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有创动脉血压(IBP)监测及护理
有创动脉血压(IBP)监测及护理
5、其他少见恶性并发症: 远端肢体缺血
• 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其他如血管痉挛及局部 长时间包扎过紧等也可引起。
预防措施:
① 桡动脉置管前行ALLEN试验 ② 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 ③ 选择适当的穿刺针 ④ 观察远端手指的颜色及温度 ⑤ 切勿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循环功能稳定后,及早拔出。
2、栓塞
• 栓子来源于导管尖端的血块、误入气泡或颗粒
• 栓塞可出现动脉供血远端坏死,故应引起重视
防治措施:
① 输液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保证生理盐水 持续2ml/h冲洗。
② 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立即用盐水 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
③ 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 将血块推入,以防发生动脉栓塞。
有创动脉血压 (IBP)
义 •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 三、优点 • 四、所需设备及测量方法 • 五、置入部位 • 六、波形分析 • 七、临床护理 • 八、并发症监护
学习目标
了解IBP的相关知识 熟悉IBP置管的物品准备与配合 掌握置管后护理要点
一、定义
• 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 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正 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 血压高2-8mmHg,危重病人可 高10-30mmHg.)
6
六、动脉内压力图形的识 别与分析
• 正常动脉压力波形:正常动脉压力波 分为升支、降支和重搏波。升支表示 心室快速射血进入主动脉,至顶峰为 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40mmHg;降 支表示血液经大动脉流向外周,当心 室内压力低于主动脉时,主动脉瓣关 闭与大动脉弹性回缩同时形成重搏波。 之后动脉内压力继续下降至最低点, 为舒张压,正常达60-90mmHg. 。
预防措施:
① 所需用物必须经灭菌处理,置管操作应在严格 的无菌技术下进行。
② 置管过程应加强无菌技术管理。
③ 加强临床监测,每日监测体温4次,查血象1次。 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应及时寻找感染源。必 要时,取创面物培养或做血培养以协助诊断, 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④ 置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d,一旦发现感染迹象 应立即拔除导管。
3、出血
• 穿刺、监护、拔管后均可发生 • 大动脉出血机率明显高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
• 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硬化增加出血机率,严重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止穿刺
防治措施:
① 提高穿刺技巧、固定妥善、拔管后压迫并举高 上肢10分钟。
② 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至20分钟,然后加压包扎 30分钟。
4、感染
• 与留管时间、无菌操作、护理、穿刺部位等密 切相关;严重者也可引起血液感染
测量方法
• 动脉导管插入后, 将其尾部通过压 力延长管与换能 器相连,通过特 定的导线连到具 有压力测定功能 的电子监护仪上。 换能器应放在腋 中线第四肋间水 平,测压前先与 大气相通,调定 零点。
五、置入的部位
经皮桡动脉穿刺术:
ALLEN试验:检查桡动脉与尺动脉完整性
操作 过程
将患者受测 的前臂抬高,术者
七、临床护理要点
八、并发症监护
1、血栓形成
• 取决于置管时间、导管粗细、材料、是否反复 穿刺、是否固定通畅有关
防治措施:
① 行ALLEN试验、熟练穿刺、排尽空气、固定 良好、持续冲洗良好、发现缺血尽早拔出导管
② 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 血块推入,以防发生动脉栓塞。
③ 动脉置管时间长短与血栓形成呈正相关,患者
三、优点
1. 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 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 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 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 缩能力。
3. 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 脉压的突然变化。
4. 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四、所需设备及测量方法
• 包括:合适的动脉穿刺管、加压袋、压力换能 器、电子监护仪及导线、冲洗系统(NS500ml)、
二、适应症
➢ 各类危重患者和复杂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 手术
➢ 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 低温治疗或需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 严重低血压、休克 ➢ 需要反复采集动脉血标本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 心肺复苏术后
禁忌症
➢ 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 ➢ 血管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 ➢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 ★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双手拇指分别触摸桡、尺动脉搏 动 后,嘱患者做 3 次握拳和放 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 尺
动脉血流至手部发白,松开尺动 脉压迫,观察手部转 红时间
结果
正常 5 ~ 7 s。0 ~ 7 s 表示血液循环良好, 8 ~ 15 s 为可疑,> 15 s 系供血不足,若 > 7 s 判断为阳性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