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国际社会与我国外交政策
01.2011年2月10日,日本海上保安厅提出向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的中国船长詹其雄索赔1 430万日元的要求。
我国外交部对此回应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下列对该事件中双方的做法作出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扣押中国渔船的做法侵犯了我国的管辖权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
③中日两国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④中日两国在当代国际政治事务中形成了利益完全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02.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它是很多高精尖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
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0%,贸易量占90%。
出于对环境和成本的考虑,我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管理。
对稀土出口加强管制,这是基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①独立权②自卫权③管辖权④平等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03.中欧建交以来,从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迅速。
2011年1月,李克强副总理欧洲三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之行推动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欧双方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A.互利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B.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04.2011年1月19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强调,两国领导人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二十一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
这表明
①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②中美奉行一致的对外关系基本准则
③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④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05.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撤离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3月5日我国圆满地完成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中国公民的任务。
中国在这次撤离行动中,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了12个国家多达2100
人撤出利比亚。
这表明
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②中国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了人权
③中国尊重并维护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④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6.动用了“超过一个国家的战力”的美韩黄海联合军演于2010年12月1日结束,紧接着“规模超过美韩演习6倍”的美日联合军演又开始登场。
但这不过是拉开了美、日、韩三国岁末一系列军事演习的大幕而已。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东亚局势仍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当中。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②三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共同利益是三国合作的基础④和平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07.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协和万邦,成为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我国
①既维护自身利益,又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
②把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④以合作全面取代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8.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第三次正式会晤在三亚举行。
“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提升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这有利于
A.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B.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接受联合国管理
C.国际秩序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
D.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起积极作用
09.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来,巴西和中国以及俄罗斯和印度被认为是四个新崛起的金砖国家,进一步要求改革现有世界经济金融秩序。
下列做法与我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一致的是
A.各国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B.各国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
C.各国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D.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10.2011年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加强、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不断充实、中美关系取得新进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取得这样的外交成就,说明我国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坚持多边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工作④重视巩固大国间的合作联盟关系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日本“3·11”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以及核泄漏问题备受关注。
据此回答11~12题。
11.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不仅积极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还派遣了救援队赴日开展抢险救援。
这说明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合作
B.我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C.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D.与邻为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2.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具有诸多优点为世界所公认,然而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出现核泄漏,出现核辐射扩散,危及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生命健康,由此引起世界对核能和核电站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3.2011年4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自4月19日起对我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这是美对我发起的第27起双反调查,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
我国外交部指出,美方对中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是错误做法,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
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结合材料,分析“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生活依据。
14.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资料: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世界各国、联合国、中国是怎样对待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3)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和目标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矛盾。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限时规范训练(八)参考答案
13.(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是维护各国共同利益的需要。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要求。
14.(1)①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各国高度重视,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和目标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矛盾。
②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③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决定的,这既是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是在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我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
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3)①各主权国家要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接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约束,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②各主权国家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各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