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教学目标新课标从五个维度对当前外语教学提出了基本目标,即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结合有效教学的涵义,认为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实施“任务型整体阅读模式”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关键,课后同步写作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有效教学阅读课引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笔者根据自己的从教经历,结合有效教学的涵义,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作了一些探索。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鲁子问等,2006)。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前提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预读可以帮助学生推断一篇文章可能涉及的范围,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
因此,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学生就学得被动,课堂效率就低。
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课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预习指导方法。
1、朗读识记将要学习的单词,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法。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通过所学的音标知识自己拼读和记住新的单词。
2、播放课文录音,增强语感。
学生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自觉做到。
有早读课的时候,利用早读课统一播放课文录音,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
3、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以后,自己试着朗读课文直至能流畅为止,一般要求朗读课文3遍,达到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的要求。
4、给出课文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在前一课结束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作者简介、经历、写作手法、文化意识等,以激起学生对预习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5、练习辅助、排除障碍教师可以把课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句型、语法,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以预习题的形式呈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排除障碍,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题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课堂教学实施“任务型整体阅读模式”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关键Willis(1996)认为:任务通常指一些活动,活动中学习者为某个交际目的而使用目标语并努力取得一定结果。
Willis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点(language focus)。
新课程标准提倡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活动途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教材前后内容的有机整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基于以上两种理念,提出“任务型整体阅读”模式,它的主要环节为:任务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任务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任务三(细读课文,突破难点)————任务四(精读课文,综合运用)————任务五(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1、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再次学习新词组、新句式,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活动。
学生感兴趣的具体导入活动有:相关图片影像导入、讲故事、谚语导入、人物介绍、背景知识介绍、时事活动介绍、歌曲、猜词法、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甚至课文标题导入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整体理解所读语篇的主要大意和篇章结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并能找出文章主题、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的能力。
教师要先给出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迅速找到要捕捉的信息,并能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
在此环节,可设计这样一些任务: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主题句,给出段落大意、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等。
3、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及重要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中细节的理解。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和结构,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提取、筛选文章中的信息,并进一步归纳、概括等已达到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
可选用的具体做法有:查找记叙文的六大因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说明文的事实、原因、问题、解决方案等;具体呈献给学生的任务有:Wh问题,True or false问题,完成信息表,重新排序等形式。
也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系统归纳相关知识,如让学生全体或分组归纳动词的搭配、近义词组的区别、句型的不同表达法及一些语法项目的用法等等。
4、精读课文,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输出和综合运用,在学生快速阅读、细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一些练习进行训练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此环节的训练项目有:(1)给出一篇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的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意思进行填空(填进去的词或短语最好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词汇和新词汇)。
(2)给出关键词或短语,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口头复述,此步骤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让他们在组内先进行复述,然后选出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3)归纳本课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难点,进行举例阐述和分析,并设计相关的笔头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当堂巩固。
5、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体现五维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
在前四个步骤完成后,如何引领学生研读课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课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每所学校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每个英语教师真正做到育人教书目的一个努力方向。
该步骤可运用小组讨论法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充分肯定或评价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发言。
也可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再加以概括,最终回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上来。
四、课后同步写作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保证阅读与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体现。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一系列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为相同话题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利用这些相关话题的大量素材,设计一些同步的写作活动,就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学习语言的又一中心目的。
设计同步写作活动,要力求做到小而精,既要考虑所写内容与本单元话题的联系,又要考虑所写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1、缩写课文。
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写成一篇简短的文章,主要涉及如When ? Where? How? Why? What?等一些重要的信息。
2、重写课文。
让学生根据课文结构和体裁的不同,把课文重新改写,可以改写成调查报告、书信形式、说明文或对话形式等。
3、仿写课文。
模仿课文的结构对课文进行同类话题的仿写,或根据课文话题内容仿写成另一话题内容的文章,特别是指导学生对自身或周边环境有着相关话题的事情进行阐述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4、续写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或改变其中的部分事实,进行课文的续写。
五、提高阅读课文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笔者在对《新标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一轮完整教学后,选取其中一篇进一步予以说明。
教材:八年级下册Module 5 ProblemsUnit 2 If you tell him the truth, you’ll prove how honest you are实际操作:1、课前预习指导。
八年级下的学生对音标已经不陌生,并能根据音标自行拼读新的单词,因此对于本课出现的词汇表中的新单词共有13个,在上本课的前一天布置的英语预习作业是这样的:要求学生自己拼读这13个新词汇,在会读的基础上每一个词汇认读10遍,做到熟读英文、识记中文。
听课文录音一遍,熟悉语感,朗读课文5遍,要求达到熟读领会课文主要意思的程度。
2、课堂运用“任务型整体阅读模式”。
(1)导入:呈现图片,给出英语解释,要求学生猜出是哪一个新词汇。
(2)快读:呈现2个体现课文主旨的问题:What is Steve”s problem? 与What is Diana’s advice?让学生带着这2个任务快速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3)细读:呈现4个体现课文第一自然段具体细节的问题:When did it happen? What did Steve and his friend do? What was wrong with the computer? What was the cause ? 让学生细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问答操练。
教师选择其中2组进行检测。
(4)细读:呈现2个体现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节的问题:What were the two mistakes? What should Steve do next ?具体操作步骤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