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程教案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简介: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目前,流行病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害等各种与健康有关的状态及卫生事件的研究。
考虑到世纪对医生的要求,服务的对象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服务对象是健康人。
新世纪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将有很大比例走上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为了使医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具有疾病人群背景知识。
本教案大纲以国家级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版为蓝本,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流行病学教案使用。
通过教案,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熟悉并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以适应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重点与难点: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流行病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课程,如何将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应用于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和伤害防制上,如何分析研究这些疾病的流行规律,如何制定针对这些疾病的有效防治对策,也就是说如何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字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学分 / 理论实践 /
周学时数 先修课程 医学统计学等 相关医学课程 开课院系 医学系 适用专业 全科医学专业本科 (五年制)
编写人 游浩
审批人
陈静
将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思维方法、群体预防的观点真正地应用于社会实际是本课程的难点。
三、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 教材:《流行病学》第版詹思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参考书目:
().《预防医学》第四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卫生学》第五版仲来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流行病学》第六版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四、教案内容(含目的与要求):
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四章队列研究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习)
第七章筛检
第八章偏倚及其控制
第九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研习)
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研习)
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第二十章恶性肿瘤
第二十一章心血管疾病
辅导答疑
总学时讲授学时、研习学时共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第一节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了解:
1.学科形成前期。
2.学科形成期。
3.学科发展期。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任务
(一)理解: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特征
(一)掌握:
1.观察法。
2.实验法。
3.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研究方法的发展。
5.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
(一)理解:
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2.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
3.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
4.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
第五节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掌握:
.研究人群健,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疾病预防。
.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六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理解:
1.群体观点。
2.比较的观点。
3.概率论的观点。
学时分配:学时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目的要求:
第一节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
(一)掌握:
1.率和比的概念。
2.发病指标。
3.死亡指标。
第二节疾病的流行强度
(一)理解:
1.散发。
2.流行。
3.暴发。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
(一)理解:
1.疾病的地区分布。
2.疾病的时间分布。
3.疾病的人群分布。
4.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学时分配:学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目的要求:
第一节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一)了解:
1.个例调查。
2.病例报告。
3.病例分析。
第二节现况调查
(一)掌握:
第一节现况研究的概念。
第二节现况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第三节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第四节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二)了解
1.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2.实施步骤
3.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