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
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引入
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篇二: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算理做
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行关于小数乘
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2、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2.5元=()角 3.75元=( )元( )角()分
0.72元=( )元( )角355角=( )元
103角=( )元5.5米=()米()分米
9.38米=()米()分米()厘米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节假日时,有不少的小朋友们结伴到珍珠湾去放风筝,
2、出示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方法一:3.5+3.5+3.5=10.5元
师:说得不错,能把竖式列出吗?( 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
(2)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师:买9个鱼形风筝要多少钱?
学生讨论完成.学会使用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本第7页第2题。
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
确运用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类推能力,掌握利用旧知识推导新知识的学习学习。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后,各扩大了多少倍?
0.9 0.009 31.4 2.567 0.42 0.203
2、复习回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二、学习新知识:
讨论: 把0.72的小数点去掉了,这个小数起了什么变化?猜一猜它
们的积又要起什么变化?根据什么?
师:“要把360缩小它的1/100,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
向左移动两位)
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72
3.60 缩小到它的1/100倍 360
2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能把这个计算方法
归纳一下。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一般来说也应
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的小
数末尾的“0”可去掉。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直接运用这个法则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应有几位小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用结果和刚才的答案对比一下,看是否正确
4、完成第3页中“做一做”第1、2题.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点:
①小数乘整数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积要根据因数的变化作相
应的调整。
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5、学生出题考学生的活动,由一个学生出3道小数乘整数的乘法题,另一个学生说出这些乘法算式的积有几位小数后,再把它算出来.然后两个学生交换出题、答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课本第7页中第1、3、4、5题。
【篇三:2014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
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
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材分析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
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
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重点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整数数乘法,再教学小数乘法。
把重点放在计算的
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
②用
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
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
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乘小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小数乘小数:3课时。
3.积的近似数:2课时。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2课时。
5. 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课时。
6.复习: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