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的文化

德国的文化

中德文化差异简介
一、中德文化的思想意识差异
《圣经》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让他的儿子去干活,大儿子说,我今天不想干活,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去了;小儿子说,好的,爸爸,我去,不过后来并没有去。

究竟是哪个儿子遵从了老人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答案是大儿子。

因为不论早晚,只要悔悟了就都是主的信徒。

这个故事在东方的阿拉伯被重新诠释:应该像小儿子那样,因为他没有破坏父子间的和谐气氛,究竟他之后有没有去工作,那已经是后话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东方社会注重集体。

在西方,孩子一出生,就接受独立的意识。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

小孩子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家长或者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会得到表扬。

你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家长很少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而有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已经老气横秋的了,乍听起来还真的有点好笑。

不过正因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西方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独立得也早,基本上超过18岁就纷纷搬出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了。

而东方人习惯于把自己归到不同的集体中去,家庭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体。

人一出生就属于这个集体,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相左的时候,要服从集体。

在东方社会里,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某些场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会破坏和谐的气氛而使事情变成僵局。

在这种时候,就要学小儿子那样,这叫缓兵之计。

这种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往往不易觉察,而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凸现了出来。

一个德国商人,一个月内往返中国三次,洽谈一门生意。

中方每次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生意却总落实不下来。

这个德国人按捺不住,最后大发脾气扬长而去,宁愿从头开始谈一门新的生意而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

很明显,其原因是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德国人生气的原因是中国这边迟迟不给答复,他觉得是对他的不重视,简直是戏弄他。

而中国人大概由于出于礼仪之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却不好意思一口回绝。

每次德国人来访的时候,都客气地接待,礼貌地表示有兴趣,显得十分热情……德国人的行为,反而显得急功近利,有失风度和礼貌了。

还有个例子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刚来到德国留学,很不习惯德国的大学制度。

因为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什么都要自己决定,连校园也是没有围墙、找不到界限的。

学生宿舍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课各从各的道来,下课各从各的道走,今天和这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明天又和那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找不到中国大学的那种归属感,连交个朋友都很费劲。

那是因为,我们自幼习惯了有人帮我们决定和安排生活,交朋友
也不用操心,反正大家都在同一个班级一呆呆几年,很快就混熟了。

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压力太大,不自由,到处有人管着。

到了国外,一下子没有了集体,也没有人来管你,反而空虚了起来,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开始怀念起国内的环境来了。

前一个例子讲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碰撞,后一个例子则是从一种文化背景到另一种文化背景所遇到的不适应。

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几乎所有初到西方国家的人都会有所感触。

所幸,文化是可以学习和接受的,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日渐国际化,在国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在中国,这样的意识还不是很普及,不少人认为,到国外去,或者在国内接触外国人,掌握好外语就能够解决问题。

其实,语言只占所有交流信息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

大部分的交流信息来源于非语言的交流,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在对方眼里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含义。

而要解读这些密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关键。

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二、中德饮食,工作等方面的比较
1.思维模式差异
德国讲话习惯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

他们认为中国人的客套都是废话,是兜圈子
2.企业做事风格
德国企业,员工和领导者都习惯按章办事,如果中间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除非情况严重到不可自行解决,否则领导和员工都不会对原有的计划作出改变。

3.工作态度
德国人行为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合乎规矩,遵循条理。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在工作中,德国人习惯做计划。

他们不喜欢开玩笑、闲聊,认为这是对工作的不认真,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

德国人会尽力的工作,但下班后就是自己的时间,希望能够独享自己的个人空间,家庭生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不希望有别人打扰,包括工作方面的内容也会尽量避免提及。

4.时间观念
与德国人打交道,守时绝对重要,迟到是无法让人接受的(除非真有特殊情况),但提前则被认为是侵犯了对方的时间。

德国的商业交易规范非常严谨。

商务人士的工作日程一般都安排较满,因此如果只提前很短时间约见对方,一般很难成功。

德国人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安排会见。

5.身份标志
德国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引以为豪,不以展示成功为耻。

最能表明身份的标志就是汽车,德国人也常用汽车来评判商业伙伴的成功程度。

奔驰、宝马、奥迪是大多数成功人士首
选的驾驶之车。

住房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也能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6.服饰礼仪
德国人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

在赴宴或到剧院看文艺演出时,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

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上金质戒指。

7.相见礼仪
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

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

与熟人朋友和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

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并不喜欢听恭维话。

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

8.主要禁忌
德国有50%的人信奉基督教,有45%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和犹太教,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

他们忌讳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不喜欢他人过问自已私事。

9.饮食文化
相比与中国,德国一日三餐冷食居多。

日常饮食颇为简单,但重大宴会时则非常注重礼仪。

德国人吃饭是讲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坐的时候身不靠椅背,不往前倾,胳膊不能放在桌子上撑的太开,以免碰到别人。

德国人尤其不喜欢劝别人吃或者夹菜给别人。

受宗教影响德国人不吃动物血液,不吃不洁之物,不吃无鳞的鱼类等。

10.餐饮礼仪
德国人在宴会上和用餐时,注重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的原则。

德国人举办大
型宴会时,一般是在两周前发出请帖,并注明宴会的目的,时间和地点。

一生宴会则是在八至十天前发出。

他们用餐讲究餐具的质量和齐备。

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

他们有个习俗,那就是吃鱼的刀叉不能用来吃别的。

Meine Familie
Meiner Familie wird das Chongqing Diejiang lokalisiert, Meine Familie ist eine warme Familie, in der Familie hat den Vati, Mutter, die jüngere Schwester und I. Der Vati zu mir und zur jüngeren Schwester ist zi emlich streng, gehofft wir, die alle reifen können, der Vati gibt unsere Liebevergleich Vernunft. Verglich den Vati, Mutter muß verzeihen sind gewesen viele, hauptsächlich unterrichtet uns, Mutter war sehr leicht, war sehr vorzüglich wärmen für unsere Lieb e. Meine jüngere Schwester, jetzt 10 Jahre alt, sehr gescheites gutes, unser jeder schätzt sie sehr viel. Dank hervorbringen und bemuttert extrem, läßt mich eine Vollständigkeit warme Familie haben.Keine Angelegenheit später, die Familie könnte für immer, wie ich erschöpfte Zeit konnte Hafen befestigen seien Si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