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二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4)准确性和计价 指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例】某公司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存货资料如下:
存货余额
3,450,000
减:存货跌价准备 90,000
存货账面价值
3,360,000
管理当局对存货首先作了4项明确的认定:
①存货是存在的(存在);
②存货跌价准备正确估价为90000元(计价和分摊); ③存货的账面价值是3360000元,且计算是精确的(计 价和分摊) ④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报的存货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 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分类和可理解性)
2、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
(1)存在
指财务报表中列入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 否确实存在,没有高估(或虚增)的情况。
➢ 例如:管理层认定资产负债表中所列商品存货在资产负债 表日确实存在并可供销售。
(2)完整性 指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没
有低估(或漏记)的情况。
(2)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 审计目标;
(3)注册会计师通过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结合具体认定设计审计程序 予以应对
1、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
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 关。
强调没有高估(或虚增)交易和事项的情况
账户余额交 易
判断认定 审计具体目标
2、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即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民间审计发展为例,它从形成到发展经历 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财务报 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也相应的经历了这三个发 展阶段。
• 查错防弊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 审计
同时也作了3项隐含的认定:
①所有应报告的存货均已包括在内(完整性);
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数额是恰当的,没有高估(准确性 和计价);
③所有被报告的存货都归公司且不受限制(权利和义 务)。
(二)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主要分为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列 报的具体审计目标三个方面。
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名称 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发 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 生 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 所有的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 性 项均已记录 准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 确 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性
截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 止 会计期间
分 交易和事项已记入恰当的账 类户
对应的审计目标 针对具体问题
录。
➢ 用错误的价格记录销售交易以及单价与数量的升级计算错 误就是违反准确性认定的典型。
(4)分类
是指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与恰当的账户。
➢ 例如,将行政人员的工资计入销售成本是典型的违反了分 类认定的例子。
(5)截止
指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 例如:将1月份发出的货物记录在12月的销售中就是违反 了截止认定。
(4)权利和义务
指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 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偿还义务的债务。
3、关于列报运用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指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属于被审计 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 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披露该公司已经收购了另一家公司, 则该收购行为已经全部完成。
(2)完整性
指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 例如:应收票据的贴现、为其他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所有重 大的关联方交易等均已披露在财务报表中。
(3)分类和可理解性
是指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 表述清楚。
➢ 例如:管理层认定存货分为完工产品、在产品和原材料 是恰当的,与存货计价方法有关的披露是可理解的。
• 发生 • 完整性 • 准确性 • 截止 • 分类
2、关于期末账户 余额运用的认定
• 存在 • 权利和义务 • 完整性 • 计价与分摊
3、关于列报运用 的认定
• 发生及权利和义 务
• 完整性 • 分类和可理解性 • 准确性和计价
(二)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1)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 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第二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一节 审计目标
一、财务审计的总目标 1、理解审计目标的层次性: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
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包括两个层次: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具体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
会计报表体
发表意见 审 计 总 目 标
➢ 例:管理层认定已记录的销售交易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商品 或服务交易。
(2)完整性 指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强调的是没有低估(或漏记)交易和事项的情况。
➢ 例:若被审单位有虚增利润的动机,就可能少计有关负债 和费用增加的交易和事项,导致报表数据不完整,违反了 完整性认定。
(3)准确性 指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 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验成果和现金流量。(公 允性)
二、具体审计目标
(一)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认定
管理层认定——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 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暗含的表达。 (其中绝大部分认定都是暗含的)
• 管理层认定分三种类型:
1、关于各类交易 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 判断企业 信用状况
• 鉴证财务 报表的可 信财性务报表审

现代审计
• 鉴证财务报 表的可信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 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 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 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 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合法性)
完整性认定所涉及的事项与存在认定所涉及的事项恰好相 反。违反存在认定与账户高估有关,违反完整性认定与账 户低估有关。
(3)计价与分摊
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 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 例如:管理层认定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记录,同时通过这 就将这些成本系统的分摊到恰当会计期间。类似的,应收 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是以可实现净值表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