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范围 (3)1.3设计概况 (3)2.工程概况 (3)2.1线路概况 (3)2.2主要技术标准 (4)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征地拆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路基工程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自然地理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交通运输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组织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建设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施工平面布置及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施工便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改良土拌和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施工方法及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路基施工质量标准 (18)8.资源配置方案 (19)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及保证措施 (19)8.2主要投入的机械设备 (21)8.3劳力安排 (21)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2)9.1质量保证措施 (22)9.2安全保证措施 (24)10.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25)10.1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25)10.2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26)11.土地复垦及实施方案 (26)11.1土地复垦目标 (26)11.2土地复垦保证体系 (27)11.3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27)12.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 (28)12.1设计文件 (28)12.1施工规范 (28)13.附件 (29)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 铁道部现行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标、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有关文件。
(2)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I标综合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铁路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6)GBT质量标准体系、GBT环境管理体系和GBT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
1.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土石方工程及其附属工程。
1.3设计概况所经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主要为填方,填筑高度在1m~9m,基床以下填料采用C类土,基床底层采用改良土,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采用A组土。
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工程包括疏解线和德大铁路正线路基,位于黄河涯站与岳高铺线路所之间。
工程范围:DK1+250~DK3+800段区间地基处理、路基主体工程施工、桥涵过渡段施工及路基附属工程。
2.2主要技术标准本段线路主要技术标准:⑴线路等级:国铁I级⑵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复线条件⑶限制坡度:6‰⑷旅客列车行车速度:160km。
7.2.1.2.1.4 施工工艺本工程采用二喷四搅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整平原地面→放线定桩位→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钻机正循环搅拌喷浆下沉(喷浆量为设计用量的12)→停浆反循环搅拌提升→全桩长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浆搅拌至设计深度(喷浆量为设计用量的12)→复搅反循环提升出孔→成桩结束,移至下一桩位继续施工。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7.2.1.2.2原地面处理清除表层腐殖土以后平整场地,当地基表层有淤泥或软弱层时,清淤后回填普通土,场地做好排水坡,挖设排水沟,保证场内不积水。
7.2.1.2.3测量放样按照设计的搅拌桩的平面布孔图放样并编号,在桩位处地面钉设不易更改的标记(现场一般采用竹签),方便在施工中迅速确定桩位。
7.2.1.2.4机具定位将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
使钻杆头对准孔位的中心,桩位对中偏差不超过5cm;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水平校正,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施工时钻杆的倾斜度不大于1%。
7.2.1.2.5钻孔钻孔预搅至设计标高且进入持力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7.2.1.2.6搅拌作业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
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带浆下钻,严禁带水下钻。
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提高一个档位。
施工中值班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时刻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压力、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
7.2.1.2.7机具移位上一根桩施工完毕,清除叶片及钻杆上泥浆,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7.2.1.2.8水泥搅拌桩质量控制及检测(1)现场所用固化剂按批次检查品种、级别、包装号、袋装质量、出厂日期,外观检测是否受潮、结块,同时检查固化剂合格证和出厂检测报告,按规范要求取样送试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浆液配比应符合要求,制备好的浆液应均匀不得离析,单桩喷浆量应符合要求。
(3)水泥搅拌桩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要求。
(4)水泥搅拌桩成桩长度及复搅长度应符合要求。
(5)水泥搅拌桩完整性、均匀性、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用钻孔取芯的方法检查其完整性桩土搅拌均匀程度,拍摄取出芯样照片,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0.2%,且不小于3根。
每根桩取出的芯样送试验室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芯后孔洞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封闭。
(6)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在成桩28天后,检测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7)水泥搅拌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按下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经试验检测合格进行砂砾石垫层施工,砂砾石垫层厚度为0.5m,夹一层土工格栅加固,砂砾石垫层碾压满足地基系数K30≥130Mpa,孔隙率小于31%的要求。
铺设土工格栅时必须拉直,幅与幅之间要对齐。
土工格栅为双向土工格栅,幅宽大于等于6m,纵横向每米屈服抗拉强度≥50KN,对应纵横向伸长率≤10%,土工格栅的铺设方法与验收标准见“7.2.6.2路基加固与防护工程”。
7.2.2基床以下路基填筑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路堤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程序组织施工。
土工试验:路基工程土方施工前,对路堤填料进行土工试验,目的是确定填料名称、分类、工程性质等,与设计规定值、规范允许值加以比较,进而选定填料和最佳含水量和压实度等项指标。
试验段:我分部选择DK23+370-DK23+500段路基作为施工试验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以选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如:填筑层的厚度、压实机械的组合配备、压实遍数等,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
试验段路堤填筑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序合理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进行跟踪检测松铺系数、压实密度、地基系数等工艺参数,并得出最佳的压实遍数及机械的配备,指导全面施工。
分层填筑:路基填筑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方法施工,每层采用同一种填料,分层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严格控制,表面做成不小于2%的横坡,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50cm,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并在每层终碾前采用平地机刮平后再反复碾压直到合格标准。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对超填部分,在本段路基每填筑2~3米时进行粗刷坡,多余土方作为上部填土利用;达到设计标高后,整修达设计标准,待沉降完成后以便安排附属工程施工。
施工中严格执行“三线五度”,三线为:中线、两侧边线;五度即:厚度、拱度、坡度、平整度、压实度。
在路基中心线每50m处设一座固定桩,随填筑增高。
填筑路堤时,作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表面需设2~4%的横向排水坡,边坡修整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避免雨水冲刷边坡;若中途停工时,对表层及边坡加以修理,使之不积水,复工时,在路堤表层含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开工,继续填筑。
摊铺整平:每层填土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控制层面无明显局部凹凸,力求平整、均匀。
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的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于路基面排水。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铺厚度,初平时用水平仪进行检测控制。
机械碾压:采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施工顺序为:先边缘后中间。
压路机行驶速度一般为2~5km,纵向搭接长度2m,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在路堤整个填筑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规定的长度、范围、频次取样对压实土层的密实度进行系统的检测,检测后及时填写《路基填土压实检测报告》;每次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本工程路基压实检测采用EVD动态模量机、K30荷载仪等方法。
路基整修:当路基填筑高度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要加强高程测量检查,以保证完工后路基面的宽度、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填压完成后,要进行中线高程测量,以此放出路肩边线,然后分段(100~200m)进行路基的整修,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修筑。
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经过整修后,做到肩棱明显,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
7.2.3基床底层改良土施工⑴材料要求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