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繁体字的使用地区及人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
发展过程繁体字重回大陆目前,在经济上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及很多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洋时髦的东西涌入中国,以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某些国家为背景的繁体字也重新进入到大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雄厚经济实力等因素的促成下,繁体字取得了心理上的优势,以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她已不再是大陆土生土长的,而是通体散发着洋味的舶来品,就像汉语拼音在某些人心目中已变成了洋文一样,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爱戴若斯,加上其他种种原因,致使简化字腹背受敌,在内外夹击下,简化字也就不得不放弃部分阵地了。
在导致当前社会用字繁体化的诸多因素中,这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个。
另一重要原因是,有些字的简化过了度。
如“于”一字,繁体也不复杂。
而头发与发生中的两个发字的合并也有失道理(两个意思原来是两个字)。
诚然,过去,在我们充分考虑到在汉字尚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输入的字盘、无法使其与西文竞争进入技术时代这个弊病时,使用简化字的确使得初学者节约了书写的时间,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裏起到了一定的扫盲的作用。
不过时代在变化,近年来,在我们的文字学家与电脑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汉字已经克服了重重难关,达到了可以“信息化”、“电脑化”的水平。
所以简化字“好写”、“ 能节约时间” 的长处已经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现在的学生,尤其在大城市中,用电脑进行中文打字已经成为无可逆转的趋势,而中国的农村也将步入这个现代化的进程。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繁体与简化的汉字在速度方面实在无从比较优劣了,因此。
反使简化字的缺欠突兀了出来。
再者,申请繁体字为世遗的根本原因是:繁体汉字是我们和所有汉字社会共同的文明遗产,而简化字只是近百年的“时尚”的结果。
不过除了申遗的事是当务之急以外,必须承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繁简并行,不要强制一方,双轨最后的结果是恢复传统的中国汉字。
繁简体中文词汇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本身(如繁体字和简化字间,以及各地汉字写法规范)的差异外,通常认为还存在词汇的差异。
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多用“原子笔”,简体中文里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史达林”,简体中文里的“朝鲜〔此处特指共产主义朝鲜〕”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北韩”,简体中文里的“悉尼”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雪梨〔澳大利亚城市〕”等。
由于有这种差异,“繁体用语”这种说法随之产生。
不过其实这并非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使用两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由于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原因分隔后交流较少,造成了用词习惯的差异。
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术语的不同而更加明显。
而且,在同样使用繁体中文的台湾、香港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词习惯的不同。
因此,有人指出正确的提法应为“台湾用语”、“香港用语”等,而非“繁体用语”。
繁体发展趋势中国一九七一年进入联合国后,全面推动中文简体字,排除繁体字。
联合国有关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文字相关条例也规定,所有社区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来源国所使用的现代语言,应保持一致。
台湾未退出联合国前,联合国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是使用繁体字。
由于中国当年推动简体字有许多阻力和障碍,长久以来,联合国一直是繁、简字并行。
但近年因中国政经实力大增,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有关中文版几乎都朝简体字的趋势走。
繁体字的影响力由于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繁体字仍旧具有非常的影响力。
2008年联合国中止讨论撤销繁体字,并将繁体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目前繁体字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使用人数约为三千多万。
简体字用于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使用人数超过十三亿。
另外,像日本、南朝鲜原也使用相当多的汉字。
在日本,由于在历史上长期落后于中华,所以对汉字非常崇拜,能够正确书写汉字的,均为上流社会士族。
这些士族也因为学问而被中下层百姓所尊敬。
然而由于其远离中华文明,所以日语中有许多相对于繁体字的错误写法。
这些白字被日本学者认为是一种耻辱,并将日本文化称为一种劣化的中华。
甲午以后,日本由于第一次战胜了文明中心的中国,自此开始放弃对中华的敬畏,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大量修改汉字。
虽然这样,日本的汉字还是比简化后的汉字更加接近传统的繁体字。
简化原则汉字简化(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三千多年来,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使用的都是繁体字。
繁体字曾在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方面功绩卓著。
但是,繁体字有三个缺点:一是难读。
表意字“轰、丰、鸟”等不直接表示读音;形声字的声旁大多也不能准确表示读音,如以“韦”作声旁的字“违、伟、韩”,后面一个都不念作“韦”。
“秀才识字读半边”,往往会念成白字。
二是难写。
繁体字笔画多,如“礼”(礼)、“节”(节)、“写”(写)、“郁”(郁)、“吁”(吁),少则12画,多则32画,书写费时又费力。
还有不少形近的繁体字,稍不留意就会写错。
三是难记。
汉字一共有近6万个,常用字也有4500多个,要一个个都记住当然很困难,而繁体字笔画繁多,要记住就更加困难。
简化方法所以,为了便利书写和认记,汉字必须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
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如确定“烟”为规范字,而“烟、淤”为异体字。
废除不用。
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二是减少笔画。
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
一是更换偏旁。
二是删除局部。
三是同音替代。
四是全部改造。
五是简化类推。
六是草书楷化。
但是,汉字简化工作并未结束,如“藏、曦、嘴、餐、罐”,“镶、骥、馕、顴”等字,笔画较多,有待于简化或进一步简化。
而另一方面,为了印刷某些特殊的书刊,仍然要用繁体字。
通常使用的编码繁体中文自1980年代以来通常使用Big5中文编码。
而中国大陆使用GB2312的国标简体中文编码。
中华民国中央标准局曾公布一套名为CNS 11643官方编码,但并未被广泛采用。
近年来随着Unicode跨语言编码集的出现,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香港政府所使用的即为采用Unicode的UTF-8编码,同时因香港本身存在的一些口语词,政府也用UTF-8发行香港增补字符集。
而现在,中国大陆又推行了一套GBK国标编码,这套编码在以前的GB2312国标简体中文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繁体中文、日文和韩文的编码,目前已在台湾等部分地区推行使用。
我们现在计算机上用的就是GBK国标编码,之所以有很多人能在简体中文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写出繁体字,甚至是日文等,正是因为GBK国标编码兼容繁体中文和日文的原因。
学习使用《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并没有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也没有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不准使用繁体字,只是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50多年来,简化字已在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和其他公共交际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但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还有学习使用需求,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书法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在港澳台地区和部分海外华人社区也仍为主体用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在一定范围内被保留或使用。
在坚持简化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繁体字的学习使用,关系语文生活的和谐,影响到教育、文化、经济、对外交流等事业,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政策和策略问题,备受海内外关注。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在京召开关于汉字应用有关问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文化、教育、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及教育部直属机构的有关人员结合各自的工作和研究情况,就如何正确认识繁体字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否提倡“用简去繁”、应如何妥善处理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不当等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中国教育报特将有关内容摘要刊发。
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一)文物古迹;(二) 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这一法律确定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律地位,为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间,适合我国国情、基本能够满足各方面语文生活的需求,应遵照执行。
讨论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要有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各行其是。
同时,要妥善解决繁体字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限度地使用繁体字。
简化原因主要就是繁体字笔画多,为了便利书写和认记。
社会的进步让我们逐渐的减少了书写的时间,网络的出现让“无纸化生活”并不遥远。
电脑也让现在输入繁体字要比过去简单得多了。
主要输入繁体的方式有2种。
一种就是直接把现有的简体内容转换成繁体内容。
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已经有了简体的内容,转换的方法可以用常用的办公软件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 Word 。
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是用在线的工具转换,在线简繁体互相转换。
二种方式就是直接输入。
一般这种时候比较少,但还是有部分人有这样的需求。
如果你是使用拼音输入法,你可以下载搜狗拼音输入法,要输入繁体文字的时候只要在输入界面单击右键,选择快速切换到繁体即可。
如果你是使用五笔输入法,也可以选择繁体五笔输入,都比较容易掌握。
Microsoft Word、Excel中的简繁转换功能和Google翻译中以简体中文和简繁中文为目标语的翻译。
其中Microsoft Word的转换品质相对较好,作了很多修订,不过转换结果中仍可以找到大量未修订,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地方,而Google翻译中的修订仅限于字级别上的修订,如简体中文中“头发”和“发现”是一个字,但在繁体中这两个发不一样,Google对大多数这类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订,但Google并未进行词级上的修订,如从简体中文的软件、服务器译入繁体中文时,并未根据繁体表达习惯,译为“软体”、“伺服器”。
区域差别国内使用繁体字的地区都有相应的区别,如下∶ 中国台湾地区∶标准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
标准写法和中国大陆的繁体写法有些地方不同,「黄(田字出头)」,中国台湾地区为「黄(田不出头)」;中国香港地区为「骨,下为两横」,中国台湾地区为「骨,下为“点提”」,中国大陆为「骨」;香港为「卫」,台湾为「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