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公司员工关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某公司员工关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某公司员工关系问题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3日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一)选题意义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经营、发展的导向,更把组织内的“第一资源”——员工当作“客户”对待。

员工的参与和投入是企业制胜的保证,融洽、和谐的员工关系.将会在组织中形成互相帮助、协调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因而科学合理的员工管理不仅仅只是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员,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反之则会给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由于员工关系管理的特殊性,其管理更显重要性,本篇文献综述主要针对的就是企业的员工关系现象的研究,参考了大量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做出评论。

(二)文献综述1、相关理论研究⑴员工关系概念“员工关系”是指是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程延园,2004)员工关系管理也叫员工组织关系,是由企业管理方和员工间的利益引起的权利与义务、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合作、冲突、沟通、鼓励等权力与义务的总和。

(刘灵,2007)员工关系的基本含义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刘立祥,李挺,2009)⑵员工关系的特点员工关系的特点是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不平等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陈淑妮,2008)员工关系的特点:员工关系呈多变性;员工关系呈多样性;员工关系呈多元性;员工关系呈多层性。

(唐薇,2010)2现状研究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晰;(2)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冲突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3)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4)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5)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

(丁建泽,2008)企业与员工关系存在的问题:(1)管理过度,抑制了企业活力。

管理过度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在不具备与美国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时盲目引进其“契约式”管理模式。

(2)把管理等同于人治。

(3)过分强调“能人”作用。

(4)经营不足,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主要体现在缺少明确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及把人力仅作为一种资源,使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受到抑制这两方面。

(刘伟东,2003)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履行差;(2) 劳动报酬过低且工资拖欠严重;(3)劳动条件差且安全隐患大;(4)福利较低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鲁汉玲,2010)员工关系管理的四大危机:(1)企业文化, 缺乏全员基础;(2)员工关系管理主体不缺位;(3)沟通不畅引发员工不满;(4)无法满足员工需求, 心理契约总体失效。

(林涵武,蔡烨佩,2007)3、影响分析员工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的重中之重。

员工关系是企业具备竞争能力的起点;员工关系是塑造企业形象的起点;员工关系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起点;充分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

(白双明,2007)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建立积极正向的员工关系可以吸引且留住优良员工、提高员工生产力、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工作士气、提升公司绩效、降低旷工、缺席率。

员工缺勤率提高,增加了由于员工福利、补充员工、培训和绩效损失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

员工离职率提高,增加了由于招聘、培训和绩效损失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

(赵克诚,2003)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是要关注员工成长、提高员工满意度,建立和推进员工与公司、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问的和谐关系,为组织的健康成长以及绩效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是员工与主管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帮助企业留住优秀员工,而且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刘思宏,2010)4、原因分析员工关系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沟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者饿的动机与员工关系、冲突。

沟通是最重要的因素;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者饿的动机与员工关系;冲突时产生负向的员工关系的直接起因。

(蔡莉,2008)员工关系原因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工作设计、人力资源流动、员工激励等方面的不合理,没办法明确员工关系管理的方式以及实现组织内部公平。

(2)企业文化影响培训出什么样的员工,同时也是维护良好员工关系最稳定和持久的纽带。

(3)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员工关系。

(4)企业的沟通渠道不通畅,成为员工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5)企业的员工参与管理程度不高,使员工关系不持久。

(6)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关系的核心因素。

(张靖琳,2010)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形成原因:(1)没有成形的企业文化;(2)不重视员工关系管理;(3)沟通意识不强;(4)缺乏激励机制。

(安世民,张灵霞,2009)5、对策分析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打造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对员工关系进行管理: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导;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员工的需求进行激励;保持薪酬和晋升决策的公平。

(吴思嫣,2007)做好员工关系管理的对策有以下五方面内容:(1)从源头入手,注重招聘环节。

(2)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

(3)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其中包含提供知识型员工公平的薪资福利、工作内容丰富化、建立通畅的沟通机制和关心员工健康,营造家庭氛围等四方面。

(4)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第五,做好离职员工的管理。

(李慧,2006)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员工关系管理的体系的建议:(1) 加强企业与员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2) 正确处理企业离职员工关系管理;(3)员工参与管理(王惠玲,2010)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困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协调员工关系,才能保证命硬企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1),树立“员工第一”的思想;(2),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3),弱化家族关系;(4),将员工利益融入到企业政策中;(5),大力发挥工会或职代会的作用。

(邓健,李玉梅,2007)从短期看企业应该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维持良好员工关系的手段, 表现在: (1) 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2)员工参与管理;(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4) 慎重处理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5) 建立员工援助计划;从长期看.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共同的愿景和梦想。

为此要做到: (1) 加强企业家自身的修炼;(2) 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丁华,丁建泽,2009)6、述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要处于优势地位便要在产品和服务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创造一个建设性的、和谐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

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水平便成了现阶段众多企业的主要问题。

企业想要挖掘人才,保留优秀人才,必须从日常的员工关系管理出发。

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员工关系管理,就需要分析影响员工关系的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员工关系的因素的有以下几方面:1沟通是影响员工关系最重要的因素;2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念和管理者的动机进而影响员工关系;3冲突是产生负向的员工关系的直接起因;4管理者对员工的期望不明确将增加员工的压力,进而影响员工关系;5企业是否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是影响员工关系的关键因素。

归根到底,是企业无法让员工达到满意,员工的满意度不高才会引起员工关系的不稳定。

在明确了影响员工关系的因素后,建立积极正向的员工关系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通过制定相关规则和工作程序,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人才的招聘工作上要谨慎,确保有效的沟通,公平对待和尊重员工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才有可能在面对内部的员工满意不足和外部竞争压力之下,尽可能的挽留人才和保持优秀人才,维护员工关系的相对稳定。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基本内容①员工关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③员工关系处理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影响)。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因素。

2、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来分析实习公司员工关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通过文献阅读,初步了解各学者专家对员工关系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方法。

3、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业监管者和从业者,进行面对面地真诚地交流,听取并记录他们地看法和建议,结合实际接触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技术路线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01—2010.11.21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010.11.22—2011.01.09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1.02.2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结合实习修改毕业论文2011.05.04—2011.05.18 毕业论文定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 程延园.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内涵[J].中国劳动,2004(4) :P31.[2] 刘灵.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7(33):P126.[3] 刘立祥,李廷.员工关系管理的社会学理论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P50.[4] 陈淑妮.和谐管理中的员工关系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P97-98.[5] 唐薇.新法下,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经济与法,2010(6):P116.[6] 丁建泽.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和谐的唯一出路[J].人力资源管理,2008(2):P48-49.[7] 刘伟东. 企业与员工关系探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3(7) :P87.[8] 鲁汉玲.中小企业业主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7):P36.[9] 林涵武,蔡烨佩.化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四大危机[J] .人力资源,2007(24):P38-39.[10] 白双明.企业成功与员工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P170.[11] 赵克诚.员工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企业经济,2003(8):P115.[12] 刘思宏.员工关系管理不是做表面功夫[J]. 人力资源,2010(3):P68-69.[13] 蔡莉.有效管理企业员工关系[J].现代商业,2008(35) :P64.[14] 张靖琳.浅谈如何进行企业员工关系管理[J].魅力中国,2010(20):P53.[15] 安世民,张灵霞.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J]. 商场现代化,2009(23):P21-22.[16] 吴思嫣.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关系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9) :P54.[17] 李慧.浅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3) :P81-82.[18] 王惠玲.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J]. 长三角,2010(3):P68-70.[19] 邓健,李玉梅.我国民营企业的员工关系协调策略探讨[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3):P82-83.[20] 丁华,丁建泽.员工关系管理的最佳境界[J].资本市场,2009(11):P114.[21] Thieblot, A. J. Technology and Labor Rel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Industry [J].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2002(23):P559-573. [22] Mary E. Gallagher. “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 TheTransform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J]. Studies in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CID),2004(39):P11-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