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谢辉、何艺郡目录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3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19 六、参考文献-------------------------------------------------20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一、前言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

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

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习目的与意义(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习内容与方法(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一、实验目的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谈起。

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

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二、实验步骤(一)标本采集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2、采集方式与标本采集要求(1)直接从病害植株以手、刀、剪刀提取病样。

(2)症状应具有典型性。

标本应有典型的病状和病症,最好有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症状。

这样才能使标本起到帮助人们正确识别病害的作用。

(3)真菌病害标本应采集有子实体的。

对于真菌病害来说,鉴定病原物是正确诊断病害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要求真菌病害标本必须有病菌的子实体。

(4)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

如果一份标本上同时有几种病害,就会混淆视线,影响鉴定,这样就没有适用价值。

(5)采集时应进行必要的记载,以辅助标本不足。

记载的内容应包括:寄主名称、发病情况、环境条件、以及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姓名等。

(6)寄主的鉴定也很重要,有些病害如锈病,不知道寄主是无法鉴定的。

对于不认识的寄主植物。

应将寄主鉴定所必需的部分,如枝、叶、花及果实等部分都采集齐全。

(7)适于干制的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尤其容易干燥卷缩的标本如水稻、小麦的叶片,最好立即夹在厚书本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后无法展平。

(8)柔软多汁或腐烂的标本,应用纸袋或标本纸包好,然后置于标本箱中,以免污染和挤坏标本,妨碍鉴定。

(10)黑白粉病、锈病、霜霉类标本等由于病菌孢子极易散落,所以采集时应用纸袋或标本纸包好后,再置于采集夹中或采集箱中,以免混杂妨碍鉴定。

(11)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宜过少,以便在制作和应用中留有余地。

(二)标本制作1本实验采取干制法制作腊叶标本。

2基本原理:利用标本纸快速把病样标本脱水,并加压把标本压成美观的平面标本。

干燥愈快愈能保持标本原有的色泽。

3操作:(1)把适于压制的病样如植物的茎、叶以及去掉果肉的果皮等,整形后分层压在标本夹中,放一层标本纸(每层3-4张)放一层标本,每个标本夹的总厚度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用绳子将标本夹压紧。

(2)每隔一至两天就打开标本夹检查标本纸的干湿程度,及时更换较湿的标本纸。

在第一次换纸时,同时将标本整形,使其达到既美观又便于观察的要求。

(3)将完全干燥的病样标本用透明胶、双面胶等固定在白纸上,纸张右下角写上标签(标签内容依次为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原物中文名及拉丁文学名、采集地点、采集人姓名、采集日期、)(三)实验结果1、制作了丝瓜霜霉病、玉米小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玉米黑粉病、茶轮斑病、竹黑痣病、玫瑰黑斑病、稻曲病的标本。

(见图1-1,1-2)图1-1篇二: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实习科目:植物病理学实习时间:指导老师:学院:班级:组员:目录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2法?????????????? 21.野外调查 (2)2.室内整理 (2)四、实习结果??????????????? 31.主要林木病害 (3)1)毛竹斑枯病 (3)2)竹竿基腐病 (3)3)灰霉病 (4)4)桂花叶枯病 (4)5)桂花叶斑病 (5)6)紫薇白粉病 (5)7)梨锈病 (5)8)桃树穿孔病 (6)9)月季灰霉病 (7)10)葡萄霜霉病 (7)11)葡萄叶斑病 (7)12)烟煤病 (8)2. 标准地调查结果…………………………………… 8 1)2)3)4)油茶软腐病............................................. 9 梨锈病................................................... 9 葡萄白腐病.............................................9 葡萄霜霉病 (10)五、主要病害图示????????????? 10得??????????????? 11一、实习目的为了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我们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次的教学实习,我们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得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并加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金钟桥村大围之珠实习时间:2012年7月三.内容及方法本次实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病害调查方法主要分为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

我们在此次实习中以标准地调查为主。

1. 野外调查(1)调查地点:金钟桥村大围之珠农庄前面的葡萄园还有附近不远的小山坡(2)调查方法:标准地调查,划定调查范围,再对这片地的植株生病情况作详细的记录,根据标准表格算出这片标准地的病情指数2. 室内整理室内整理包括标本的识别与制作,鉴定所采集的标本,对几中严重的病害进行描述,并制作常见的病害标本。

四、实习结果1.主要林木病害 1).毛竹斑枯病叶斑枯病是毛竹营林建设中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生病害,轻者竹叶局部失绿形成枯斑,重者竹叶卷曲、脱落,竹梢枯死,出笋量急剧减少。

2).竹竿基腐病病竹秆基部的第三到第五节的竹壁上首先出现,初为黄褐色到紫褐色的点状小斑,星状或条状分布。

这时因竹秆基部有笋箨包裹,不易被发觉。

这些小病斑迅速向上扩展,并相互联合成为条状或块状大斑。

受到侵染的竹肉组织变为浅褐色,向上扩展的速度远比外壁上的病斑为快。

当病斑一旦到达竹节处,则迅速横向发展,使竹节整圈或大部变为褐色,并以此竹节为基点,大幅度地沿着竹秆内的输导组织向上扩展,同时从竹秆内部逐渐向外壁蔓延。

在竹秆上可以看到从竹节上发展的块状或条状的云纹斑,颜色初为黑褐色,后转变为淡褐色。

病斑中部凹陷或有纵向皱纹,表面出现泪状液滴或白色粘液,干后留下白色粉状物,竹节处更为明显。

这些粉状物不易用手指揩掉。

3).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

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

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4).桂花叶枯病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

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

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篇三: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姓名:学号: 2011年级专业班级:11植物保护安检1班2013年10月目录一前言:目的与意义 (1)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1 实习地点概述 (1)2 农作物病害采集及鉴定统计 (2)豆科作物病害…………………………………………………………………2 水稻病害………………………………………………………………………4 旱粮作物病害………………………………………………………………4 香蕉病害………………………………………………………………………6 其他果树病害 (8)茄科和葫芦科病害 (9)油料作物病害........................................................................14 甘蔗病害.................................................................................14 花卉病害.................................................................................16 蔬菜病害.................................................................................20 其他病害.................................................................................25 发病症状 (26)3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37 四收获与体会....................................................................................................40 五问题与建议....................................................................................................41 六主要参考文献 (41)一、前言:目的与意义1、巩固《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进一步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特别是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3、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镜检等,学会诊断本地区主要植物病害,学会病害调查的基本方法;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