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
及解决对策
灵台二中杜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
9月1日—9月25日,我们一行五人赴陇东学院,参加了农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主要以三种形式展开,通式理论培训,上机实践,观摩学习。
通过培训,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于这个主题,兰州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戈文武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甘肃省政法学院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范刚,做了《从犯罪心理研究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的讲座,并参观了庆阳五中的心语室。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范刚教授短短3个小时的讲座,罗列了近20个血淋淋的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鲜活案例。
2009年12月13日晚,陕西省镇安县云盖寺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文文(化名)在晚自习后回家的路上,伙同同学用菜刀杀害来校接自己回家的母亲汪某,将尸体埋在农田里,三个月后才被发现。
2013年教师节刚过,江西抚州临川某中学就发生一起不幸的弑师惨剧。
事件的直接起因,是班主任没收雷某手机并通知其家人,却没想到,雷某随后手持水果刀闯入办公室,割破班主任颈动脉,造成孙老师当场死亡。
每次悲剧发生后,人们都惊讶:文弱的少年,怎么会对自己的母亲,老师举起榔头、尖刀?人们没有看到的是,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度过了很多次无效的挣扎,须经过精神的死灭,才能蜕变成一个凶徒。
可是,社会、家长向学生索取的是分数、成绩;母亲,老师和孩子就这样被逼成了敌人。
家长的急切心情和单纯的想法,使得家长,老师最顺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骂,或者用别的孩子的优秀刺激自己的孩子,这将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十年间,类似的悲剧又何止这两起……
看到相关报道,我觉得社会和父母、老师,所亏欠这些少年的起码就有三条:
一、教育;二、了解和沟通;三、尊重、信任、重视、关怀和爱。
屡屡发生“恶性事件”警示我们:为学生“减负”,刻不容缓!学生的成长远比分数重要。
因此,学校、教师、家长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多对学生进行“做人”等方面的教育,多对他们进行法纪、生命、感恩等教育。
通过类似的教育,使学生心存敬畏、懂得感恩、学会做人。
以上真实的案例警示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绝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应试教育是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如行为不端的家长对子女的不良示范作用;婚变和离异家庭的不良影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交给亲人监管;放任、娇纵或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加上祖辈的溺爱,使这些孩子自幼养成自私、任性、蛮横、逞强、孤僻、自卑、唯我至上、冷漠等性格弱点,与群体格格不入。
我们自己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给能他们的就是功能越来越多的玩具,面值不同的钞票,还有一台具有洪荒之力的手机。
(三)校园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些网吧、电游室不顾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变着法子吸引青少年学生上网、玩游戏,并有不少网吧常常向青少年介绍一些低级趣味,甚至涉及暴力、色情、赌博的网站和网络游戏,诱使他们长时间泡在网吧消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社会导向和舆论宣传上的某些偏差导致学生缺乏辨别能力
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尤其是社会腐败现象的存在,给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影响甚大。
他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条件,崇拜金钱,崇拜歌星、明星,欣赏网络游戏中的反恐精英。
却不知人生的价值,不懂得创业的艰难;指望索取,
却不愿奉献,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现象中真善美的辨别力。
(五)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胸无大志等现象
(六)青春期心理问题困扰中学生
青春期孩子一方面自我意识迅猛增强,另一方面,性心理逐渐觉醒和发展。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言行非常敏感,加上社会及家庭缺少了对这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以保护自己自尊心为核心的安全需求与周边环境的矛盾。
这种矛盾一旦得不到解决,就会转化为忧郁、厌学、早恋、人际关系紧张等行为。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凸显出的种种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身的素养
学习并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大量了解心理健康相关资料,特别是注意案例,摸清所任教的学生年龄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课堂和日常管理中,正确帮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中始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有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坚定的信念、良好的涵养、清醒的理智、对学生充满爱心、信心,促使学生奋发向上。
当学生犯错时,要防戒辱骂,充分考虑学生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保护孩子隐私,尊重,爱和理解孩子。
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以高昂的激情感染和带动孩子,让学生勇敢的参与进来,寻找自我实现。
一旦发现自己情绪难于控制时,要及时的进行自我调适,打一场球赛,跳一曲舞。
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改善自身心理环境,提高心理承受力,改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的一面镜子。
(二)加强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
庆阳五中是庆阳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初级中学,始建于1999年,2011年整体搬迁至庆阳一中原址办学。
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266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520人,教职工187人。
早上7点到校,下午5:30放学,作为一所城区的学校,家长还是很重视学生的学习的。
李建军校长说,5.30之后
的这个时间,大部分家长就能主动的承担起辅导,教育孩子的责任。
今后,我会争取多联系家长,特别对一些性格内向,家庭存在缺陷,成绩后进的孩子,争取约谈家长,共同分析,及时找出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家长普及一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共同带孩子走出心理误区。
每逢校,内外活动的时候,尽可能的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一来加强孩子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二来,家长在活动中充当组织,后勤服务者,孩子们的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三)、正确的疏导,培养情感,促进学生和谐交往
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
不吝啬表扬,培养孩子自信心。
其次,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引导他们掌握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例如大哭一场,听听音乐等,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
教学的同时,时刻将德育抓在手里,鼓励孩子们勇敢的与他人交往,提示他们与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注意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
对于性格孤僻,抑郁内向的学生,我会主动寻找话题,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靡,愿意与人交谈。
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四)、组织多种活动,创造健康氛围
庆阳五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有舞蹈班,二胡班,跆拳道班,陶艺班。
甚至他们还设了一片实验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种一棵西红柿,黄瓜,亲自照料,直至开花结果,收获。
学生从中感受其不易与成就。
自觉形成节约粮食,真爱生命的意识。
我的课堂,发现学生瞌睡,我会停下来,让学生站起来,集体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小故事,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精神头也上来了。
当孩子犯错是,将体罚换成了,为大家显歌一首,画一幅画,10个蛙跳,5个俯卧撑等等,你慢慢发现孩子们不仅欣然的接受了,眼神里慢慢开始有了色彩,下一轮问
题出现时,他们也尝试着举起了手。
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特长,重视和发掘人才的多样性,俗话说,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任何学生身上总是有闪光的东西存在着。
(五)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时刻不忘提醒学生思考“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往哪里?”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发孩子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