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大学中药学模拟题 (本科)三套精华

山东大学中药学模拟题 (本科)三套精华

中药学模拟题(A)
一、名词解释
1、道地药材: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后下: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

3、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气味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4、理气药: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5、收涩药: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哀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1、中药学: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先煎: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入其他药物,以使有效成分析出。

3、祛风湿药:以去除风寒湿邪,治疗风寒湿痹证为主的药物。

4、活血化瘀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

5、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

1、.中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3、清热药: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4、温里药: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

5、平肝熄风药: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治疗肝阳
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解表药: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的药物。

*消食药: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

*驱虫药: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

*止血药: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症为主的药物。

*活血化瘀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

*安神药: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

*收涩药: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

*涌吐药: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主的药物。

*攻毒杀虫止痒药: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拔毒化腐生肌药: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
二、填空题
1.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 )种,是一部不朽的科学巨著。

2.四川产道地药材有(黄连)、(川芎)、(川贝母)、(川乌)。

宁夏产道地药材有(枸杞子)。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中药的毒性按程度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

4. 配伍禁忌中,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

5.煎药时,阿胶需(烊化),番泻叶需(泡服),灶心土需(煎汤代水)。

6.葛根的功效是(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7.常用的清虚热药有(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8.巴豆的功效是(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9.常用的芳香化湿药有(藿香)、(佩兰)、(苍术)、(厚朴)。

10.茵陈的功效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11.常用的止血药有(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

12.收涩药按药性和功效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止咳药)、(固精缩尿止带药)。

13.莪术的功效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4.常用的养心安神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1.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是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2.河南产道地药材有(地黄)、(牛膝)、(山
药)、(菊花)。

3.中药对人体具有(升)、(降)、(浮)、
(沉)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4.配伍禁忌中,藜芦反(人参)、(丹参)、
(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5.煎药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需(先
煎),气味芳香的药物需(后下)。

6.菊花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
肝明目)、清热解毒。

7.常用的清热凉血药有(生地黄)、(玄参)、
(牡丹皮)、(赤芍)。

8.火麻仁的功效是(润肠通便)。

9.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药有(五加皮)、(桑
寄生)、(狗脊)、(千年健)。

10.木通的功效是(利尿通淋)、清心火、(通
经下乳)。

11.常用的消食药有(山楂)、(麦芽)、(神
曲)、(莱菔子)。

12.补虚药按药性和功效可分为(补气药)、
(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

13.桃仁的功效是(活血祛瘀)、(润肠通
便)、(止咳平喘)。

14.常用的重镇安神药有(朱砂)、(磁石)、
(龙骨)、(琥珀)。

1.唐代苏敬、李勣编著的(《新修本草》),
被认为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

2.云南产道地药材有(三七)、(茯苓)。


东产道地药材有(阿胶)。

3.中药的五味,是指(辛)、(甘)、(酸)、
(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2
4.配伍禁忌中,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5.解表药、清热药宜使用(武火)煎煮,时
间宜短。

补养药需用(文火)煎煮。

6.生姜的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7.常用的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苦参)。

8.芒硝的功效是(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9.常用的祛风湿热药有(秦艽)、(防己)、(豨签草)、(雷公藤)。

10.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11.常用的理气药有(陈皮)、(青皮)、(枳实)、(木香)。

12.活血化瘀药按药性和功效可分为(活血止
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
血消症药)。

13.丹参的功效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14.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白果)。

3
三、简答题
1.中药的“五味”具体指的是什么?
辛、甘、酸、苦、咸。

2.请列举五种常用的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巴豆等。

3.请简单列出五种常用的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等。

1.配伍禁忌“十八反”包括哪些内容?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请列举五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等。

3.请简单列出五种常用的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等。

1.请列举五种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特殊的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

2.请列举五种常用的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3.请简单列出五种常用的消食药。

山楂、麦芽、神曲、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四、问答题
中药的配伍应用,其相互之间可产生一定的作用。

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可归纳为“七情”,请具体解释配伍“七情”分别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五味理论,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
五种不同的味道。

在临床应用中,“五味”所分别代表的药物的作用是什么?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其目的有哪些?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