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人民求民主的潮流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09·广东单科·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4.(2009·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1.(2008·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2008·广东历史·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4.(2008·广东历史·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5.(2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6.(2008·全国文综Ⅱ·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2007·广东单科·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2.(2007·海南单科·15)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3.(2007·上海历史A组·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4.(2007·上海历史A组12)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5.(2007·四川文综·16)在近代中国,系统的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5.(2008·广东理基,6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5.(南平模拟)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回顾党的历程,五四运动成为一个绕不开的时代节点,中国知识精英正是在这个节点开始重新寻找新的方向。
这里的“新方向”可能指的是( )。
A.无政府主义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D.十月革命道路5.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5.(2009天津)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6.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5.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5.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9.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2.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旧的君主专制制度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答案 B2.(05春季文综)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与,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3.(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6.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7.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A.宣传西学 B.维新变法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8.(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2009·广东单科·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2.(2009·浙江文综·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3.(2009·辽宁、宁夏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4.(2009·天津文综·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5.(2009·北京文综)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6.(2009·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1.(2008·上海单科·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2.(2008·广东历史·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1.(2007·广东理基·6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