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二、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 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生卒年大致定在1315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生卒年大致定在 1385年之间 年之间 近年有人根据《四明丛书》 赵宝峰先生文集》所附《 近年有人根据《四明丛书》本《赵宝峰先生文集》所附《门人祭赵宝 峰先生文》中罗本(即罗贯中 在赵宝峰门人名单中的排列位置, 即罗贯中)在赵宝峰门人名单中的排列位置 峰先生文》中罗本 即罗贯中 在赵宝峰门人名单中的排列位置,推测 罗本的生年大约在1315-1318年之间 罗本的生年大约在 年之间 近年还有人根据民间的许多传说和罗贯中后代的生活地点, 近年还有人根据民间的许多传说和罗贯中后代的生活地点,将罗贯中 的籍贯确定为山西太原附近的清徐县。明代郎瑛《七修类稿》 的籍贯确定为山西太原附近的清徐县。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和田汝 西湖游览志馀》说他是钱塘人,是指他后来主要活动在杭州一带。 成《西湖游览志馀》说他是钱塘人,是指他后来主要活动在杭州一带。 明王圻《稗史汇编》 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 明王圻《稗史汇编》:“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 乃遇其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 乃遇其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 罗贯中的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戏曲。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的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要是小说和戏曲。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现存 水浒传》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平妖传》 《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 小秦王词话》等有其署名。戏曲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小秦王词话》等有其署名。戏曲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忠正孝子连环谏》 其中只有《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等,其中只有《宋太祖 龙虎风云会》传世。 龙虎风云会》传世。
(三)叙事特征 三 叙事特征 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部有一个入话,或叫做“ 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部有一个入话,或叫做“楔 或称“笑耍头回” 得胜头回” 子”,或称“笑耍头回”、“得胜头回”,即正式故事前 的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类。 的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或小插曲之类。它有的是 诗词,有的是历史掌故,其作用有如正文的导论。 诗词,有的是历史掌故,其作用有如正文的导论。起初纯 粹是说话人为“营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但一经行之有效、 粹是说话人为“营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但一经行之有效、 就不但为当时的艺人,而且也为后来的小说作家所承袭。 就不但为当时的艺人,而且也为后来的小说作家所承袭。 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 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很多章回体小说正文中留有说 话艺术中“ 的痕迹,如自称“ 话艺术中“说”和“听”的痕迹,如自称“说”,对方称 每回开头必定有“却说” 话说” 且说” “听”。每回开头必定有“却说”、“话说”、“且说”、 话表” 末尾也必定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 “话表”等,末尾也必定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 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 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 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 子”、吊胃口的手法,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 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票房价值” 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票房价值”。
二、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艺术特征 一 艺术特征 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繁, 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繁,尽量不使 用倒叙手法, 用倒叙手法,叙述角度上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等 (二)形式特征 二 形式特征 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 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 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首词作起或作结。 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首词作起或作结。 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 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有几回是由 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通常是两句七言 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 但在《水浒传》中很多在诗句前加二句或四句骈俪文, 诗。但在《水浒传》中很多在诗句前加二句或四句骈俪文,或直接以 骈俪语代替诗句。 骈俪语代替诗句。 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 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插入或多或少的 诗词。其中有的为作者自作,有的为采用古人的诗词。 诗词。其中有的为作者自作,有的为采用古人的诗词。
(二)魏晋以来的民间传说及说唱文学普及了三国故事,丰 魏晋以来的民间传说及说唱文学普及了三国故事, 富了故事情节,体现出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富了故事情节,体现出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从隋代开始,三国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各种民 间文艺的表现题材,宋代说话有“说三分”家数,金元时 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 (三)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的发挥创造 高儒《百川书志》:“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 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罗贯中根据以上众多素材,剔除了荒诞不经及部分距史实 较远的情节,增添了不少正史材料和诗词书表,并在艺术 上进行了大量的加工。除此之外,在书中灌注以强烈的时 代精神,从中提炼出小说的主旨和自己的兴亡感慨,即以 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了我 国第一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成书过程 二、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 三国演义》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一、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的成书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 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和小说, 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和小说,二是魏晋以 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 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 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六朝以来的史传文学和小说为《三国演义》 (一)六朝以来的史传文学和小说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 供了基本素材和基本框架。 供了基本素材和基本框架。 《三国演义》的早期版本部署名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从全书的整体框架来看,许多《三国演义》的版本均以 “按鉴”相标榜,指的是朱熹的《通鉴纲目》是小说按时 间顺序排列框架的参照物 。 此外,汉末以来的各种野史杂书如《汉末英雄传》、《曹 瞒传》,还有六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如《魏晋世语》、 《语林》、《世说新语》、《搜神记》等,都为《三国演 义》的成书提供了内容素材。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文体特征
一、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阶段 二、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阶段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它是 由说话艺术的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说话艺术的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于所讲史事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 由于所讲史事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 能一次讲完,需要分成若干次才能讲完, 能一次讲完,需要分成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每 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 于后来的一回。 于后来的一回。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 这就是回目的来源。 这就是回目的来源。
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三国演义》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P13-29)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文体特征 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和悲剧精神 三国演义》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明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繁荣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P112-114)
形式特征:以《水浒传》为例 形式特征: 水浒传》
开始: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 开始: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 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 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 花无限日高眠。 花无限日高眠。 收尾是两首律诗: 收尾是两首律诗: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但见肥羊宁父老,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但见肥羊宁父老,不闻嘶马动将 叨承礼乐为家世,欲以讴歌寄快文。不学东南无讳日, 军。叨承礼乐为家世,欲以讴歌寄快文。不学东南无讳日,欲吟西北 有浮云。 有浮云。 大抵为人土一丘,百年若个得齐头。完祖安隐尊于帝, 大抵为人土一丘,百年若个得齐头。完祖安隐尊于帝,贫曝奇温胜若 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夜寒薄醉摇柔翰, 裘。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 也便休。 也便休。 水浒传》第六回末:只教智深“脚尖起处,山前猛虎心惊; 《水浒传》第六回末:只教智深“脚尖起处,山前猛虎心惊;拳头落 海内蚊龙丧胆” 正是: 方圆一片闲园圃,目下排成小战场。 时,海内蚊龙丧胆”。正是:“方圆一片闲园圃,目下排成小战场。” 那伙泼皮怎的作弄智深,且听下回分解。 那伙泼皮怎的作弄智深,且听下回分解。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末:不因此有分教: 大江岸上,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末:不因此有分教:“大江岸上,聚集好汉英 闹市丛中,来显忠肝义胆。 毕竟宋公明在庄上怎地脱身, 雄;闹市丛中,来显忠肝义胆。”毕竟宋公明在庄上怎地脱身,且听 下回分解。 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