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复习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来源:刘凡铭的日志中国美术史新石器时代(雕塑)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圆雕石刻,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兴隆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
河南濮阳溪水坡仰韶文化45号墓,用蚌壳摆塑龙、虎形象, 这是中国墓室壁画开端,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造型最大的龙图形,被誉为“中华第一龙〃o商(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建筑)商代重要建筑物外形由夯土台、墙体和屋顶三部分构成;建筑布局以大型宗庙或宫殿为中心,主要用纵向轴线构成整体性的建筑群落。
奠定中国建筑基本特征。
陕西岐山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体。
(雕塑)玉石雕刻(青铜器)西周毛公鼎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秦(雕塑)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汉(雕塑)踱坐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刻,堪称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的第…座丰碑。
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是主体性与完美性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划时■代成就的典范。
画像石是雕塑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根据现有资料,画像石萌发于西汉试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
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一、山东、苏北、皖北区;二、豫南、鄂北区;三、陕北、晋西北区;四、四川地区。
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
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大型图案用儿个印模多次压印,部分图像用利器刻画而成。
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
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产品数量、制作水平都特别突出。
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三国(青铜器)春秋莲鹤方壶(自由舒展、活泼灵动)魏晋南北朝(壁画)在甘肃嘉峪关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地主庄园图》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
(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转塔。
(绘画)曹不兴,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亦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
顾恺之(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尤其是眼神的描绘。
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悟对通神”。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论画》、《画云台山记》(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对绘画对象的要求;强调临摹中的准确再现;将画论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开创绘画理论研究领域。
陆探微创造“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高玄学, 重清淡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
谢赫《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六法“是:一、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二、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六、传移模写(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孙畅之《述画》(第一部纪传体画史著作)宗炳《画山水序》思想受玄、释、道、儒思想的影响;“卧而游之”,提出“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创作构思方法;把山水创作归结为“神田"/心O王微《叙画》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得意”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的“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具有绘画百科全书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其书法论著《法书要录》。
(书法)王羲之“书圣"被称作"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千变万化” O创作出韵媚婉转的书法新风。
行草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O代表作品:《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王珂《伯远帖》隋唐(壁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建筑)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是唐代现存的最高转塔。
(绘画)“金碧山水”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黄帝蜀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王维“破墨”王洽“泼墨”张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薛稷(画鹤)、边鸾(画雀)、韩斡(画马)《牧马图》、韩滉《五牛图》。
(书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我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笔画瘦硬、结体严谨,体现“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意味。
行书《梦奠帖》)颜真卿,代表作《中兴颂》。
(称其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
"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
(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乂遒媚得体。
时•有“颜筋柳骨〃之誉。
行书《蒙诏帖》)赵孟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行草《洛神赋》、《千字文》等)张旭《古诗四帖》怀素《食鱼帖》五代(绘画)周文矩《重屏会棋图》顾阂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北画派(北荆浩、关仝;南董源、巨然)荆浩《笔法记》,提出“图真”、“搜妙创真”,“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
山水形象要“气质聚盛",达到神形兼备。
代表作品:《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创造披麻皴、点子皴)巨然《万壑松林图》黄荃擅花竹翎毛,亦能画佛道、人物、山水。
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
继承唐代花鸟画传流,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情态生动逼真。
作品《写生珍禽图》。
徐熙善画花竹、禽如蔬果、草虫。
画注重“落墨”,用笔信笔抒写,略加色彩。
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 O用“水墨淡彩”予人以超逸清雅的感觉。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但其也画过赋色浓丽并带有装饰趣味的“装堂花”、“铺殿花"O徐熙和黄荃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落笔技巧,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即一派为工笔写生,重于色彩,有勾勒填彩、重彩没骨渍染等技法,多属于院画体系。
另一派则注重水墨,多为粗笔写意,计有大、小写意、兼工带写的技法。
宋人谓“黄泉富贵,徐熙野逸” O(壁画)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辽庆陵,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壁画墓。
(建筑)北宋都城最重大的改变是里坊制的彻底废除。
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最早最大的木结构塔。
妙应寺白塔,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
独乐寺观音阁,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高层木结构楼阁。
《营造法式》李诫南宋安平桥,是20世纪前中国仅存的最长桥梁。
(绘画)李公麟《五马图》(局部)梁楷(开启元明清写意人物、减笔人物画先河)《泼墨仙人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郭熙《林泉高致集》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满足士大夫“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
强调对真山水的观察体验,要“自即山川取之''“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饮看''主张山水画家应有全面的休养。
应“所养扩充”,“所经众多” “所览淳熟”,“所取精粹。
"代表作品:《早春图》王孟希《千里江山图》南宋四家李唐(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采薇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马远《踏歌图》夏圭《遥天书雁》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闰中秋月》(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代表作品: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蜀素帖》;蔡襄《万安桥记》金(建筑)卢沟桥,是中国北方目前最古老的大型联拱桥。
(绘画)张璃《文姬归汉图》赵霖《昭陵六骏图》、(局部)元(壁画)何澄《归庄图》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王绎(著有《写像秘诀》,主张肖像画应在对方“叫嚣谈话之间”发现其“真性情”,反对对方“正襟危坐泥塑像”的方法。
)《杨竹西像》(建筑)《元代画塑记》记录元代宫廷艺术家从事雕塑、画像所需工料准则的书。
(绘画)赵孟^ (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艺术主张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O弓【晋唐为法鉴,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
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与纤巧,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代表作品:《鹊华秋色图》、《千字文》。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
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 形成不同风貌。
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代表作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著有《写山水诀》);吴镇《渔乐图》;倪瓒《渔庄秋霁图》;王蒙《青卞隐居图》。
明(版画)徽派版画风格精细秀美,多线纹柔细,人物修长,表情似笑非笑,布景兼及室内外,细节刻画繁密精丽。
代表人物:丁云鹏《程氏墨苑》。
《顾氏画谱》和《集雅斋画谱》堪称明代画谱之双绝。
叶子版画代表人物:陈洪绶《水浒叶子》(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由擅“易圆以方, 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想象力和超乎时辈装饰意匠。
开辟“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 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与崔子忠《云中玉女图》并称南陈北崔。
(建筑)明清建筑佛塔三种形式:①楼阁式砖塔②元式喇叭塔③金刚宝座式塔(绘画)浙派(吴伟、戴进)宫廷花鸟画家(院体):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代表作品:沈周《庐山高图》;文徵明《古木寒泉图》;唐寅《江南农事图》;仇英《桃源仙境图》白阳青藤陈淳,号白阳山水造型精当,严于剪裁,题材花木,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被誉为“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
” 代表作品《秋葵图》徐渭,号天池青藤以狂划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间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发抒“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
所画虽为花草瓜果,却具有磅礴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调,由此徐渭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代表作品:《墨葡萄图》波臣派——曾鲸(创墨骨画法即以淡墨钩定轮廓五官,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王时敏像》华亭山水派——董其昌号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