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活动记录表
时间:XXXX年3月14日地点:教师办公室主持人:应参加学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内容: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教研过程记录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是减少疾病发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染的有效措施。
清洁就是清洗保洁各种物体,而消毒则是除去或消灭机体以外的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细菌、病毒)。
一、托幼机构清洁卫生消毒的目的
为保证入园儿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可以有效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情况下保证该场所的卫生质量,卫生消毒以及规章制度落实,适时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
二、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内容
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洁卫生工作,消毒工作包括预防性消毒工作和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生时的疫源地消毒工作。
三、清洁卫生消毒的方法
1.机械消毒法:其特点是幼儿园中操作简便,每天必用的方法,它能清洁除尘,排除或减少病原体,但不能杀灭病原体。
如刷洗或利用水的机械作用清洗抹擦、肥皂洗手等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适用于集体机构。
2.物理消毒法:利用空气和日光,开窗使空气流通,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使一些不宜清洗消毒的玩具、图书、被褥等,可放在日光中曝晒,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3.热力消毒法:适合于集体机构,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消毒方法。
大多数病原体可在60℃-70℃温度内死亡。
常用的热力消毒法有消毒柜、流通蒸汽、煮沸消毒等,尤其适合于餐具、茶具、毛巾等物品的消毒。
4.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制品的消毒药,配制后使用,是杀死病原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托幼机构常用的含氯消毒液、如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漂白粉溶液等。
适合于消毒物体表面如门窗、地面、厕所、家具、教玩具等擦洗。
5.消毒灯消毒法:常见的为紫外线灯和臭氧消毒灯。
但要注意照射面,避免产生死角,适用于房屋和物体表面。
四、常用消毒种类
1、煮沸消毒适用范围:适用于餐饮具、毛巾、餐巾、服装、床单等耐湿物品。
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
水沸后开始计时,持续煮沸15-20分钟。
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2、流通蒸汽消毒适用范围:适用餐饮具及餐桶、菜盆等。
流通蒸汽法是利用100℃水蒸气进行消毒。
最简单的方法是蒸饭箱,常用流通蒸汽消毒设备有蒸汽消毒柜,蒸汽消毒车,可以按其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消毒时
间应在水沸腾并冒出蒸汽后开始计算;餐具应垂直放置,并有空隙,防止空气留存在死腔内;大量物品勿用铁盆盛装,最好使用漏孔金属筐;包装不易过紧;能吸收大量水的衣物不要浸湿放入,否则妨碍空气的置换;在消毒时注意排除消毒柜内的冷空气。
3、消毒柜消毒: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但消毒柜分为高温型和紫外腺臭氧型、消毒餐具必须为高温型。
易烤焦物品不易放入高温型消毒柜。
4、消毒剂消毒适用范围:用于织物、耐湿物品、玩教具等的消毒。
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对腔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也充满消毒剂溶液。
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物品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常用于消毒便具、玩具、家具等。
5、消毒剂溶液擦拭、喷洒消毒适用范围:用于家具、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墙面等的消毒。
擦拭消毒时,用布浸以消毒剂使用浓度的溶液,依次往返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
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洗干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喷洒消毒时,用消毒剂使用浓度的溶液直接喷洒被消毒物品表面。
6、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人体呼吸道、居室表面和家具表面的消毒.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作用至规定时间。
喷雾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喷雾改善呼吸道干燥时,需使用超声雾化器。
但要注意易引起室内物品潮湿、腐蚀。
7、紫外线消毒法适用范围及条件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照射消毒。
紫外线辐射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表面粗糙的物体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受到照射。
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空气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1)注意事项: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射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紫外线强度及消毒浓度检测: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在开灯后5分钟,将化学卡放于灯下1米处,照射1分钟后,按照说明色卡对比,一般新灯管不低于90μW/cm2为合格,旧灯管不低于70μW/cm2为合格。
测试卡要注意避光保存。
(2)使用方法:①物体表面消毒照射方式: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
一般每60-80平方米房屋空间,安装30瓦紫外腺灯管两支。
照射时间根据灯管强度及所杀灭病原微生物而定,一般来说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有效距离内照射30-60分钟,对物品表面消毒效果可靠。
②室内空气消毒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的方式。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不少于30分钟)。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活动记录表
记录(二)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对年幼儿童,所采取培养方法应形象具体,反复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
1、示范法: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
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凳的摆放等都是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暗示。
2、结合法: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
比如有一部分幼儿吃饭不好,老是将饭裹在嘴里,老师可在教学时画一张“猪宝宝”的画像,问孩子小猪的嘴巴丑不丑,孩子当然说:“丑!”这是你可以说:“这是小猪不好好吃饭,老是把饭包在嘴里,事件一长啊,嘴巴就长长了。
”以后在吃饭时,孩子一看到小猪画像,就会很快咽嚼饭菜了。
又比如还有一部分幼儿不爱走路,老是要大人抱,你可以说:“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跑,小鱼自己游,他们都没有叫妈妈抱啊!”一是给孩子形象教育,二是无形之中还教会了孩子“飞、跑、游”等单词,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3、反复练习法: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是如此。
为提高幼儿反复练习的兴趣,可采取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
如问小朋友在吃饭前应该先做什么,让孩子抢答,有的孩子会说洗手,有的会完整地说:“应该用肥皂洗手。
”当然是完整说的孩子应该奖励。
或者让孩子比赛穿衣、铺被等来达到练习目的。
4、定位法:将幼儿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其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
如每天中午午睡前,外衣裤、鞋袜让中、大班幼儿自己脱,自己叠放整齐,摆放在老师指定的固定位置上;还有每天吃完饭后,碗筷应该放在哪里,餐巾用后放在哪里等等。
定位法是指导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坐标,使幼儿在完成这些习惯时不会手忙脚乱、没有头绪。
5、督促检查法:幼儿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对幼的思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的幼儿,应不断地督促,但不宜包办代替。
如孩子在某个环节上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你可以说:“刚才你还差一样事没有完成,想想看,是什么事?”当他想起来后,你可以说:“很好,现在请你去完成它。
”这样的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太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