环境都会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这就使得其附近的房价明显高于同区域其他楼盘。

在北京,地铁所带来的房价差异在30%左右,它对于周边房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同理,地铁附近区域的商业区、住宅区、娱乐区域的租金也会受到影响而升高。

3)对商业的影响。

之前,北京的商业格局是趋于集中的,整个地铁的发展将有助于整个北京的商业的多中心发展。

商业集中会造成什么问题呢,就是城市中心的拥堵,所以说未来随着地铁的进一步延伸,整个城市分中心区域的商业中心会逐渐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现有中心商业区的租金下浮有好处。

所以地铁开通后,人们从商业中会得到两个实惠:第一可以便利化的实现自己在所生活圈里面的的消费,其次因地铁对北京整体租金有一个相对拉平的趋势,如现在王府井的商铺都是非常高的租金水平,未来租金有可能会因受外围牵制而下浮,这个大的方向是对物价的下降有利的2.2.4对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减少空气污染。

它使用电力作为动力系统,比起传统交通方式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情况来说,极大程度上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再配合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等形成公共交通体系,发展低碳交通,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大大减小了环境污染,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62)减少噪声污染。

地铁一般运行于地下,运行时噪音低,减少了噪声污染。

地铁运行相对于公交运行对居民造成的噪音污染相对较小。

2.2.5对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结构的影响地铁建设使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在地域上分开,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并以此规划城市布局。

住宅和商业等设施更容易向地铁沿线影响区域内高度聚集,影响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土地的适用类型也将按照市场规律发生改变,最终强化不同区域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等功能,最终节约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合理布局。

1)改变城市空间的布局模式。

我国城市空间的布局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多数是单中心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强度高,并因此带来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