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中草药种植地区

广东中草药种植地区

深圳企业在潮州市饶平发展的100多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邓老凉茶的主要原料金银花采购自云贵川,今年以来旱区金银花采购价比年前涨了一倍。

为缓解原料升压力,该公司去年已尝试在广东梅州等地建设了几万亩的金银花、菊药、毛根基地,据清新济草堂药材种业有限公司胡康平总经理介绍,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种植亦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贫项目。

金银花具有广泛的中药配剂适用性,且栽培容易,生长快,同时,总体投资不大,经济收益高的特点。

该公司今年开发种植2000亩的“九丰一号”金银花,明年下半年即可产生初步收益,三年后将实现亩产干花150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250元计,亩产值达37500元。

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位于平远县,是一个种植、加工与销售仙草等药材的颇具实力的企业,公司从1999年10月起,利用山区良好生态环境开展中药材种植,通过数年努力,现达到拥有8个中药材种植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面积近万亩的规模。

公司基地种植品种有鸡血藤、岗梅、毛冬青、两面针、江南柏、广金钱草、溪黄草、仙草、南板蓝根、灵芝等20多个。

是一家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生产和中药研发等于一体的中药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是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医药信用等级AAA企业。

目前,该公司与多家大中型制药企业和凉茶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中药材GAP种植基地,构建产供销产业链,有力地带动一大批农户种药致富,平远产的仙草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

广州药业旗下的王老吉药业是一个具有175年历史的著名“中华老字号”品牌,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王老吉的主要原料为:岗梅、火炭母、金沙藤、广金钱草、金樱根等,金樱根为其中一味重要药材原料。

河源紫金2002年,他从南京学习回来后,除了进一步完善医院中医门诊部的业务外,开始筹建自己的中药种植基地。

他首先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物专家专程过来考察紫金县凤安镇东龙村的气候地理条件,看是否适合种植药材。

经过认真地考察,专家认为,凤安镇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21.5摄氏度,年降水量1800毫米,日照时数1810-2100小时,无霜期330天,十分适宜种植广东凉茶的原料以及肉桂、鸡骨草等药材。

2006年7年份,该公司与张惠强达成协议,联手在凤安镇东龙等村兴建一个1000亩的金樱根GAP种植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

现在双方已经开始动工建设无性繁殖培育基地。

王老吉公司还专门派工程师余鸿生为东龙南药种植场的常年技术指导。

据张惠强介绍,整个种植基地的建设将依据“325”模式:即2007年首先栽种300亩金樱根,2008年栽种200亩,2009年则栽种500亩。

基地建成后,每年为王老吉公司提供240吨金樱根作为该公司生产凉茶的原料。

刘睿说,事实上,中医药是一门非常开放的科学,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人心目中的“祖传秘方”,它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

为实现中草药种植基地向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韶关中草药种植整体规模和水平,2007年底他筹集资金100万元,在翁源县江尾镇仙北建立了相关品种的中草药种植实验基地50亩。

在创业的征途上,刘睿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帮助一大批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他及时向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及时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药材品种。

2008年,他成立了“翁源县信源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经营。

由合作社提供种苗、肥料、生产物资、技术指导等,农户只需提供土地及田间管理进行大量种植鸡骨草和凉粉草。

合作社以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及风险为主要目的,从而调动农户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

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乳源洛阳镇建设的九节茶种植基地、广东雷霆国药有限公司在乳源东坪镇建设的甘木通种植基地、翁源县青云山药业有限公司的溪黄草种植基地、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在山西和甘肃建立了黄芪和党参的药材GAP(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基地。

表2 部分中药材生产基地表3 西部著名道地药材2008-2-18 9:40:24肇庆加快建设特色南药主产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0万亩,品种130多个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我市加强政策扶持和科技引导,正加快建设特色南药主产区。

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万亩,品种达到130多个,其中肉桂种植面积达130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我市把加快建设特色南药主产区作为实施中医药振兴计划重要组成部分。

市委、市政府提出中药种植业的“十一五”目标是:到2010年,建设2个以上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5-6个地道特色中药品牌;中药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按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GAP),推进中药种植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我市的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高要、德庆、怀集、广宁等县(市),种植品种有西江肉桂、巴戟天、广佛手、何首乌、黄桅子等130多种。

近年来,市发改局等单位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同研究中药材产业化项目。

市科技局积极争取将怀集县黄桅子的种植和德庆巴戟的种植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

高要市肉桂、广佛手的种植已达35万亩,并建成了国内首个广佛手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德庆县四大南药(巴戟天、广佛手、西江肉桂、何首乌)种植面积达67万亩,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广东中药GAP 产业化基地。

(记者杜晓雄)清远市新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倡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中药饮片的原料生产方面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建立中草药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民致富。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公司已在清远市的连山、阳山、清新、英德等县(市)建立了紫苏、牛膝、佛手、白术、金钱草等十多个品种的中草药生产基地,中草药生产基地面积达一万二千多亩,带动农户总数达到五千多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中药材种植应先做好分析市场及品种选择分析市场,选择品种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作为特殊商品的中药材,显示出“多了是草,少了是宝”。

如白芷,从2006年的6元/kg逐步上升到2007年8月的15元/kg,有部分药农分析白芷产量高(500kg/亩)、周期短(8个月)、技术简单、种植区域广、当年种植面积大,货源多等因素,后市价格下滑可能性大,在2007年全国白芷大量产新前,提前几日收获出售,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再如白术,2006~2007年种植白术的药农,在一般管理的情况下,亩产300kg商品,市场价格稳定在40元/kg左右,年亩收益近万元。

在分析市场时,尽量避免“跟风种植”。

还要注意物价上涨的“价值观”。

如果某一品种货少时,即使生产成本再低,社会用量也是不能减少的,再加上人为的炒作和药商的囤积,价格上涨且上涨空间往往无法控制。

相反,如果那一品种货丰时,即使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社会用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制药企业和中药房,不会因为不该用的品种货多价低,来替代必须用的中药材品种。

因地制宜,道地为主在众多中药材种植品种中,各地有各地的道地品种,“一方水土产一方药”。

如吉林人参,辽宁细辛,内蒙古黄芪,甘肃、青海大黄,四川贝母、黄连,云南三七,福建泽泻,山东金银花,河南四大怀药,安徽四大皖药,浙江浙八味等等。

人工种植中药材,首先考虑质量,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大宗药材丹参,在中等肥力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根条直顺,主根粗大、充实,颜色鲜艳,有效成分含量高;白术种植在排水方便、有一定缓坡、砂质壤土的二荒地,就能够有效减少多种常见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根系分布浅且喜肥的半夏,种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砂质壤土上,就有可能获得优质高产;深根喜旱、畅销不衰的甘草,喜欢在较干旱、高操、含钙质、疏松、偏碱性的沙壤土中生长,根条匀、分杈少、根坚实、毛草少,条草多,高产并优质。

另一方面,重点还要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南方的品种在北方种植,越冬困难,无法完成生长周期;北方的药材引种到南方,营养和生殖生长失调,旺长不丰收;西北的长光照药材品种不可种植在我国高温多雨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生长后期需要温差刺激才能完成养分积累的药材品种,如种植在温差小的地区,就不可能优质高产。

选育种苗,奠定基础目前中药材种植所用的种苗培育和供应比较混乱,这是影响我国中药材规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同属异科、淘汰质劣、带病带菌、隔年陈种等,在种苗市场中常见。

笔者发现很多中药材种苗存在问题,如山西临汾的尧庙,一个药农种植十多亩“柴胡”,竟是非正品有毒的大叶柴胡;地黄的种苗必须在大田生长中,选育生长势强、无病虫害、健壮整齐的单株,通过夏季的倒栽,生长到秋季或越冬后的早春,刨出后作生产栽培用的种苗,不能直接用大田生产的商品小块茎做种;人工栽培的大宗常用中草药丹参,传统上用刨收的鲜根段直接作种根,其出苗时间差别大,病虫害发生严重,抗旱能力差,产量不稳。

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2003年用芦头做种苗,通过大面积栽培实验对比,用芦头做种苗栽培的丹参单株,发根早、发根多、原有根和新发根膨大时间早、根条粗、苗匀苗壮、根条直顺、病虫害少,平均亩产干品450kg,比用根段栽培增产61.5%。

现在生产上采取有性繁殖,培育大量丹参种苗,秋季或早春移栽时,刨出种苗,去除芦头以上的茎叶,再剪去下面的部分细根,可获得大量丹参优质芦头(种苗)。

所以,为了确保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建议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个体药农,一边搞药材的生产,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搞一定面积的良种选育,大面积种植基地可聘请有关技术人员专业培育良种,个体药农可通过咨询有关人员或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指导。

掌握技术,科学种植人工栽培中药材,各个品种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对土壤、温度、水分、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

只有在砂壤土中生长良好的中药材品种,不能种植在粘重或沙质的土壤中,如丹参、半夏、白术、白芷、地黄等品种。

在低温下完成生长周期的品种,遇高温会出现枯萎或倒苗,如红花、白芨、浙贝母等。

有的品种喜土壤干旱,如白芍、甘草等;有的品种喜土壤湿润,如薏苡、泽泻等;而有的品种既怕旱又怕涝,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才能正常生长,如白术、半夏等。

各品种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要求也不一样,如半夏生长前期要求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即可,土壤含水量10%~20%;生长中期土壤要见湿见干,含水量20%~30%,并且空气湿度要大;生长的中后期,也是块茎的膨大期,如土壤过湿,含水量超过30%,5天半夏块茎就会出现大量的腐烂,半个月会迅速蔓延整个田块,造成大块茎的全部腐烂,甚至颗粒无收。

要求长日照的红花等品种,如种植在短日照的地区,产量低,质量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